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砚城文苑】成石:漫步在春天的花园里(三)

 砚城文苑 2024-05-16 发布于山西

漫步在春天的花园里(三)

春天是一个花开烂漫的季节,“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每逢这个季节,我便走出被严冬囚禁的屋子,走进春光妩媚的大地中。

一年之计在于春,踏春赏花不仅观赏了春回大地的自然风光,也悦愉了自己的心情。举目四望,“满眼不堪三日暮,举头已觉千山绿。”于是,我心情舒畅地漫步在春天的花园里。
洛阳四月赏牡丹

四月正是洛阳牡丹盛开的季节,我们一路浏览沿途的自然春光,来到洛阳神州牡丹园观赏牡丹。

牡丹原产于深山中,远在隋唐之前,我国人民就把它引种下山,使之成为观赏花卉,并赋予“国色天香”的赞誉,在世界上也负有盛名。唐代诗人刘禹锡这样称赞牡丹,“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宋代欧阳修也称“天下真花独牡丹”。

牡丹花的“国色天香”还有一段故事。唐文宗李昂平时喜欢诗画,看到宫苑里雍容华贵的牡丹花,就问旁边一个叫程修已的画师,哪一首牡丹诗写得最好?程修已回答,臣曾经听闻公卿之间都在吟唱一首牡丹花诗,是中书舍人李正封所做,有两句是这样写的“国色朝酣酒,天香夜染衣。”皇帝一听大悦,便把自己恩宠的妃子与牡丹花相媲美。可惜,李正封的这首全诗已不复存在,但“国色天香”的美誉便冠予在牡丹花上。

人们观赏牡丹,不仅是因为它们国色天香,而且牡丹的花骨里都透着不卑不亢的傲气。相传武则天女皇游上苑时,当时园中许多花木已含苞待放,骄横的女皇取来纸笔,下旨催花,“明早游上苑,火速报春知,花须连夜发,莫待晓风吹。”并命人挂在花枝上。次日,御花园中“众花多开,唯牡丹不从”。武则天大怒,当即下旨把它贬到洛阳,从那以后,牡丹才盛于洛阳,形成“洛阳牡丹甲天下”的美誉。

洛阳有“千年帝国,牡丹花城”的美誉。洛阳牡丹栽培始于隋,盛于唐,宋时甲于天下。欧阳修写诗赞曰:“洛阳地脉花最宜,牡丹尤为天下奇。”他写的“洛阳牡丹记”还解释了“洛阳牡丹甲天下”的缘由。

一是洛阳人特别器重牡丹,养牡丹赏牡丹已成为民俗;二是栽培普遍,技艺提高,以致“四十年间花百变”;三是留下了一批具有重要学术价值的牡丹著作。北宋诗人、大理学家邵雍在洛阳赏牡丹时曾赋诗曰:“洛阳人惯见奇葩,桃李花开未当花。须是牡丹花盛发,满城方始乐无涯。”

神州牡丹园位于洛阳市洛龙区著名的白马寺斜对面,占地600余亩,盛唐建筑风格,山水园林景观;十余个花坛犹如形态各异的“花瓣”散落其间,这些花坛里栽培了40余万株牡丹,汇集了天下牡丹的精品。园中还有一个亿万年前天然形成的牡丹石,黑色的石质上盛开着朵朵酷似牡丹的石花,集山川之灵秀,汇诗情之美韵,是美石中的一朵奇葩。

我们随着赏花的人流走进百年牡丹区,园内人群熙攘,花香扑鼻。红色的牡丹花王花房如红玉,花蕊金黄,好像玛瑙盘托了个金缕杯,如古人诗曰:“千片赤英红灿灿,百支绛焰灯煌煌”;白牡丹也毫不逊色,“香玉”、“玉盘托金”如洁白无瑕的羊脂美玉,洁静而娴雅。

当灿灿的阳光披洒花瓣,更加金光灿灿,花容焕发;还有白中透粉的“少女裙”,其花瓣宛如少女穿的荷叶裙,层层叠叠,张扬着青春的风采;更有粉红的“花二乔”、紫色的“墨池金辉”、白里透紫的“月宫烛光”、黄色的“姚萸”等品种,不仅烘托起“天下真花独牡丹”的风采与神韵,也印证了“国运昌时花运昌,太平盛世喜牡丹”的文化内涵。

一位身着华丽唐服的女孩端着手机与牡丹花自拍,那专注的神情与姣好的面容吸引了众多游客的目光,也仿佛把我穿越到盛唐时期,徜徉于悠久而璀璨的牡丹文化之中……
海南三月玫瑰花

海南三月,风和日丽,我来到海南三亚亚龙湾国际玫瑰谷观赏玫瑰。

玫瑰谷位于三亚旅游度假区内,是以“玫瑰之约,浪漫三亚”为主题,展示瑰丽的玫瑰文化,营造海南“世界蜜月岛”的氛围。我们坐小交通一路浏览玫瑰谷的风情,路旁的凤凰木张扬着鲜绿色的羽状树叶,迎接着四方的游客;青翠的山峦簇拥着一片望不到边的玫瑰花海,阵阵玫瑰花香也随着微风扑鼻而来。

有不少情侣手牵手流连于玫瑰花丛中,有的相拥亲吻,甜蜜蜜的爱情在花丛中流淌;有的相依相偎在花丛中照相,把玫瑰的芬芳也摄入温馨的画面中。我们这些老夫老妻早已经过了这些甜蜜的浪漫,这种场面也见怪不怪,只为了探究浪漫而温馨的玫瑰文化。

玫瑰原产于我国,栽培历史悠久,其花色香诱人,往往引人止步赞叹留恋徘徊。因此,玫瑰花又有“徘徊花”之别称。传说玫瑰原先只长叶子不开花,是由于爱情的力量才使得它开出鲜艳的花朵。相传,在古代,山东平阴地方有一对青年男女,男的叫刘郎,女的叫翠屏。

有一天刘郎在东山砍柴,翠屏在西山采药。刘郎有些困乏,便依着柴捆睡着了。睡梦中他似乎闻到了一股花香,连忙起来循着花香走到了一个叫“水山御苑”的地方,这里是王母娘娘的一处凡间花园。他见到一棵花树,枝头上开了一朵红花,艳丽多姿,芳香扑鼻。仔细一看,原来是一株玫瑰。

平阴的玫瑰都不开花,这里的玫瑰怎么会开出这么美丽又有香味的花朵呢?他想到,如果把这朵鲜花戴在翠屏的头上,该有多好。于是他便伸手摘下一朵玫瑰花,刚想转身离开,突然两个天兵出现在他的面前,不由分说就把刘郎绑了起来。翠屏采药归来,不见了刘郎,便一路喊着寻找。她终于找到了双手被天兵绑起来的刘郎。

天兵说:“除非平阴的玫瑰都开出花来,才有可能放刘郎回家。”之后,翠屏每天都要上山打来泉水浇灌玫瑰,她的汗水洒遍了山上的每一块土地。几年后的一个春天的早晨,翠屏突然发现漫山遍野的玫瑰都开出了鲜艳的花朵,刘郎终于回到了翠屏的身边,有情人终成眷属!

我国古代的文人也纷纷写诗赞叹玫瑰花。杨万里在《红玫瑰》中写道:“非关月季姓名同,不与蔷薇谱谍通。接叶连枝千万绿,一花两色浅深红。”玫瑰与月季、蔷薇被称为“蔷薇三杰”,也就是蔷薇科中的三种名花。

但他却认为玫瑰更胜一筹,不与月季、蔷薇列入三杰之中。明朝的徐渭也如此刻画玫瑰花:“画里看花不下楼,甜香已觉入清喉。无因摘向金陵去,短撅长丁送茗瓯。”他不下楼观赏玫瑰花,那玫瑰的芳香已沁入肺腑。

而白居易的“玫瑰花开,花落有时”,却是咏叹玫瑰最经典的诗句。这句诗以托物言志的手法,既赞赏了玫瑰花的短暂与美丽,又表达了人生的无常与离别的感慨,提醒人们要珍惜宝贵的人生。

太原的玫瑰花一般在五六月份的时候开花,海南三月玫瑰却花开灿烂。海南地处热带,长夏无冬,是全国冬季最好的花卉生产基地。我徘徊于玫瑰花丛中,欣赏各种颜色的玫瑰花。

这里的玫瑰花品种也繁多,有金奖章、口红、粉和平、豆蔻年华等国内品种;也有一些萨曼莎、芬达拉、维西利亚、戴安娜、玛利亚、伊利沙白等西方品种。金奖章玫瑰宛如涂了一层金灿灿的阳光,光彩而耀眼;口红玫瑰花色如化妆品中的口红,鲜艳而夺目;而粉和平玫瑰花却如端庄清雅的少女,彰显着东方女性的风韵……

天下玫瑰是一家,西方的玫瑰花也同样艳丽。戴安娜像戴着王冠的梦幻公主,穿着微微卷边的公主裙,粉嫩的花瓣一层一层地展示着迷人的神采;玛利亚是一种会变色的玫瑰,含苞待放时,花瓣会呈现纯洁的白色,花苞绽放时,花瓣会变成粉红色,如同少女脸上的红晕,羞涩而动人。因此,这些玫瑰花常常作为爱情的信物,赠送于心爱的恋人。

 游览了海南三月的玫瑰花海,我不仅被植物的灵性所感染,也感悟到“玫瑰花开,花落有时”的人生真谛!
五月花神芍药花

我家住在太原市尖草坪街,经常去北宫花园赏花。

过去,北宫花园是尖草坪地区唯一的公园。公园不大,却有假山和楼台亭阁。人们在这里晨练、散步、跳广场舞,把一个小小的公园热闹的沸沸扬扬。小时候,我还经常爬上假山,和小朋友玩捉迷藏的游戏。假山上树木参天,藏几个小朋友还真难找。长大了,我又在花园和女友约会,谈恋爱,那时的花前月下也真够甜蜜的。后来,我和妻儿常来这里赏花。

北宫花园有好多花圃,有国色天香的牡丹、雍容富贵的海棠花,还有被赞为五月花神的芍药花。我特别喜欢芍药花,此花不仅是药材,还是我国传统的名贵花卉,被人们称为“花仙”、“五月花神”。芍药品种繁多,有草芍药、美丽芍药、多花芍药等。

古代男女惜别,常以芍药相赠。《诗经.郑风》中就有“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芍药”的诗句,故芍药也叫做“将离”、“离草”。扬州曾是栽植芍药的胜地,苏轼曾写诗赞曰“扬州芍药为天下冠。”据史载:宋朝蔡繁卿在扬州为官时,每年要收集芍药万千枝,举行“万花会”,足以证明芍药在历史上曾盛极一时。

芍药还是春天百花园的压台好花,每年的五月中旬,我便来到北宫花园欣赏芍药花。这时,春天的花都已经开完,旁边的牡丹也红英将尽,花园便显得有点寂寞了,然而,芍药却含苞待放了。

你看那待放的蓓蕾也美的迷人,有的如身怀六甲的少妇,羞涩地隆起圆圆的花蕾;有的已微微地张开花蕾,露出小巧稚嫩的花蕊,仿佛告诉人们,春天还没有过去。过几日我再去花园,芍药花就全开放了,只见它们在绿叶的簇拥下,一支支绽开了娇媚的花容。

这些花容虽然大致相同,仔细观赏,却各有风姿。有的花型如戴着花冠的仙女,穿着绿裙亭亭玉立;有的如一团粉色的绣球,在和风的吹拂下,在绿叶间抛来抛去;有的只开了一半的花朵,却宛如深藏于闺房的少女,露出半张笑靥,更显得娇羞动人。

芍药兼具色、香、韵三者之美,历代文人也为之而倾倒。苏轼曾这样评价芍药“多谢花工怜寂寞,尚留芍药殿春风”。有了他这句诗的点赞,芍药又被称为“殿春花”。

唐代诗人韩愈对芍药更是情有独钟,他吟诗道:“浩态狂香昔未逢,红灯烁烁绿盘笼。觉来独对情惊恐,身在仙宫第几重”。他不禁被芍药的美态而陶醉,仿佛置身于天宫之中……

徜徉于芍药花丛中,嗅着那芬芳的花香,我也被芍药的花容所陶醉了。芍药不仅是春天的“殿春花”,也是百花园中的“花神”,给春末夏初的百花园带来了勃勃生机。
篇后语

人生如四季,大自然的四季是五彩斑斓,人生的四季也是五彩缤纷。“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当我漫步在春天的花园里,当我观赏了百花园里各种花卉,不知不觉之中,却远行到了人生的晚秋……

春天百花盛开,晚秋也同样红叶烂漫。用四季比喻人生,诠释人生,我们便能更好地辩证人生,理解人生,把握人生,用五彩的四季色涂抹我们的四季人生!

【撰稿者】陈顺成,笔名成石,山西散文协会会员,曾在太钢四轧厂宣传部、太钢医院政工科从事宣传报道工作,现已退休;同时从事文学创作,先后在省市报刊发表文学作品四百余篇。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