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千里:一个泥水匠的完美生活(微型小说选刊)

 阅读美丽星空 2024-05-16 发布于山东

一个泥水匠的完美生活

文/ 王千里

孙宝平一直固执地认为,砌水泥这门传统手艺,传承是个问题。

他的观点自然引来众多工友的嘲笑。

“咱们这活,只要是个人就能干,都会干,还传统手艺,你咋不说是门艺术呢!”

“孙宝平,你是不是放工以后在家里闲着没事短视频刷多了?咱们这就是砌墙抹灰的活计,自古以来哪个村没有十个八个泥水匠?你说说,这能叫什么传统手艺呢?还传承呢,传给谁?”

“孙宝平呀孙宝平,你真会往自己脸上贴金,如果砌水泥都是一门传统手艺的话,那俺家媳妇的烙饼技术,得称得上是非遗了。”

……

众人在笑声中调侃着孙宝平。

孙宝平不吭声,不回答,不理会他们,自顾自拿了靠杆往砌好的一堵墙上靠,严丝合缝。他砌的墙砂浆饱满,砖块均匀,一条直线样。

在脚手架下打下手的孙平江早就跃跃欲试:“宝平哥,你歇会儿,我垒几行砖试试。”

他胸有成竹,嘴角挂满自信。

孙宝平不声不响,拍了拍手,小心地下了脚手架。

孙平江撅着屁股爬到脚手架上,片刻的工夫开始吆喝起孙宝平:“宝平哥,你上来吧,我真的不行。”

孙宝平抬头看去,一行红砖逶迤如扭动的蛇身,砖体把绷直的线绳挤得东倒西歪。

他叹了口气:“下来吧!”没埋怨,没嘲讽。

倒是孙平江,脸膛红如猴屁股。刚才说这活人人都能干都会干的就是他。现在的他,在心里感叹一声,咱就是个打下手的命,砌水泥真的就是一门传统手艺呢。

孙宝平在砌墙前,要求提前把红砖洇透。砂浆灰的水泥标号,稀稠程度,也是有要求的。他如此细心地关注这些,是跟砌墙息息相关的。干砖、干灰、稀灰,水泥标号低了、高了,直接影响墙体的质量。

他的完美主义到了什么程度呢,就他放工以后的行装,都让那些一块儿干活的工友留作茶余饭后的谈资。

乡村建筑队收工的时间相对来说要晚一些,夕阳西下,鸟雀归巢,饭菜的香味在村庄里飘起的时候,工头才让他们收工回家。

那些建筑工下了脚手架,拍了拍手,随手点着一支烟,拖着疲惫的身体朝家里走去。

孙宝平下了脚手架,先去水池洗手,然后甩了甩手,把手上的水甩干。接着,来到搅拌机旁的工具箱旁,拿出一个鼓鼓囊囊的布袋,来到垒砌成框架的房屋里墙内,掏出衣裤换上,换下的衣物随手放进布袋里。

从里墙出来的孙宝平,衣着干净,一双黑布鞋,一身白褂黑裤,有些仙风道骨了。

还有没走的工友,浑身沾满泥浆,望着换好衣服出来的孙宝平,咂着嘴:“宝平呀,你真是多此一举,咱就是干活的人,又不是放工以后去相亲。”

孙宝平笑笑,提着布袋朝家里走去。村里有人知道他在村东干活,见了他,笑着招呼:“放工了宝平!”

孙宝平回之一笑。

他们望着一身干净衣服,步履轻松的孙宝平,眼里满是艳羡。

有不知道孙宝平在村东干活的,就问:“宝平,又进城了?”

孙宝平笑笑,摇头:“干活呢。”

大家都是穿着脏衣服回家,明天再穿了过来,水泥浆将衣服浆得很硬,可以竖在地上过夜。

孙宝平跟别人不一样,回到家以后,掏出布袋里的脏衣服,自己去水池边把衣服洗了。搭在门廊旁的晾衣绳上,一夜风吹,第二天早上衣服就干了。

孙宝平种菜种地都是好手,还有一手好厨艺。村里谁家有红白喜事,他是大厨,家里的饭菜都是他做,有滋有味的生活啊!

有时放工晚些回来,锅台上也有切配好的菜等着他。

有人背地里感叹,打拼了二十年,还不如一个泥水匠的日子过得舒心呀!

说这话的是张秋生,一个早年进城打拼,如今定居在城里的一家装饰公司的老板。有一次回乡,他听说了孙宝平的事,就在镇上悦客来酒楼特意请孙宝平喝了一场酒。

一个公司老板请一个乡村的泥水匠喝酒,说出去也是稀奇事。实际情况是,张秋生和孙宝平是从小玩到大的发小。孙宝平从小水性好,张秋生是个旱鸭子。早年,孙宝平从村后两米多深的水塘里,伸手拉过一把正在水里挣扎的张秋生。

张秋生发达了,是来报恩的。

那晚,张秋生端着酒杯,望着衣着月白小褂,黑色长裤,千层底布鞋,一脸泰然的孙宝平,眼里忽然就汪满了泪水。自己在外打拼二十多年,见惯了的心斗角,厌恶了商场争斗,遽然回首,再见到幼时朝夕相处的玩伴,内心徒生几分温暖。

他举着酒杯,一脸真诚地跟孙宝平说:“宝平哥,泥水匠在城里已经不叫泥水匠,叫新产业工人。你就放一百个心啦,有人传承传统手艺的,国家重视呢!”

孙宝平抿了一口酒,深深点头。

窗外,夜色温柔。小镇的街道上亮起了霓虹灯。健身广场上开始热闹起来了。

(刊于《微型小说选刊》2023年第21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