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农业新质生产力的发展领域和路径

 园丁禾合 2024-05-16 发布于四川

农业新质生产力的发展领域和路径

“新质生产力之'新’,是创新,就是要通过颠覆性的关键技术实现科技创新。

农业是传统产业,但传统产业不是落后产业,农业也可以很先进。如能通过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进行生产要素的创新组合和迭代升级,提高农业的劳动、资本、土地、技术、数据等全要素生产率,完全可以形成新质生产力。

当前,全球农业发展正从传统农业脱胎为现代化农业。农业领域,新质生产力体现在哪里?在基因化、数字化、物联化、工程化。

1 为什么要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

对标新质生产力和现代农业强国的特征,我国农业在生产效率、科技创新、高水平人才支撑等方面与发达国家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农业劳动生产率有待提升

与农业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农业劳动生产率处于较低水平,农业生产力水平处于相对较低水平。2021年我国农业就业人数占就业总人数的比重为24%,加拿大、美国等农业强国仅为1%—3%。我国约以24%的农业劳动力产出仅占GDP的6%,而美国以1.4%农业劳动力产出总GDP的5%。

1.2 农业前沿科技有待提升

前沿性科学技术发展滞后,缺乏重大原创性成果。虽然我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从2012年的54.5%提高至2022年的62.4%,但发达国家科技对农业的贡献普遍在80%左右。有研究显示,我国农业科技中国际领跑型技术仅占10%,并跑型技术占39%,跟跑型技术占51%。。

1.3 农业科技人才支撑力度有待提升    

高水平农业科技人才支撑力度不足。据调查,我国高水平农业科学家比例是0.049‰,美国是0.738‰。当前我国高等农林教育人才培养存在传统人才较多、复合应用型少,整体素质相对偏低,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匮乏等问题。

如果没有新质生产力引领,与农业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农业现代化建设将如“逆水行舟”,不但不能缩小差距,差距还将越来越大。

2 新质生产力在农业生产实践中都有哪些体现?

2.1 种业领域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关系国家粮食安全,关乎农业效益和农民收入,关涉农产品全球竞争力,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领域。需完善联合研发和应用协作机制,加大种源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快选育推广生产急需的自主优良品种。

   

2.2 农机装备领域

农业机械化和农机装备智能化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高农村生产力的重要基础。目前,我国农业机械已经在平原地区广泛运用。但是,适用于丘陵山区的微型小众机械一直是农机装备领域的短板。应以新质生产力为引领,构建更加系统、完备、高效的农机装备创新体系,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

2.3 现代设施农业领域

设施农业能够突破传统的水土资源和光热条件限制,拓展农业生产的可能性边界,丰富多元化食物体系。但在现代设施农业领域,诸多技术和设备还依赖进口,绿色防控水平有待提升,需要不断推进自主创新。    

2.4 智慧农业领域

通过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等技术使农业的各个环节、各种场景“智慧化”,是农业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表现。智慧农业可有效解决未来农业领域的诸多现实问题。

3 未来该如何更好地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

根据马克思主义生产力三要素论,生产力由劳动手段、劳动力、劳动对象三要素构成。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就需要从劳动者、劳动关系和生产对象三方面着手。

3.1 加强农业人才培养    

应提升农民素质素养,重点关注家庭农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等头雁人才培养。同时,要注重引进人才,有序引导大学毕业生和企业家参与农业强国建设,畅通渠道、营造环境,推动专业人才服务乡村,打造一批能够熟练掌握和运用农业新质生产力的人才。

3.2 提升农业科技水平

提升农业科技水平,既要做好整体规划,集聚力量进行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也要注重完善激励机制,激发主体创新活力。此外,还要推动产学研共同发展,重点从种业、农机装备、现代设施农业和智慧农业四大领域展开科技创新。

3.3 拓展农业多种功能

要坚持产业兴农、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加快构建粮经饲统筹、农林牧渔并举、产加销贯通、农文旅融合的现代乡村产业体系,把农业建成现代化大产业。同时,应关注农业新产业新业态的培育,农产品加工业、农业服务业、休闲农业、农村电商等均是前景可观的领域。

4 推进农业新质生产力的路径有哪些?

4.1 加强对农业新质生产力的理论认识

(1)农业新质生产力的特点

农业新质生产力重点应具备生产能力的显著增强、生产效率的显著提升、生产效益的显著增加等显著特征。

(2)农业新质生产力的衡量指标

应进一步加强农业新质生产力的评价标准研究。提出国家与区域层面、具体农业产业层面的新质生产力评价框架,评价是否/何时算形成了新质生产力。涵盖其阶段性和综合性指标体系。

4.2 强化科技创新促进农业新技术加速迭代    

科技是形成新质生产力的核心驱动力,强化农业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加强农业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探索,不断催生农业高新技术的出现,是促进农业新质生产力的核心抓手。

4.3 促进技术应用实现农业生产方式的变革

在技术发展的基础上,不断形成新品种、新产品、新装备等,通过应用农业新技术与产品,更新升级农业生产材料和手段,变革已有的生产方式。例如,农业机械的出现替代了人畜力、现代化肥技术的出现替代了传统的农业养分管理方式、现代新品种的出现替代了传统的选种模式等等。数字智慧农业技术也将替代传统的农业生产依靠经验、依靠技术推广的管理模式。比如,在现有品种和栽培的技术上,通过机械化与数字化的赋能,实现生产效率的显著提升。

4.4 开辟农业发展新领域新赛道

新技术、新思路的出现以及大农业观、大食物观的拓展,将在以传统依靠耕地的农业领域之外,开辟出新的发展空间。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需要不断探索农业新模式(比如,垂直植物工厂、“高楼养猪”、人造食品、合成农业等)、发展农业新业态(延长乡村产业链,促进一二三产融合,比如,农业与旅游、教育、文化、健康等产业的深度融合等等)、开辟农业新领域(比如,盐碱地开发利用、沙漠农业、海洋牧场、太空农业等等)。

另外,农业新质生产力与各领域新质生产力融合互动、耦合共生,不可能孤军独进。新发展阶段,如能趁势而起、顺势而为,加快形成农业新质生产力,将极大改变农业的面貌。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