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苏娟|观日出记(随笔)

 夏德明 2024-05-16 发布于山东

太阳每天都会升起,也会落下,日出是自然规律,也是司空见惯的景象,但出自诗人笔下,又是另一种景象。

充满诗情画意的如“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充满朝气蓬勃的如“太阳初出光赫赫,千山万山如火发”。诗人伟人描绘日出的佳句,或优雅经典,或大气回肠,或热烈似火,或喷薄欲出,无不引人入胜,看日出,让我神往。


我想我是有些走火入魔了,一直心心念念要看到山川大海的日出,于是便几次专程去等看日出。


第一次是看到县里一位摄影师拍摄的德保上阿山日出,感觉十分壮观和漂亮。那年秋季的一天,我和孩子的爸爸带着几岁的孩子,凌晨三点就从县城出发,先走几公里县道,再沿着崎岖山路一直往山上走,又弯又陡,小车油门踩到底,基本上不能松开,引擎轰鸣声打破了大山的宁静。


我们到目的地时,已有几辆小车停在那里,摄影师们三脚架上支着相机等待拍摄日出,只有风声、鸟叫声陪伴,大家都不说话,生怕会打扰到日出时的宁静。可惜太阳真的不给脸面,我们没有看到想象中的日出。

幸好站在山巅,巍巍群山一望无际,山间晓岚飘缈,坡坡坎坎的果园和层层叠叠的梯田尽收眼底,村庄的几排房子错落有致,正有袅袅炊烟升起,绿的果园、黄的稻谷、蓝的河流、白墙灰瓦,跟陶渊明笔下五彩斑斓的世外桃园别无二致,让人十分心醉,我不禁惊叹这真是一处好地方。

这一道风景所带来的心情愉悦,还算抵消了看不到日出的遗憾。真的要感谢这些执着的摄影师,他们为了拍到一张好照片,不辞千辛万苦,追风逐云去守候,有的甚至带着帐篷干粮在山顶打通宵。

第二次专程去看日出,是在儿子十岁那年。不记得是谁作的“光明顶上五更寒,坐等东方日出阑。一线晨曦开睡目,千层彩艳卷云残。”让我对黄山下雪时候的日出向往已久,万分期待。趁着孩子放寒假,赶紧利用公休假带他去。我们特意住在山上光明顶附近的酒店,以方便第二天看日出。

那时候黄山冰天雪地,白雪皑皑,松树银装素裹,大地一片白茫茫,对我们南方人来说,是难得一见的雪景。凌晨5点,我摇醒睡梦中的儿子,他也非常配合,眯着双眼,穿上厚衣服,母子俩在积雪厚厚的山路上柱着拐杖,艰难的登上山顶等待日出。


到达山顶时,已有不少游客像我们这样穿着厚衣服跺着脚缩着手,架好“长枪短炮”等待日出。天异常的冷,地出奇的冻,我和儿子找了一个避风的位置耐心等待,可惜那天天气也不给力,等到七点半钟,应该已是日上竿头,但厚厚的云层挡住了阳光,只见到漫山的大雪。我们跟大伙一样,失望而归,带着遗憾悻悻下山。

我对儿子说:人生就是这样,很难有一两次就成功的好事,看来我们还要经历几次磨难,才能见到心中的那束阳光。

第三次专程去看日出,是儿子11岁那年,利用公休假,我们去了青藏高原东北部中国最大的内陆湖和咸水湖,人们赞誉为西域明珠的青海湖。晚宿蒙古包,夜里下大雨,还打着雷,蒙古包摇摇晃晃,我一夜睡不着,雨水渗进来打湿了垫子、棉被,非常的冰凉。凌晨五点钟,雨停了,我急忙叫醒儿子穿好衣服,走到湖边去等待日出。

然而雨虽停,天未晴,只见湖边灰蒙蒙的一片,雾气和水气氤氲融合,飘飘渺渺,自然也是看不到日出,又留下了几分遗憾。儿子记住了我上次的话,说到:妈妈说得真对,有些事情是不由得我们决定的,但努力过了,也算有收获,看到了仙境一样的青海湖,别人特意想看也许还碰不上呢。可我渴望看到日出的心魔却怎样也挥之不去,有点像极诗句“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第四次看日出机缘较好。那是2018年9月,我参加全国人大干部培训班,培训学校挨着海边,观日出之梦又蠢蠢欲动,天天关注天气预报,盼到一天早上是晴朗天气,我和同事约好凌晨5点起床。

时间一到,我们全然不顾北方九月凌晨的低温,迎着阵阵海风,光着脚丫来到海边等待观看日出。踩在海边的沙滩上,沙子轻咬着脚底,又痒又舒服;海风夹着盐巴的味道,咸里带甜;微风轻轻拍打着海面,像在唱歌,声音敲打得人的心里乐开了花。

将近六点,一望无际的海平面上开始变得红彤彤,太阳呼之欲出,像极了李白的诗句“日出东方隈,似从地床来”,人们开始燥动,并相互提醒“大阳要出来了”。十几秒钟后,硕大的太阳像火球从海平面破水而出,像极我们打鸡蛋时,蛋黄从蛋壳中冒出来的那一霎,霞光四射,红云满天,无垠的海面,金波层层,色彩斑斓,海天一色,镜头里的美丽不足眼里的万分之一。阳光把看日出的人们照得满身霞光,每个人都是喜洋洋的笑脸,有的人甚至激动欢呼。我按捺终于看到日出的激动心情,沐浴在阳光下,安静地听着海的咏唱。很多壮观、美好的时刻,因为短暂,让人必须格外珍惜。

第五次观日出是在2023年9月份,儿子离家上大学,我少了“后勤部长”的工作,因为三年口罩的原因,我没出过远门旅行,恰逢老友美素退休,我们便相约出行。在感受和领略了西夏古国沙漠的荒凉,华夏文明敦煌莫高窟的辉煌,雅丹地貌的鬼斧神工之后,居延海看日出成了本次旅行的最后一站。


居延海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额济纳旗北40公里处,是沙漠中的巨大湖泊,王维《使至塞上》其中一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描绘的就是这里的美景,我们自然十分向往。
我们住的酒店离观看日出的地方有几十公里。凌晨四点,手机闹钟一响,人在半梦半醒之中起床,司机小哥已在楼下等候,他打电话叮嘱要穿上厚衣服或羽绒服,我认为不会有他描述中的那么冷,就只穿一件薄外套出门。


来到日出观景台,打开车门,一股冷冽寒风迎面扑来,全身打颤,站都站不稳,手脚冰冰凉凉,打了几个响亮的喷嚏。但寒冷的天气阻挡不了我们观看日出的决心。我俩小跑挤进密密麻麻的人群里,风还是吹得我发抖。此情此景估计即使裹着棉被出门都不觉得丢脸和尴尬。


大家站在湖边,静静等待日出,时不时跺着脚搓着手取暖。冷风吹得四周芦苇摇动,微波荡漾,细沙作响,湖面在暗沉的夜色下显得更加的沉静,一眼望不到边。大约凌晨6点,天际微微泛红,海鸥开始出现在湖面,飞起飞落,撞击着海面和芦苇荡,给寒冷的天气带来些许活力。人群也开始涌动,纷纷拿出手机、照相机拍照片、录视频。过了几分钟,海鸥越来越多,当太阳完全露出水平面时,湖面像一团巨大的火球镶嵌在水和天的边缘,水天一色,光芒四射。水面上的波纹在阳光映照下,波光闪闪,熠熠生辉。成千上万只调皮的海鸥,时而凌空翱翔,时而在栈道旁与人嬉戏,时而在芦苇丛边休憩……

伴随太阳的冉冉升起,红日把海鸥照得灵动而活泼,它们挥舞着双翅自由地飞翔盘旋,欢快的鸣叫声划破长空,芦苇像一支支生动的画笔描绘日出的壮观,人们发出的激动惊叹声,为沉睡一夜的居延海泼上淡彩浓墨。我感动于自然界带给我们人类如此壮观的自然美景。这一次真正领会到诗人伟人笔下所描绘的绝美壮观的日出。


五次执着和坚持,我终于见到了日出更美丽的时刻,它也带给我一些感悟和启示。人生何尝不像日出,无论昨夜多么黑暗,新的一天它依然会准时升起。我们在追求梦想的过程中,也会不断碰到困难和挫折,失败过,跌倒过,灰心过,但只要持之以恒,百折不挠,不言放弃地坚持下去,终有一天会实现。每个人的一生总是有那么几次惊涛骇浪的执着与坚持,比如命运,比如理想,比如爱情,也像看日出,总要经过几番挫折和失败才能到达成功的彼岸,“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最美丽的风景一直在路上,让我们一同追光逐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