分享

偃师银条的传说

 大美洛宁 2024-05-16 发布于河南

据说偃师银条是被商代宰相伊尹发现的,因此银条又称“尹条”。后来,唐玄奘将这道菜献给唐太宗。太宗赐名“银条”。偃师银条从此美名远扬。《偃师县志》记载:明朝弘治年间,偃师银条曾为贡品。
偃师银条是一种植物,它非偃师不长,作为贡品名扬天下。追溯其生长源渊,可达夏代。
根据现代植物分类系统,银条属唇形科,草本蔬菜,植株丛生,茎细长,直立,地下茎圆形,洁白发亮,均匀有节。含蛋白质5.5% ,脂肪0.3%,碳水化合物23%,无粗纤维,节长嫩脆,吃时将根洗净,断成小段,滚开水稍煮除生味,趁热加盐、醋、姜丝、大蒜、辣椒拌匀,食用时加香油,口感爽脆,清凉祛腻,成为宴席上下酒的高级菜肴。
据科学测定:偃师银条富含糖类、酚类、维生素C、粗蛋白、氨基酸、有机酸等物质,对软化血管、降低血脂、改善血液循环具有独特功效。
传说,银条这种菜是商相伊尹最早发现的,并将它制成了味道奇美的菜肴。当地相传“白菜九畦难抵尹条一席”,到现在过红白事儿,银条就成了压桌第一口。因它对生长环境要求极严,改变了环境就不生长,所以,越显得其珍贵。
伊尹自幼聪慧,所看之书,过目不忘,待人接物彬彬有礼,有莘王爱之而器重。伊尹爱读尧舜之书,深明三皇五帝、英明君王的治国之道,声誉名扬天下。
当时夏朝的君王叫夏桀,他依靠手中的权力,对奴隶进行残酷的压迫和剥削,对所属小国年年增加贡俸,延期缴纳者即调兵征伐。而夏桀却过着花天酒地的奢侈生活。夏桀最爱吃的就是银条,每天要吃四盒。而夏桀知道银条好吃,主要有两个人是他的引路,一个是伊尹,另一个是宠姬妺喜。
《吕氏春秋》中记载:“有先氏女采桑,得婴儿于空桑,母据伊水,名曰伊尹。”《水经注》载:“有莘氏女采桑于伊川,得婴儿于空桑。夏末有莘国的奴隶只能给国王耕田采桑养蚕,不准聚会,更不准私自通婚。伊尹的父母都是夏朝的奴隶,在劳动中产生了爱情。其母身怀有孕,分娩时逃至空桑。伊尹降生后,其母亲弃儿东走,翻山穿林行至洛沟,因失血过多身亡。桑林中的婴儿被奴隶抱回献给国王,国王让奴隶将其抚养成人,并根据他的来历取名伊尹。”
黄河下游的商部落首领成汤,不堪忍受夏桀的统治,周游各地求贤纳士。
成汤听说有莘国有位伊尹,深懂治国之道及除暴救民的良策,成汤就顺伊河而上,行至陆浑的温泉住下。派使者拿上玉、帛、马、皮前往伊尹住地,去聘请。
伊尹说我不爱玉、帛、马、皮,我爱尧舜的治国之道。成汤亲自又去见伊尹,说封他为官。
伊尹说我不爱官,我只研究尧舜治国之道,只爱尧舜治国之道。
成汤说:“我的祖先契辅助舜王治理国家,你的先祖尧是治理国家的明君。请你帮助我推行先祖尧舜治国之道,把成汤培养成尧舜之道的君王,把商民培育成尧舜之道的良民,这有多好啊!”
于是伊尹接受了成汤的聘请。这时有莘国却不同意伊尹离开自己,成汤又聘有莘王的女儿为妃,伊尹便以陪嫁师傅身份,到成汤的商国去。
伊尹来到商国,成汤就急于攻桀灭夏。伊尹说:“天诛造攻自牧宫”《孟子》,意思是上天灭桀很容易,一直能占领夏桀的住宫。现在还不是时候,等到上天灭桀时,再攻夏桀就容易了。伊尹游历了黄河两岸和伊洛流域,察访了民情,又回到成汤的城邑。
伊尹首先派人向夏桀送去鲜嫩的银条,并给夏桀的宠妃妺喜送去金、玉、帛之类物品,作为商的贡俸。伊尹三次潜入夏都,亲自给夏桀制作美味佳肴,取得夏桀的信任,讨得宠妃妺喜欢心。通过喜让夏桀吃银条,并编出“要想长生不死,白酒银条长伴随。”使夏桀每天饮酒作乐,不问政事。
成汤重用膳臣,伊尹为相执政,以亳为前进据点,积极准备灭夏。采取逐步分化,削弱和孤立夏桀势力的策略,剪除夏桀的羽翼,先后经过十一次大战而战胜夏。于当年正月初五,一举推翻夏朝的统治,商朝正式建立。
商朝建立之后,伊尹辅佐成汤制定了法律、工农业生产、教育和科学的发展计划。推动了奴隶社会经济、文化、教育和科学的发展。商的势力范围最大时东到大海,西达陕西西部,东北至辽宁,南到长江以南,是当时世界上一个大国。
商代的农业较发达,手工业制陶、制骨、制玉业得到充分发展,制出了精美的作品。青铜冶炼开创了戈矛的铜制武器之先河,为下步天文、地理和自然科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在安阳殷墟出土了商代十五万片刻有文字的甲骨,我国的文字在商已经开始,这是有实物记载的,是颠扑不破的真理。而甲骨中记载有成(汤)和(伊)尹。
灭夏以后,商朝在成汤的治理下,出现了蒸蒸日上的景象。伊尹一方面帮助人们发展农桑,一方面教育人们学会生产生活的技术本领。规模发展银条生产,在生产中采用“有沙而不松,有水而不湿”的土质。手把手帮助人们生产银条,达到“白生生、脆嫩嫩。”
他还自编了银条烹制歌谣:“锅净水宽,忌生防烂,喜姜莫葱,躲酱增酸。”偃师人民一直将这首歌唱了三千多年,而不曾忘记。
伊尹帮成汤灭掉了夏,建立了商,后世称其为第一个君王之师。

在偃师关于伊尹的传说故事很多。他殚精竭虑辅佐了几个商王,当了几个商王的相。为商王朝延续五百五十余年,奠定了坚实的政治基础。后人尊称他为厨圣,“烹调之圣”,就是指他为中国的历史发展、生活改善起到了推动作用。
现在偃师谁家有红白大事儿,都要到首阳山伊尹墓前去叩头念叨念叨,过完事儿也要带上几盘菜到伊尹墓前跪拜。
偃师银条种植,始于夏,兴于唐,盛于明清,曾被唐太宗李世民列入贡品。2005年6月偃师银条获得国家原产地域保护。2006年8月通过河南省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和农业部无公害农产品认证。2009年银条的种植栽培和烹饪技艺录入第二批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1年偃师银条成为获得农业部认证的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2019年录入“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偃师银条,也被中国烹饪协会列为名菜。
偃师区委、区政府历来重视银条产业的发展,积极实施品牌发展战略,大力发展银条种植,作为一项富民工程来抓,让过去只有皇帝、王侯才能吃得上的佳肴走向全国,走向全世界,为偃师人民创造更多、更好的财富。
程卫东作品集锦:
温旭阳
香山寺
李宗白
高门关
双龙湾
夏商偃师
灵山古刹
韩地古今
神禹导洛
登莲花顶
清官师佐
崤山山脉
历史洛宁
话说寻峪
洛宁文庙
洛南文庙
古国卢氏
诗人李贺
洛阳古今
东汉灵台
释源白马寺
宜阳女几山
宜阳锦屏山
宜阳岳顶山
卢氏城隍庙
洛宁夏鹿台
洛宁紫盖寺
大原的传说
马三宝传奇
洛宁铁佛寺
仓颉造字台
永远的怀念
城村张九思
千年太子柏
王范登云桥
洛宁福严寺
锥子山怀古
熊耳山山脉
伏牛山山脉
商山忆四皓
洛南老君山
宜阳龙潭寺
四谈洛出书处
五谈洛出书
六谈洛出书处
七谈洛出书处
宜阳光武帝庙
武德将军韦仪
上戈乔家大院
洛宁县关帝庙
全宝山的传说
全宝山祖师庙
福昌阁的魅力
永宁才子张烨
九条彩虹飞洛河
回忆烈士于化卿
站在韩城说韩国
好山好水花果山
洛南仓颉造字处
飞速发展的洛南
神灵寨前世今生
探讨汉代金门县
风景如画的崤山
洛宁有洛出书处
再谈洛出书处之二
草庙岭郭家大院
嶕峣风景甲洛邑
一棵古槐的叙述
不能忘却的记忆
纪念碑前思英烈
龙头山千年古刹
洛宁老城城隍庙
洛宁长水二郎山
洛宁马店泰山庙
汉魏洛阳故城遗址
祥品细说洛阳牡丹
长水凤凰山的传说
高凹坪彭姓的传说
柳林镇里王家大院
历代名人咏香泉寺
说不完的洛南美景
五花寺塔前忆故宫
洛宁县王范清真寺
揭秘景山恭陵的秘密
中印的友好使者玄奘
探秘洛阳古墓博物馆
洛宁县赵村镇杏树坪
洛宁县上戈镇双龙寺
洛宁历史人物贺澍三
洛宁抗日英雄李桂五
洛宁原著民——顿姓
党的忠诚战士贺崇升
洛宁县凤翼山石婆庙
洛宁东宋马村马陵道
洛宁县景阳镇龙泉寺
洛宁县故县镇隍城庙
洛宁县底张乡崛北寺
曹靖华与曹靖华故居
洛宁县故县镇龙泉观
洛宁县兴华镇刘秀柏
洛宁县涧口乡崇兴寺
洛宁县景阳镇脚迹山
洛宁县兴华镇华严寺
洛宁县王范镇三官庙
三谈洛出书处与传说
八古今名人谈洛出书处
洛宁县赵村镇樊村西寺
明朝工部尚书宋礼之一
明朝工部尚书宋礼之二
明朝工部尚书宋礼之三
洛宁县河底镇山陕会馆
河南府永宁古刹大钟寺
鄂豫皖陕革命战略转移
赵翥轶事——初试锋芒
赵翥轶事——试探学问
赵翥轶事——推上重位
宜阳汉山下的崤底之战
洛宁河底城村张家大院
马王爷为什么是三只眼
对答禄与权家族的考证
对答禄与权家族的考证
翻阅历史,看深宅大院
民族魂圣地——关林
探秘隋唐东都城遗址
偃师二里头华夏第一王都
探秘洛阳遗产的神秘面纱
洛宁县直谷水——大丰峪
洛宁县景阳镇北村白衣观
洛宁县马店乡窑院村蝗庙
洛宁美丽传说——金山庙
洛宁姓氏文化:尚书耿裕
九岭十八坡,三关四洛河
宜阳白杨镇的古石桥群落
隋唐洛阳城宫城中心遗址
洛宁县赵村镇马营村慈云寺
千余年佛教圣地——老庙顶
洛宁县赵村镇南赵村安阳观
洛宁县陈吴乡谷圭村菩萨庙
洛宁县涧口乡西陶峪万寿寺
洛宁县底张乡东南村灵官庙
陕西商洛洛南县花石浪遗址
洛宁县上戈镇杜河村卧龙寺
烽火春秋——记澎仲韬同志
洛宁县陈吴乡金门川的传说
洛宁县陈吴乡月山原月山寺
洛阳市上清宫、下清宫今胜昔
洛宁县下峪镇崇阳村松阳故关
洛宁县底张乡北安沟村太玄观
洛宁县赵村镇大沟口山神庙会
洛宁县小界乡祝家原村永寿寺
探访始建于唐朝初年的鹈鹕关
明初礼、工、刑叁部尚书赵翥
陈吴乡禄北村安居寨里的范姓
程姓渊源及在洛宁的迁徙分布
洛宁县底张乡中高村弥佗净土寺
山水赵村——洛宁县大沟口水库
革命摇篮——宜阳赵堡屏阳中学
洛宁县上戈镇泰山青帝圪垯传说
洛宁的古老历史遗迹——秦王寨
世界文化遗产——洛阳龙门石窑
揭秘神秘“升仙太子碑”背后的故事
洛宁县赵村镇陈宋雷公庙传奇故事
洛宁杜姓渊源及发展——杜姓的来源
你知道洛宁县涧口乡的龙穴白马寺吗?
再读《前五老图序》和《后五老图序》
洛宁大原的传说之二——黄龙下的小湾
洛宁大原传说之三——张姓的往事,白马送金银
洛宁大原传说之四——十八缸财宝
洛宁大原传说之五——百草圪垯
洛宁大原传说之六——双泉河
洛宁大原传说之七——回龙地
洛宁大原传说之八——知府程辙神道碑
洛宁大原古代之一——七寨九沟两胡同
洛宁大原古代之二——大关帝庙
洛宁大原古代之三——大原各姓家庙祖祠
洛宁大原古代之四——土地祠
洛宁大原古代之五——石牌坊
洛宁大原古代之六——神仙庙(吕盤遗址)
洛宁大原古代之七——碧云阁(过街楼)
洛宁大原古代之八——奎星楼
洛宁大原古代之九——山神庙
洛宁大原古代之十——祖师庙
洛宁大原古代之十一——大王庙
洛宁大原古代之十二——火神庙
洛宁大原古代之十三——广生圣母庙
洛宁大原古代之十四——福胜寺
洛宁大原古代之十五——十里果园万亩竹
韦衮传奇故事之二
韦滚传奇故事之三——韦衮赶考
洛宁县第二野战军军政大学纪念碑
洛宁大原,走过变化的七十年当代之一
生活奠基者——当代洛宁大原之二
生活胜神仙——洛宁大原当代之三
穷到思变的西崖垴——洛宁大原当代之四
洛宁大原当代之五——穷山沟变成富窝窝
洛宁大原当代之六——城市的搬运工
洛宁大原当代之七——槐树院的变迁
洛宁大原当代之八——到外面学技术
洛宁大原当代之九——夏街大集
洛宁大原当代之十——从商的韦姓
韦滚传奇故事之四——奇法救人
洛宁县直库水传说——二、红娘子墓
悠久的佛教圣地——洛宁县上戈镇庙上村娘娘庙

作者简介:程卫东,男,1947年生,洛宁县大原村人,县政府烟办原副主任,2008年退休,中国收藏家协会会员,中国国学研究会会员,洛宁县姓氏文化研究会顾问,洛阳市姓氏研究会理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