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河山锦绣》 我去了西安回民街

 岁月凉烟 2024-05-16 发布于浙江

《河山锦绣》我去了西安回民街

到了傍晚,西安回民街游人如织,摩肩接踵,中外游客,川流不息。中国人去了一个字:吃;外国人去了一个字:看。中国人吃个天翻地覆肚儿圆,外国人看个莫明其妙满脸惊。

千百年来,国人总是说:“民以食为天”,其实世界上也有哪一个民族不是民以食为天呢?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有一个传统的饮食文明与其它文明共同在历史中轮回。每个地区都有与众不同的饮食习惯和味觉倾向,而各个国家民族都将这些精妙的饮食技艺发展成为一种习俗,一种文化,正因为如此,使得无数旅游人食客流连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饮食文化与文明历史的国度,既有令人垂涎的山珍,也有令人回肠的美味,在无时无刻地触动着亿万人的神经和味蕾。

西安回民街是西安著名的美食文化街区,是西安特色小吃最集中的街区,也是来西安必去的地方。其历史悠久,距今已有上千年历史。

千万不要以为旅途是件轻松愉快的事情,当然了能观赏美丽的风景倒是一种补偿身心的方法,此外,美味佳肴也是不能错过的。    

沿着千年的城墙走一遭,你会体会到不一样的城市生活。斑驳的城墙镌刻的都是历史记录,只要走一走就能深刻的理解世界四大古都的意义。到了回民街,就会体会到与古城相一致的悠久饮食文化特色。

穿越钟鼓楼,就算再远道而来的游客,不用地图,不问路人也能轻而易举的找到回民街,究其原因其实很简单,你只需略微的发动起敏感的嗅觉,就能确定要去的方向,尔后你大可循着味道而去,回民街即遥遥在望。西安回民街是回民聚居的,以美食产业为主导,间或从事传统手工艺销售的一条特色商业街。初去回民街,或许你会为嘈杂的人群而有些许的不适应,会为零乱的街道而却步,倘若果真为此错过了周游一圈,实在是一个不小的遗憾。

我去回民街的时候,是个微凉的傍晚,天似有下雨的迹象,与友人同并行,在说笑谈论间,逛街、吃食物,倒是别有一番情趣。西安回民街小吃品种繁复,令人咋舌,而我认为在众多美味中泡馍与烤肉独具特色。夫人一生给我的最高评价是“好吃懒做”,所以不管走到哪里,美食我是不会放过的。    

西安回民街作为西安风情的代表之一,是回民街区多条街道的统称,由北广济街、北院门、西羊市、大皮院、化觉巷、洒金桥等数条街道组成,在钟鼓楼后。其深厚的文化底蕴,街道两旁大量的美食店铺,几百种特色风味小吃,让人流连忘返,欲罢不能的魅力所在。

畅游在回民街,于各色店铺间纵横品味把玩一番的乐趣实在难以言表,情趣昂然的西安之行,所经历的种种快慰突然让我有了“莫若不尽性”的感慨。然而这食色香醇的美食一条街,毕竟给了我一次别样的经历,留下深深的念想。

很多人到回民街都是冲着美食,其实,相比外面华丽高档的城区大饭店来说,回民街的食物真的并不算美食,但是,这里的任何一种食物都有其特色,因为回民街里每一家的食品都是本地回族人用心用智慧用自己的双手一点一点做出来的。所以说,这里的每一种食物都充满了智慧和美味。就因为他们的这份淳朴,所以大家才会将他们亲手做的这些简单的小吃称之为“美食”。    

从北院门进入回民街后,里面确有很多好吃的。说实话,那些五花八门的回族特色有食物我基本都没吃过。因为我是南方人。进入北院门后,第一个左口有个叫“化觉巷”的地方。这里面都是古玩和一些字画,民族衣服等。在里面见得外国人比较多,可能是因为外国人对中国的古玩和字画挺感兴趣的原因。不过,这个巷子进去后,有个清真寺。

沿着北院门往前走,有另一个可以左转的地方叫“夕羊市”。夕羊市规模很大,几乎垄断了整个回民街市场。里面的美食那才叫个玲珑满目,大到美味的泡馍馆、饺子馆、面馆,小到静糕、柿子饼,应有尽有。

到入西羊市,就可以随意吃了,不过别吃得太饱,浅尝则止,因为回民街可不止这一点点。所以要留点肚子,留点精力到后边再吃。里面还有凉糕,静糕,桂花糕,点心,干货,羊杂牛杂,还有泡沫饺子的面馆子。看你喜欢吃什么,都是很好吃的。

桂花糕买的年份也很久了,小小一块,不过很独特,很好吃。还有老板的叫买声也独特。带着浓重的西北口音,别有风味。还有静糕,也是小小一块,是回民街的象征小吃。泡馍小炒,回民街泡馍小炒店很多。在回民街几乎走几步就会发现一个。不过西羊市里面也有泡馍馆,人也很多。    

说到西羊市不得不说干货了。陕西特色干货,什锦南糖什么的,西羊市里是一家挨着一家。一直沿着西羊市走下去 直到走到一个十字口,可以停下。这个十字口有人们喜欢吃的“东南亚静糕”“刘记孝的腊牛肉”。

说到十字路口,左拐是广济街,右拐其实也是广济街,不过右拐可以通到大皮院,右拐直走碰到一丁字路口再右转就是大皮院了,那个大皮院口,有定家小酥肉,盛家凉皮等。

再回到十字路口,直走就是庙后街。这个庙后街,本地的回民都是在这条街上吃饭的,刚进入庙后街,有个贾家馄饨。是个老牌子,听说买了也有二十年了。

庙后街上有两个饭馆,好多家烤肉,感觉回民街的烤肉就聚集在这条街上了,如果要吃烤肉,庙后街中段有个“干棒烤肉”,很干净,也很地道,吃的人多是当地回民。

如果喜欢吃胡辣汤,有个铁疙瘩胡辣汤,这家的胡辣汤不错,店内也很干净。旁边还有一家面馆。里面有馄饨,有麻辣米线,臊子面,牛肉面,炸酱面,也很好吃。说起吃面,我喜欢地道的手工面,口感很好,有嚼劲。吃面吃馄饨就吃这家的准没错。地道,正宗,美味,当然最重要的是干净。    

夫人几十年如一日的评价我在家里就是那种“好吃懒做”的人,我认可她的说法。不管是作为一个写作者,还是作为一个美食爱好者,每到一地,玩乐其次,吃喝一定要到位,无论是去出差还是去旅行,搜罗品尝当地特色美食,必不可少。出行计划中的重中之重,一定是要列好当地的特色美食清单和路线规划,否则这地方对我来说,那就像是压根没去过一样。

任何一地的特色美食,都是一种文化,都是当地的地理环境、风俗习惯、人文历史经过时间发酵出来的产物,要深入了解一个地方,必先要深入探寻当地特色美食背后的故事。写作的人,对什么都感兴趣,何况吃喝。

就像那些喜好拍照的人去西藏、去丽江、去乌镇一样,一定要背个单反相机,一定要让自己呆在历史里,呆在文化里,这样才会显示出自己的与众不同。我去其它地方搜罗美食也一样,不只是为了嘴上过瘾,更多的是去了解美食背后的故事。

繁华的高楼林宇之中,纵然有各路知名大厨舞文弄墨,但在西安回民街这种有着强烈民族特色的地方,品尝到的也应该仅仅是食物的味道,要深入到美食背后的故事,还得多吃才是。    

在整个回民街,烧烤摊位之密集让人叹为观止,所谓三步一小烤,五步一大烤。如果说,南方的烧烤“精致委婉”,注重烧制缜密,那么北方的烧烤绝对算得上“热情奔放”,更注重一饱为快的满足感,而回民街的烧烤恰恰是这样的。

随便走近某个烧烤摊位,你只向热情大方的主人说明来意,剩下便是驻足等待。忙碌的烧烤师于烤箱前挥汗如雨,娴熟的技艺配合着饶有兴致的节奏与旋律,红色的肉质便在木炭的燃制中渐变为枣红色的样子。烧烤师将会喷撒些佐料:胡椒,油脂,盐巴,酱汁等等,一应俱全后,翻动熏制,待到佐料渗入肉色里,出炉也便不在话下。

在回民街上,你大可以手拿烤串,于人头攒动间尽情品味,没有必要考虑吃相好不好看,更没必要考虑走在大街上边走边吃是否文明,因为到这里来的所有人都是为吃而来。浓烈的香味和鲜嫩的色泽,伴随着间或蒸腾的热气,入得口中,也就软化了,陶醉了。    

回民街烤肉的特色之一,还在于它的分量极大。我吃过很多地方的烧烤,虽肉质鲜美,却总不见得满足,只能无奈的惋惜,然而回民街的烧烤全然没有这样的感觉。它的每一串,都饱满的极富“热情”,精瘦的肉在火烫中变得结实而具体,仿佛是被压实的样子,难怪吃起来总有一种畅快淋漓的感觉,所谓“千金难买君如意”大概就是这个样子吧。

到回民街不吃羊肉泡馍,那是不可思议的事。走进一家正宗地道的泡馍店,往餐桌前一坐,不动声色,便有服务员前来为你服务。地道的泡馍店,尤其是名为“老孙家”的店铺是从来不问你要什么的,他只为你提供一只硕大无比的碗,一块可以摊开掌在手心的圆饼,尔后匆匆离开,这时候便是你大显身手的时候了。

可是,问题就出来了,面对这番景象,倘若你未经过事先的查阅和了解,就拿那圆饼好是一番咀嚼,你也就尴尬了。现在回过头来,细看一下餐桌上的器具,联想一下“泡馍”的含义,便不难发现其中的道理。

洗净双手,待到干燥后,便可以放心的拿起圆饼,即所谓的馍,一阵掰弄,把其碎末放置在大碗中。然而掰弄是有技巧的,碎馍的尺度应该把握在一个度上,一般来说有黄豆粒大小为最佳。一切工作准备就绪后,你大可以捧着器皿到店铺的“后方”加工处理了。稍等片刻,大约十多分钟后,一份由你自己亲自参与的泡馍大餐就应运而生了,乳白色的馍中飘浮着星星点点的肉末,伴随着青色蔬类的稍示点缀,尔后嗅着那酥人心脾的香气,你便可以大饱口福了。    

在这家泡馍店里,对面是当地一对老年夫妇。每人一个大海碗,就着甜蒜和辣酱,吃得满头汗。那个海碗让我有些疑虑,是不是吃得下?老爷子抬头笑了:我年轻的时候,能吃两大碗,泡七八个馍。此馍非人们熟悉的馒头,而是一种叫做托托馍的面饼,泡在肉汤里仍不会失去筋道。粉丝、肉块,辣椒,再辅上一碗清口用的羊汤。

另外,回民街上还有臊子面、肉夹馍、凉皮等诸般美味,只可惜时间太短,短到还来不及尝个遍就要离开。离别也因此被感谢,因为离别,才成就了我对回民街和西安的一番留恋和挂牵。

西安的吃食无关精致,就是实在。到哪儿去都是满满当当的大盆大碗,让人哭笑不得。再加上必不可少的油泼辣子,让人感觉到西北人的豪气。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