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No.2420 故事是故事的媒介

 读书当玩 2024-05-16 发布于湖南

在上一篇《是故事,是照见》中说过一句话“故事是故事的媒介。”

故事是故事的媒介,便从上《为了101次相遇》故事中说故事。

《为了101次相遇》讲故事的人,是边喝酒边说朋友故事的任掌柜。

他的故事,说故事中主人公特别好的朋友从西藏回来,喝的一餐酒。

让人提起想听故事的神儿,是任掌柜讲故事前的引子,平日里酒量八两便晃悠,那日喝了一斤四两,不仅没醉,还在兴致勃勃地听朋友讲故事。

刘震云说,会写小说的人,一定是特别能讲故事的人。

《为了101次相遇》是故事中的主人公,从西藏回来后,想见100年朋友。

见过100个朋友之后,便写一个书。这本书的书名叫做《为了101次相遇》

只会见了100年朋友,书名为什么叫做101次相遇?

因为经历了100次会面之后,这100朋友身上都有自己的侧影,每朋友都是自己投射到他们身上影子,最后的归结想来,就是第101个 人。

这个第101人,就是自己。

任掌柜有没有真的与朋友喝酒说《为了101次相遇》故事,今后有没有《为了101次相遇》这本书,已经不重要。

重要的是作为会讲故事的任掌柜的故事,作为故事的媒介,已经发酵。

《为了101次相遇》故事,可以从酒谈,从友情,从缘分,从事业,从家庭,从宗教,从哲学的终极问题好多方面解读与领会。

我把这个故事的故事,放到《钱殇》里,侧重从钱的方面来领会。

钱,已经成为这个世界具有大众性普世价值的成功衡量标准。

钱,已经成为官场、商场、情场、战场、生活场的硬通货。

故事的主人公,与大家一样,奋斗在赚钱的事业上。

为钱乐,为钱愁。

想摆脱公司,离开钱,又顾及到公司大几十个员工。

明知道妻子与人有暧昧关系,又放不下自己的名声与儿子。

围绕着钱,围绕着公司与家庭,纠结了好多年,不得解脱。

最终,主人公还是在公司与家庭都成为大众眼中的成功样式时,卖掉了全部资产,下决心与老婆离婚,开始徒步走西藏。

听到此处,想起曾经读过聂晓阳的一本书《与仓央嘉措一起修行》。写过读书小札《湛蓝的天空,圣洁的白云》

读书小扎有这么一段依章而读,拾级而下,读着读着,《与仓央嘉措一起修行》字里行间,飘起了我曾经在西藏见过的湛蓝天空上的圣洁白云。我把这些在我心中以为是圣洁的白云般的话语采撷如下:
--活着,其实就是一辈子又一辈子的修行。
--幸福像足球一样被踢来踢去,而烦恼却像奖杯一样不肯撒手。
--即使再清的水,如果在一个杯子里不停的摇晃,它都不会清澈;即使再浑的水,如果静静地放着,也自然会变得清澈。
--所谓智慧,就是把不该看重的东西看轻一点,把不该看轻的东西看重一点。归根结底,人生的成功是用自己的内心来衡量的。
--惰性有两种,一种是懒洋洋地晒太阳,无所事事;另一种是忙得身不由己,没有时间面对真正的问题和自己的精神世界。
--一段爱,就如同一片云:你看到它从天空飘过,你可以享受它的美。可是,你一旦想要占有,就会忽略了云正在飘过,等醒悟过来时间已经浪费,而云也踪迹全无。

任掌柜故事中的主人公,是不是奔上述这些话而去?也许。

用讲故事人的话说,并不是为了西藏的蓝天白天与寻找宗教的因果,而是在随缘的某个生命极限中体会生死感。

他说他有过一段钱无法带来的快乐。

在徒步的某天,突然在前不着店,后不靠村的路段上,遇上狂风暴雨。

顿时,感觉世界末日与生命尽头似乎来临……

好像上帝降临般来了个藏民,邀他去他家躲雨。

他问藏民,我们素昧平生,你为什么会让我去你家躲雨?

藏民说,在这个时候,这个地点让我们见面,就是我们的缘分……

此时此刻,他有了回来见100个朋友的想法,有了写《为了101次相遇》书的冲动。

从西藏回来后,找任掌柜喝酒时说,有了此生从来没有的轻松与快乐。

徒步西藏,好多人都有这个想法。

真正做到的,很少。获得巨大成功的成功人士,有些登珠峰的,真正徒步西藏的也很少。

像故事的主人公那样,一边有用不完的钱,一边又能徒步西藏的人,大体在是走出了“钱”的囚禁,开始问道,开始追问我是谁,从哪里来,到哪里去哲学的终极问题了。

如今的社会,好多人都被钱囚禁了。

为了搞钱,说出了好多好多的故事。

搞到了钱,又编出掩盖钱来路好多好多故事。

看着这些穿行在钱的故事中的那些人,觉得他们应该像聂晓阳与《为了101次相遇》的作者那样,去一去西藏,能徒步更好。

兴许,西藏的朝拜与生活模式,是人类生活的觉醒与进步的方向!

2024515日星期三上午1130分 清乐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