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初中物理|重点知识点超全梳理,全是干货!

 何处是他乡2 2024-05-16 发布于内蒙古

对于初中生的学生来说,他们最头疼的科目可能就是物理了。要么是讲完听不懂,要么是听了一知半解,考试还是不会。物理学包含许多抽象的概念,如力、能量、场、波等,学生难以将抽象的概念与实际现象联系起来,导致对物理知识的理解不深入。我们为大家准备了【初中物理重点汇总】,快来收藏吧!


扫描下方二维码
关注并回复“015” 
领取资料
立即获得完整电子版,直接打印

👇🏻初中物理重点汇总👇🏻

资料展示
篇幅有限,只展示部分资料~

一、声现象

1.声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声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3.声速与介质的种类和介质的温度有关。15℃空气中的声速为340m/s。

4.声音的三个特性是:音调、响度、音色。

(音调与物体的振动频率有关;响度与物体的振幅有关;音色与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

频率的单位:赫兹Hz,大小意义:1s振动的次数。

5.控制噪声的途径:

防止噪声的产生、阻断噪声的传播、防止噪声进入人耳。

6.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声音不能超过50dB;为了保证工作和学习,声音不能超过70dB;为了保护听力,声音不能超过90dB。

7.声的利用:

(1)传递信息:例如声呐、听诊器、B超、回声定位、地震发出次声波;

(2)传递能量:例如超声波清洗钟表、超声波碎石。

二、物态变化
1.液体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规律制成的。
2.使用温度计前应先观察它的量程和分度值。
3.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1)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
(2)要等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3)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继续留在液体中,视线要与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4.物态变化:
(1)熔化:固→液,吸热;(冰雪融化,喝冷饮时加冰)
(2)凝固:液→固,放热;(水结冰,冬天菜窖放几桶水)
(3)汽化:液→气,吸热;(湿衣服变干,夏天洒水,狗伸舌头)(水蒸气烫伤比开水严重)
(4)液化:气→液,放热;(雪糕、开水的“白气”)
(5)升华:固→气,吸热;(樟脑丸变小、结冰的衣服变干)(干冰升华吸热降温)
(6)凝华:气→固,放热。(霜、冰花、雾凇的形成)
5.晶体、非晶体的熔化图像:
图片
晶体:冰、碘、萘、金属和海波;(同种物质凝固点和熔点相同)
非晶体:石蜡、松香、橡胶、玻璃、塑料和沥青。
6.液体沸腾的条件:
(1)达到沸点;
(2)继续吸热。
7.自然界水循环现象中的物态变化:
(1)雾、露――――液化;
(2)雪、霜――――凝华。
8.使气体液化的途径:
(1)降低温度;
(2)压缩体积。(液化石油气)
图片

温度计的使用

图片

晶体、非晶体的熔化

三、光的现象

1.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光的传播不需要介质,真空中的光速C=3×108m/s。

2.光的直线传播的现象:

影子、日食、月食。

3.光的直线传播的应用:

激光引导掘进方向、射击瞄准、小孔成像。

4.光的反射定律:

(1)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2)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
(3)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4)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5.光的反射分为:镜面反射和漫反射两类 。

6.平面镜成像特点:

(1)像与物体大小相同;
(2)像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3)平面镜所成像的是虚像。

7.光的折射规律:

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它介质中时,折射光线向法线方向偏折;在光的折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另:光从一种介质垂直射入另一种介质中时,传播方向不变)

8.光的色散:(牛顿用三棱镜分解太阳光)

白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组成的。

9.色光的三原色:红、绿、蓝。

10.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透过的色光决定的;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的。

11.看不见的光:

(1)红外线:主要作用是热作用――红外线烤箱、电视遥控;

(2)紫外线:主要作用是化学作用――验钞、杀菌。


篇幅有限
需要打印的学生家长
扫描下方二维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