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4高考.作文预测(6)】微信朋友圈里,你给别人点赞不?

 左语右文 2024-05-16 发布于河北

【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文章。】

   自从微信问世,朋友圈进入我们的生活日常。有人常发朋友圈,常给他人点赞;有人偶尔发朋友圈,有时也给他人点赞;也有人从来不发朋友,也不给他人点赞……

    以上材料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请以“朋友圈”为话题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不少于 800 字。

【预测理由】

   1.“朋友圈”是一个贴近日常生活的话题,在科技微信时代,我们只要使用手机,都会运用微信这一功能。是否发朋友圈、点赞朋友圈,是每个人都会遭遇到的事情。纵观近年高考作文,有着近似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的作文命题,让每个考生都能做到有话可说,有悟可感。围绕“朋友圈”进行写作,可引导学生思考身边的生活,更好的理解“朋友圈”这一功能,对自己影响。

   2.“朋友圈”是一个有着广度与深度的主题,与每个人息息相关。本话题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在多元的时代,很多人面临着如何发朋友圈还是不发朋友圈的问题,也有着点赞或不点赞的自由。这本就是一个见仁见智,没有是非对错的。在2024年高考中,“朋友圈”这一主题,贴近当今科技时代,也能让每个考生有话可说,引导关注社会,思考自我,辩证分析问题,看出考生的综合素养。

【写作指导】

   这是一篇三元关系型思辨性材料作文。在所给的材料中,对发朋友圈和点赞他人朋友圈,从三个角度来进行总结概括的:经常性的发朋友圈,给他人朋友圈点赞;偶尔的发朋友圈,偶尔的给他人点赞;从来不发朋友圈,也不给他人点赞。这三个层面,没有对错的区别,只有对这一现象的思考。若细看材料的结尾,是省略号,这就说明,除了这三个层面之外,可能还要其他的对待“朋友圈”的方式。材料的第二段中,是要求“以'朋友圈’为话题”,这就是要求考生,在写作时,只要围绕“朋友圈”来进行思考,都是符合要求的。

根据以上分析,我们可以有以下立意:如从个人习惯出发,有人喜欢大事小事,发朋友圈,或者从来不发朋友圈;也可从职业出发,从事宣传工作的单位或人员,因着需要,而时常发朋友圈,而在政府某些职能部门人员,则不方便发朋友圈;或从尊重理解他人出发,发不发朋友圈或点赞,是个人的喜欢,不能因此去判断他人的人品或性格等等;再者,可从社会百态方面思考,因性格各异、知识文化等,对朋友圈这一科技事物,各有各的考量,不能去强求,社会的多样化,都应该去理解。

  偏题立意:①对“朋友圈”说不;②朋友圈即生活圈;③不是“圈”中人,不是好朋友;等等,这些立意虽与话题相关,但明显带着个人的偏见或局限性,没做到全面的分析和思考“朋友圈”这一现象与人际交往的关系,缺少深入的思考。

  切题立意:①寻找“朋友圈”的真正价值;②我的地盘,我做主;③尊重他人,懂得理解;④工作性质,各有千秋;⑤他人喜好,不去打扰。

  精彩标题:①《好朋友,不仅仅是点赞》②《你有你的快乐,我有我的精彩》③《人各有志,宽容为上》④《可“圈”可“点”,人生精彩》⑤《朋友之间,“圈”起情谊》⑥《礼尚往来,“圈”“点”岁月》

【学生佳作一】

“圈”是一扇窗,看世间百态

步入新时代,微信是手机里必不可少的,刷朋友圈成了常态。有人把朋友圈当作是分享生活的窗口,而有人几乎不发朋友圈。但其实,“圈”中看人,或能窥一斑而知全豹,个性、喜好或其他,世间百态,社会万象,隐隐可见。

朋友圈是了解他人个性的一扇扇窗。在朋友圈分享自己的生活,那这样的人想必是热情而又外向的。“昙花开了,看一宿”“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这样的文案在“圈”里是常见的。热爱分享生活的人,大多热爱生活。通过他朋友圈,可清晰地知道对方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不需要再经历一些事情才认知对方。

朋友打开了这扇窗,敞开了心扉,袒露了情怀。加了微信,翻看其朋友圈。不用过多畅聊,就已浅浅地了解一个人。情趣相投,性格各异,都在其中。得闲“审阅”朋友圈,也就逐渐走近一个人。

朋友圈是一个友情纯洁的过滤器。“道不同,不相为谋”。我始终如一的坚信,性格和三观不和的人是不能做朋友的,朋友圈恰恰证实了这一点。如果说你跟某一个人三观不和,你会频繁地点赞转发他所发的朋友圈吗?或许,早就设置“不看对方朋友圈”或“仅聊天”。人们经常与那些发圈点赞的人交流。通过朋友圈,可以确定找到志趣相投的同道和朋友。

朋友圈这扇窗不仅是自己看别人的窗,也是别人了解自己的窗。我们朋友圈里发自己的生活,那就会有人了解我们。朋友圈,更是给亲人的一种慰藉。人在他乡,读书或是谋生,朋友圈里倾吐生活日常。如果几天不发“圈”,的父母可能会着急。在别人看来普通到不能再普通的朋友圈,在他们眼里,那也是一种靠近我们生活的方式。

 “今天吃了……”看似普通,在手机那边的父母却是会非常重视的。时代的发展,许多青年都会离开家乡去另一城市打拼,偶尔发发“圈”,风景名胜,他乡美食。牵挂的人看到了,也就多少了解。只是,为避免父母担忧,或长大了应有的坚强,可以有选择的发。此时朋友圈,把《乡愁》又给表现出来。

朋友一生一起走,朋友多了路好走。朋友圈逐渐成了一扇窗,小到你只能看得到爱的窗,也可大到你可以看到万千世界的窗。朋友圈是可以清楚认知世间人情的圈,是了解众多专业知识的窗。

我们,也应当打开这扇“窗”,既看人间百态,更要让更多的爱来温暖小小的心房。

【点评】

    观点清晰,层次分明,是本文的显著特色。作者把朋友圈比作“一扇窗”,来看纷繁的尘世。文章首段,紧扣材料主题,围绕“朋友圈”,言简意赅的提出通过“圈”来看社会,呼应观点。在叙述过程中,通过“朋友圈是一扇窗”“朋友圈的过滤器”,结合社会现状,进行深入的思考和细致的分析,强调朋友圈的社会功用。紧密联系生活,朋友圈进入寻常生活,偶尔发“圈”可慰藉亲朋,可展现自己,可了解他人。文末点题,升华主旨。

【学生佳作二】

          朋友圈一定要点赞吗?

科技时代的进步,越来越多的人通过微信朋友圈发表各种动态。有分享自己的日常精彩生活的瞬间,也有表达自己对时事新闻的态度与看法,亦有对某项活动转发和宣传的。发圈的动机和原因各异,但都是各自心情。那么,这就引发了我们的思考:在浏览时,有必要、有义务为他点赞呢?

每个人的样貌各有千秋,个人喜好也大相径庭。有人会为每个好友的每一条朋友圈都“点赞+评论”,就像网上说的“活跃得像个假号”。有些人却是典型的“已阅,不回”。那么在我们心中更倾向的是哪一种?其实,从问题一开始我们的方向或许就错了,发表朋友圈的目的不是为获“赞”而“发”表。发朋友圈个人的主观行为,点赞却是他人的被动态度。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