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常来常路,温暖幸福

 新用户64611937 2024-05-16 发布于山东

活最大的迷人之处就是你永远无法预料接下来会发生些什么?就像5月12日这天,本来既是母亲节又是护士节,有着多种计划我,着实没有想到朱姐的一个电话,我们就来到了蒙阴常路。

凌晨七时出发,一个半小时的高速,说着话聊着天,没觉着就来到了蒙阴联城镇的龙腾崮景区。在这里我们有一个创作基地揭牌的仪式。

“绿水青山看蒙阴”,我们来啦!

蒙阴是一个多山的县区,崮自是不少。贴合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倡导,蒙阴县更是发展迅猛,生态资源变富民资本,红色沃土孕育生态福地。横跨山岭的龙腾崮景区,更是风光旖旎,绿树环绕,怪石林立。集吃、喝、玩、乐,休闲文化于一体。

我与朱姐信步走来,感受微风拂面,鸟鸣声声。登不太高,即可看到蒙山的壮阔全貌。极目远眺,则公路、田野,村庄、山峦交相辉映,山乡景色美如画卷。

揭牌仪式结束后,一行人驱车前往煎饼之乡——常路。开启今天的重头戏——参观大张台村的孝和煎饼加工基地。

作为一个外来人,最先想了解的就是“常路”的由来:据说“常路”建村于大明永乐年间,时因位于古泰安州与沂州府的交通要道旁边,是人们“常常路过”之地,遂得名“常路”。也可见其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常路镇历史悠久,人文灿烂。镇内遗址旧迹众多。一条名曰“堂阜水”的河流贯穿其中。开始我以为是“糖福水”,想着蒙阴这名字也是通俗易懂,听着就让人口舌生津,心怀甜蜜。后来知是“堂阜”二字,邑名,春秋时齐国重镇 ,著名典故“堂阜脱囚”,即发生在这里。

近年来,常路镇打破传统模式,深入挖掘煎饼文化,以大张台村为据点,由常路镇政府领办,成立了“常路煎饼”农民专业联合社,致力打造“孝和煎饼”品牌,研发出了大米、小米、地瓜、芝麻、大枣、菠菜、胡萝卜、火龙果等新式多彩煎饼70余品种,填补了国内外空白。

“一张煎饼卷天下”。全国人民都知道“煎饼,对一个临沂人意味着什么”,它不仅是一种传统美食,更是一种文化的象征。有着特殊的寓意,代表着团圆和美满。

要说我们对煎饼的熟悉程度不应该再有什么惊奇,但走进常路孝和煎饼的生产车间,却还是止不住地由衷赞叹。但见屋外摆放着一摞摞整整齐齐、颜色各异的煎饼,黄的小米,白的大米,绿的菠菜,紫的紫薯,红的火龙果,圆圆满满,煞是好看。常路人是真正把煎饼当件“事”来做的。房间内数十台“鏊子”正在飞快地运转,工人们上糊、摊匀、起边、揭下、喷水,行云流水,一气呵成。一张张薄如蝉翼的煎饼就“摊”好了。煎饼的香气萦绕在空气中,清甜味美。

文友们欢声笑语,赞叹不已。除了品尝之外,也是个个按捺不住,亲自动手感受体验。

小煎饼,大产业,“常路大嫂”徐海霞更是勇于创新,以蜂蜜和糯米熬制粉浆,用煎饼制作的“煎饼花”,更是栩栩如生,以假乱真,有玫瑰、牡丹、荷花、桃花等,又好吃又好看,不但走上了央视,更是红透了网络,价格翻倍,成为货真价实的“致富花”。

临沂人可以什么都吃,但唯独不能超三天不吃煎饼。我曾试过如果想减肥,则戒掉煎饼即可。但如果三天不吃煎饼,大多数的临沂人则会大大质疑活着还有什么意义?

《拿起煎饼想起娘》,这是赵西伟老师的诗作,可真是写到了大家的心里。不管是在天涯还是海角,煎饼里藏着牵挂和念想。煎饼是故乡,是记忆中抹不去的童年时光。

“常路煎饼,香透沂蒙”。常来常路,则温暖又幸福。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