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唯有耐得千事烦,方能收得一心清

 西湖谐人 2024-05-16 发布于浙江
  

王小波说:“生活,就是一个缓慢受锤的过程。”

年少时,我们总是意气风发心比天高,因一时输赢而心绪难宁,为刹那得失而忧虑,沉不住气、耐不住烦、静不下心。

一路风雨兼程,磨难重重,经过生活的千锤百炼,度过半生喧嚣,才渐渐领悟内心的真正追求和余生最好的活法。

人生下半场,与其执着于赢过他人,不如潜下心来战胜自己。

“世间万物,不尽如人意者居多。”沉住气,耐住烦,你就赢了。


图片

01


沉得住气,才能成大器

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

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

——明·洪应明的《菜根谭》

《老子》有言:“气,乃神也。气定,则心定,心定则是圆。”

人生在世,鲜少有一帆风顺之时,总要经历各种艰难困苦,甚至是致命的打击。

只有沉住气,不骄不躁,方能抓住难得一现的转机。

内心若宁静,则自有平和与安宁,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船。

在历史的长河中,我们不难发现:沉得住气,是对任何人来说都适用的生存智慧。

司马迁呕心沥血十八年,铸就“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位居“二十四史”之首;

李时珍历时17年,编纂完成医学巨典《本草纲目》,流芳百世;

越王勾践卧薪尝胆三年,忍辱负重喂马赶车,静待时机,终于得到了报仇雪恨的机会;

姜子牙一生坎坷,但沉稳自持,勤学不辍,终在72岁之际遇上伯乐,步入仕途,名垂青史。


图片

《权书·心术》有言:“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

人生,宛如沙漠中的一颗树,保持沉稳,深深扎根于大地,方能蓄积力量,繁茂生长。

正所谓“种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

当你沉住气,深思熟虑,坚定地走好每一步,最差的无非就是成功来得晚一些。

岁月本长,而忙者自促;山水之间本静,而纷扰者自乱。

学会沉得住气,才能遇见绝处逢生的希望。



02


耐得住烦,方能应对各种挑战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先秦·荀子《劝学》

古人云:“倾险之人情,坎坷之世道,全靠一耐字撑持过去。

人活一世,再大的“能耐”,都比不过能“耐”。

所以永远不必逃避,也不必着急向生活寻求一个答案。

好的人生,定会在你所忍受的时光与流出的汗水中结出果来。

沈从文对“耐烦”二字情有独钟,他在分享创作心得时坦言:“我无意追求超越他人的才智,只愿自己能更加勤奋、更加耐烦。”

他多次婉拒他人对其天赋的赞誉,谦逊地表示,自己并无过人之处,只是有着一份耐烦之心。

沈从文在写作上极其注重耐烦,每一部作品都反复的推敲和修改,手稿上留下了无数次的修改痕迹。他当老师耐烦,他的建议和修改意见详尽入微,有时甚至超过了原作的字数。



人生处处需耐烦,能耐烦者终不凡。

生活就是一场修行,耐烦就是在纷杂世事中修心。

于小事中耐得住烦,是内在的修养;于大事中亦能静心,则显露出不凡的格局。

正如古语所云:“伏久者,飞必高。”

不因短暂的成功而沾沾自喜,不因一时的挫败而忧思难断。

耐住心性,自我提升;耐住低谷,充实内在。

如此,方能洞察世间百态,深深扎根于土壤,茁壮成长。


图片
03


静得下心,方能洞察世事

病来心静一无思,老去身闲百不为。

——唐·白居易《斋月静居》

《增广贤文》中说:“世人皆向忙中错,谁人知向静争修。”

静,是一种遇事不惊、内心坚定如磐石的心态。

心若安宁,目之所及皆是秀丽景色;心若浮躁,忧愁与烦恼便会接踵而至。

一颗躁动的心,承载不起岁月赋予的深沉与厚重。

凡能成大事之人,都懂得在内心修得一份静谧。

陶渊明,东晋大将陶侃之孙,曾怀兼济天下之志。

他曾做过江州祭酒,镇军参军。然而命运不济,志向都未能实现。

直到他做彭泽县令,对于官场上的虚伪做作,再也无法忍受。

在任仅八十天,便辞官隐居田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