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八十岁

 平型关杂志 2024-05-16 发布于山西


  八十岁
  文/张毕秀

八十岁不是年龄。

八十岁是一个人的名字!

八十岁其实并不很老,充其量也就五十上下,衣服破烂而又穿着随意。一头黑而密的头发异常零乱,甚或还不如一只鸟儿搭建的巢穴那般精致。五官还算端正,却又似乎终年也不曾沾水,黑垢清晰可见。一双眼睛时而呆滞,时而有光,只一口牙齿洁白整齐,很是耀眼。

八十岁孤身一人。多年前母亲走失,父亲二老汉病故。据说八十岁的母亲不太正常,那年刚生下八十岁时,一连几天都不知道给八十岁喂奶,差点让刚到人间的八十岁撒手人寰,好在二老汉提前有所准备——每每趁下地干活的间隙,二老汉总会匆匆跑回家,辅助着让八十岁吃几口母乳,这才给了八十岁活下去的机会。八十岁的母亲虽不会喂奶,但每当听到八十岁嚎啕大哭时,也总会凑到近前,不知所措地端详着八十岁,奓煞着双手摸摸这儿,拍拍那儿,一个劲地笑个不停……

孩子满月时,二老汉也在家中熬了一锅烩菜,炸了几个焦黑的油糕,算是庆祝。该给孩子取名字了,叫个什么呢?对于铁蛋、狗剩、毛毛之类的,二老汉是看不上的,总觉得太土而且没有内涵。想了半天,二老汉突然想到那年母亲(也就是八十岁未曾见面的奶奶)离世时八十岁整,为了让孩子有个庇佑,能长命百岁,二老汉便一锤定音——就叫八十岁!

饥一餐,饱一顿,在众乡邻的帮衬下,八十岁也慢慢长大了,能走能跑,可就是不爱说话,见人就笑。可惜,可惜,这么个娃娃,该不会是随娘了吧?乡亲们看着小巧的八十岁,总会摇着头留下几声叹息。

再后来,到了十多岁时,对于八十岁不灵光的猜测便完全坐实了。他整天游走在村子里,头发零乱、衣服脏破,鞋子总是趿拉着挂在脚尖。看八十岁走路是一种煎熬——总担心鞋子掉,可事实上八十岁的鞋子几乎从未掉过。

起初,八十岁父母双全。寒来暑往,八十岁的母亲耐冷耐热,几乎每天都坐在村中央的磨盘上,晒着太阳亦或经着风霜——雨雪天除外,许是天气恶劣时二老汉不让外出。八十岁也在村里闲逛,但他自身有一套时间系统,每每临近中午或傍晚,八十岁都能准时回到母亲的磨盘旁边,等候着下地劳作的二老汉。归来的二老汉也无须言语,八十岁和母亲就紧跟其后——回家。

又过了大约二三年,连着几天,村中不见了二老汉和八十岁的母亲,只八十岁一人在村里晃荡。问八十岁,也得不到任何有效信息。靠左邻右舍的接济,八十岁过了几天单身生活。直到某一天二老汉的出现,人们才知道,八十岁的母亲走丢了,二老汉苦寻多日无果,也就作罢回家了。

从此,八十岁便成了没娘的孩子。好在八十岁也没有太多的烦恼,依然每天在村中闲逛。人们偶尔问起八十岁,你母亲去哪儿”时,八十岁也就仅含糊不清地回答两字——走啦,并边笑边骂骂咧咧地走开,连头也不回。

许是想着要让八十岁以后自力更生,许是怕自己下地时八十岁没人照看也走丢,以后的日子里,二老汉下地时总会带着八十岁,并请人专门给八十岁做了一把小锄头。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教,村里有见过八十岁下地的人们便传回话来——八十岁锄的一手好田,只是偶尔会分不清谷苗和草罢了。农忙时节,八十岁每天跟着二老汉下地,农闲时分,八十岁也会再次转悠在村街小巷中,生活倒也过得自在。

也不记得从何时起,八十岁在二老汉的带领下,竟然又有了一门新技能——村里有人去世办事宴时,东家便会邀请二老汉到场,在出殡时专管挑杂物桶,桶内装有一些杂七杂八的纸折和一些丧棒——村里人们说,二老汉和八十岁是做这项营生的不二人选。起先是二老汉挑担子,八十岁专管吃席,临了东家还会给一些辛苦钱。后来便是八十岁负责挑担子、做事情,二老汉主要负责吃席。

八十岁虽不甚灵光,可对村里的男女老幼却很是熟知,他知道谁是谁的爹娘、儿子、女儿。对村里的所有小孩,八十岁统称娃娃;对于老人,则一律喊老头(也不知什么原因,八十岁从不主动和女人们来往)。偶尔街上有小孩找不到爹娘,亦或是玩耍时受到磕碰哇哇大哭时,八十岁就会很贴心地走上前去,轻轻地拉着娃娃的衣服,将其送至父母手中,口里还不停地笑着、嚷着,娃娃、娃娃……

八十岁几乎不会生气,但偶尔也有不顺心的时候,有时人们跟他开一些不太友好的玩笑时,八十岁也会怒目圆睁,据理力争,口中呜哩哇啦地骂一些不连贯的脏话。此时,人们非但不会计较,反而像是受到肯定和表扬一般,都会哈哈大笑着离开。

可怜的八十岁或许这辈子都不会想到,有朝一日也会到父母床前尽孝。然而造化弄人,在二老汉摔断腿的那段日子里,八十岁却毅然决然地担负起侍候的重任。

二老汉刚受伤时,有几个本家的亲戚负责轮流照看,可过了几天,二老汉觉得农忙时节,家家都缺人手,二老汉又生性要强,于是便劝退了亲戚,说八十岁也能照顾自己。在二老汉近乎命令的口气下,亲戚们便都回去了,八十岁也就接替了侍候二老汉的重任。八十岁虽不会做事,但好在有二老汉从旁指挥,便也勉强能给二老汉烧一口热水,煮一碗挂面,将就着熬一锅烩菜……

二老汉养伤期间,八十岁也就很少到街上闲逛了。人们都说,八十岁不傻,懂得孝顺父亲哩!

腿伤养好后,二老汉便落下了毛病,走路时一瘸一拐的,随着年龄的增大,身体状况也一日不如一日。大约又过了三二年时间,二老汉便撒手西去,永远丢下了八十岁。

八十岁向来对生死也不甚在意,面对父母的离去,也没有表现出过多的悲伤、难受。依然每天游走在街头小巷,到了饭点,也依然懂得回家,可家中除了零乱不堪的杂物和土炕上的一卷破被褥,别无他物。饥饿的八十岁也试着奓煞着双手舀水、挖面,可没了二老汉的指点,哪怕是做一顿简单的饭食又谈何容易!好在几个本家亲戚和左邻右舍会隔三差五地给八十岁送些熟食、面包、牛奶,八十岁也倒不至于挨饿。

八十岁在村里,靠着众人的接济又生活了大约一年多光景,倒也平安健康。每天依旧是在村子里闲逛,人们也依然会当着八十岁的面问他二老汉去哪里啦,每天吃啥饭食……起先,八十岁还会呵呵地笑个不停,可不一会儿便会骂骂咧咧地走开,不再理会众人。

不知何时起,八十岁学会了抽烟。碰到村民们抽烟时,八十岁就会凑到近前,直勾勾地盯着人们手中的香烟,但八十岁决不会开口讨要。往往人们也知道八十岁的需求,都会给他一支,并帮其点燃。八十岁颤抖的双手几乎夹不住香烟,但却也从未见其掉过香烟。吞云吐雾的快乐让八十岁很是着迷。再后来,一些亲戚乡邻便也会给八十岁买整盒、整条的香烟。所以,八十岁的口袋中也就时常装有香烟,但八十岁的香烟一般是不给外人的,他可精着哩!

随着国家惠民政策越来越好,也越来越完善,村里为父母双亡(八十岁的母亲至今生死不明)的八十岁申请了低保,让其日常生活在众亲戚、乡邻的帮助下有了经济保障。再后来,村里又为八十岁申请了入住县敬老院的名额,于是,八十岁的吃、穿、住都有了专人照料。

八十岁住进敬老院后,村民们在闲聊时也会偶尔谈及他的过往。有人说,八十岁在敬老院住的很安逸;也有人说,八十岁多年来自由散漫惯了,住在敬老院不服从管理;还有人说,有次办事偶遇八十岁,发现八十岁变得白胖、干净了……

敬老院中的八十岁到底过得怎样,快乐与否,在寂静的夜晚,他又是否会想起自己所熟知的村庄、乡邻,这一切都无人知晓。或许,敬老院中的八十岁应该很快乐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