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雍正王朝:看懂岳钟琪一举取代年羹尧,才明白背后的雍正帝心多毒

 杨角风发作 2024-05-16 发布于浙江

在《雍正王朝》中,西北大将军职务一直是朝廷各方势力争夺的热门,甚至可以说,谁控制了西北大军,谁就控制了大清的半壁江山。

所以,在雍正帝还没当皇上之前,就已经开始谋划去控制西北大军。虽然大将军王是老十四胤禵,但老四胤禛通过年羹尧和李卫控制其粮草供应,也等于间接卡住了西北大军的脖子。这也导致,雍正帝即位以后,老十四胤禵纵使一万个不愿意,也只能无奈的接受现实,交出了兵权。

可是,作为当初卡老十四胤禵脖子的执行者,也是继任的西北大将军。年羹尧为什么不吸取教训,苦苦经营西北多年,却被手下心腹伊兴阿和岳钟琪给算计了呢?

(注:全文5000多字,阅读时长约12分钟,后面的分析更精彩!)

杨角风谈雍正王朝系列文章:看懂岳钟琪脸上的伤疤,才明白他为什么能取代年羹尧?

一、

年羹尧作为雍正帝的绝对心腹,原本应该给主子撑腰的,可惜此人过于飞扬跋扈,目中无人,居功自傲,到头来反倒成了雍正帝的心腹大患。

所以,他在取得青海大捷并回京述职之后,口碑急转直下。不仅因为“百官跪迎”的事得罪了百官,还因为“卸甲”的事惹怒了雍正帝。在利用孙嘉诚的弹劾和求雨,以及雍正帝的三个请求,都未能让年羹尧醒悟的前提下。

雍正帝决定把第一个蹦出来弹劾年羹尧的孙嘉诚,派往西北。一方面查一下西北大军的账目,另一方面,也监督年羹尧,让他有所收敛,并在西北推行新政。

可惜,理想很丰满,现实却很骨感。用后来雍正帝在江苏,向李卫抱怨时,所说的那样:

“不知道他是没有领悟到朕的苦心,还是有意和朕顶着干。孙嘉诚在那推行火耗归公,竟然寸步难行,而且从他年羹尧开始,就在跟他过不去了。”

是啊,本来把孙嘉诚派到年羹尧那里,就是让他一见到这个人就有所警觉,有所收敛。结果,现在京城里转过来的折子,全都说年羹尧在西北更加专横跋扈了,孙嘉诚的日子自然很难过。

李卫是什么人?

是雍正帝的铁杆粉丝,急主子之所急,想主子之所想,就跟他肚子里的蛔虫似的,都不用多说,一个眼神就全懂了:

“既然这样,干脆把他的大将军给免了,邬先生早就跟我说过,年羹尧这个人,迟早会闯出天大的祸来。”

二、

雍正帝此次南巡,费劲八叉的又是称赞田文镜整汪家奇,又是表扬李卫干黄伦的,其实他等的就是这句话。

毕竟,汪家奇也好,黄伦也罢,都是年党成员,田文镜和李卫能冲他们下手。就表明自己后面撤年羹尧的职务,不会让自己的这些心腹产生兔死狗烹,鸟尽弓藏的感觉。同时,也能通过处罚年羹尧,警告他们两个,即使是皇上的心腹,也不可胡作非为。

果然,李卫前脚刚说要雍正帝撤了年羹尧,后脚刘墨林就递上来了“刀子”——孙嘉诚被年羹尧杀了的奏折。

那么,年羹尧后面被免职的结果,也就不言而喻了……

罢免年羹尧,年大将军的大戏,是雍正帝远程指挥,由老十三胤祥和张廷玉连夜负责落实的。当晚,为了确保能顺利拿下年羹尧,他们一共派出去三路人马:

第一路人马,带着厚厚的信件,里面估计还有兵符什么的,限十五天内将东西交到岳钟琪手中。

另一路人马,同样带着厚厚的信件,限五天之内交到伊兴阿将军的手中。

第三路人马,则由图里琛带队,以钦差大臣的身份前往西北大营。末了,张廷玉将代表皇上亲临的金牌令箭,以及一块虎符都交到图里琛手上,并特意强调了一句:

“该怎么办,十三爷都交代了,差事办砸了,提头来见!”

图里琛在接受命令之前,略带疑惑的看了一眼老十三胤祥,并最终应了下来。

三、

那么,问题也就来了,伊兴阿和岳钟琪都曾经是年羹尧的铁杆部下。老十三胤祥和张廷玉为什么放心派他俩完成扳倒年羹尧的大业,并且送信时间还有十天差距呢?

岳钟琪将军自不必说,当初年羹尧任四川提督的时候,就一直将其带在身边。岳钟琪将军也确实给力,剿除四川匪患和血洗江夏镇,都是头功。

后来年羹尧去西北任大将军时,同样将岳钟琪作为嫡系带了过去,留在自己身边。在首次军事会议上,岳钟琪还带头频频点头,赞同年大将军的作战理念。甚至为了维护年羹尧的权威,还带领士兵和不服管理的富宁安对峙过,双方因此还差点干起来。随后在富宁安将军作战失利后,配合年羹尧的命令,率两万军马去抵御叛军。

也正是出于对岳钟琪将军的信任,年羹尧才将其升为副帅,并让其驻守里塘、巴塘和黄胜关,严防罗布藏丹增入川。换其他将领,年羹尧必然不会放心,将这么重要的任务交出去。

后来甘肃巡抚范时捷前往西北大营要军需时,还特意拿岳钟琪将军说事:

“上次甘东誓师,您登坛阅兵,岳钟琪是您的副帅,您告诫众将有事要随时禀告您或岳将军,哎,这在座的诸公都听见了。”

在座的诸公都知道岳钟琪将军是副帅,也是年羹尧的绝对嫡系,特意从四川带到青海来的,雍正帝不知道吗?为什么相信岳钟琪收到信后,不会将情况告诉年羹尧?

四、

再说一下伊兴阿将军,他是在岳钟琪离开西北大营去驻守四川后,年羹尧最倚重的将领,等于是接替之前岳钟琪的位置。

而且,之前岳钟琪在的时候,年羹尧做什么决定,大都会询问一下对方的意见,毕竟是自己带出来的。而对伊兴阿将军来讲,显然,年羹尧立威的方式,更多是严格的军法。

比如老九胤禟带领十名御前侍卫去西北,并跟年羹尧的几名亲兵发生冲突后。就是伊兴阿跟着年羹尧去处置,并在年大将军下达“剁手”的命令后,伊兴阿二话不说,直接扔刀让亲兵们剁手。

包括出去打探情报,也是伊兴阿安排的,并在打探失利后,被年羹尧下令斩:

“斩,都给我斩了,再派一些有家室的人去,如果探不到叛军的下落,我杀他们全家!”

要知道,叛军主力就在法轮寺,这件事年羹尧很清楚,伊兴阿同样很清楚,根本不存在查探不清楚的情况。之所以年羹尧要这样说,其实就是演给其他将领看的,证明自己确实在努力查找叛军下落。

所以,他才会在派出伊兴阿再去查探之后,马上就命令桑成鼎给各省下咨文,问下个月的粮草什么时候运到?

如果年羹尧不信任伊兴阿,自然不可能把查探消息的任务交到他手上。不然的话,真回来汇报叛军主力就在法轮寺,那年羹尧是出动大军呢,还是不出动呢?

五、

可是,年羹尧如此信任的两个人,为什么却成了扳倒他的重要人物呢?

显然,扳倒年羹尧最重要的人物是岳钟琪,他趁年羹尧去蒙古王那边联姻,不在大营的机会。利用手中的金牌令箭和圣旨,以及自己副帅的身份,升堂换将,完成这一壮举。并在年羹尧回来之后,严阵以待,配合钦差大人图里琛,完成拿下年羹尧的任务。

而整个过程,貌似没有伊兴阿将军什么事,其实不然!

首先,我们看伊兴阿将军究竟是什么身份,为什么会反年羹尧?

在“剁手”事件发生后,穆香阿曾顶撞年羹尧,说自己身份尊贵,并且是穿黄马褂的,凭什么给你下跪?

年羹尧就特意介绍了一下,同样穿黄马褂,并在自己手下办事的伊兴阿将军:

“镶黄旗佐领下将军,伊兴阿,和硕简亲王三世子,按爱新觉罗宗谱,系当今皇上叔辈。”

要知道,纵使跟雍正帝斗了半辈子的老八胤禩,都会因为同为爱新觉罗子孙,而搁置争议。甚至不惜跟老九胤禟、老十胤誐、老十四胤禵撕破脸,也要全力支持西北战事。

如此,年羹尧的飞扬跋扈,心狠手辣,早就惹得百官不满了,那么,在他手下做事的伊兴阿将军能好受?

所以,于情于理,伊兴阿都是雍正帝的人,不可能被汉人年羹尧收买。这也是老九胤禟和十名侍卫,包括同样有密奏权的穆香阿,被年羹尧吓破胆收买之后,伊兴阿就偷偷向雍正帝传递真实信息的原因之一。

六、

那么,张廷玉派人去给伊兴阿送信,为什么要求五天送达,而给岳钟琪送信却要求十五天呢?

除了距离远近以外,更重要的是,伊兴阿在年羹尧身边,对其行踪了如指掌。之所以年羹尧去蒙古王那联姻,从而被岳钟琪端了大营,其原因就在伊兴阿这里。

书信先送到伊兴阿那里后,他便开始随时汇报年羹尧行踪,并时刻警惕这边的动静,防止消息泄露。并在某天确定,甚至怂恿年羹尧将去蒙古王那后,将这个消息及时传递给了岳钟琪将军。

所以,年羹尧前脚刚去了蒙古王那边,后脚岳钟琪就偷偷到了西北大营,并升了帐。为此,年羹尧的绝对心腹,也就是管家老桑在那里直嚷嚷,今天谁当值,不知道大将军不在吗,谁升的帐?

就是伊兴阿高喊一句:

“我!”

随后高喊一声“谁说大将军不在”的岳钟琪拿着金牌令箭和圣旨,后面跟着钦差大臣图里琛,走了出来……

也就是说,伊兴阿将军越早知道雍正帝将向年羹尧下手的消息,才越能提前谋划。不仅在大营中想方设法屏蔽年羹尧的外部消息,防止消息泄露,同时还能神不知鬼不觉的利用自己当值的机会,将岳钟琪将军迎到大营。

也只有提前十天让他知道消息,才能给岳钟琪足够的准备时间,以便一举拿下年羹尧。

七、

当年羹尧终于得到消息,并带着几名亲兵急匆匆赶回大营后,一切都晚了。

还没进大营呢,年羹尧就注意到了,大营的旗子已经从“年”字换成了“岳”字。心中还在嘀咕呢,就见一队岳钟琪的亲兵拦着了他们,让年羹尧下马并一个人进入大营。

到了里面一看,除了稳坐大帅座椅的岳钟琪,和站在一边虎视眈眈盯着自己的伊兴阿,其他将领,也就是年羹尧任命的都统一个都没了。

为什么说岳钟琪这一招非常高明呢?

首先,将年羹尧任命的都统全都升为将军,并调往别处,而不是就地免职,换上自己的人。就是为了防止他们在年羹尧的命令下,犯上作乱,同时有奶就是娘,升官了哪有不接受的。

况且,留下他们,注定是个隐患,毕竟是自己的同僚,还不知道服不服自己呢。

其次,新换的都统也都不是自己的人,而是从外地调过来的。一方面,这些人跟年羹尧没有瓜葛,接到拿下年羹尧的命令时,也不会手软。毕竟,岳钟琪曾经是年羹尧的铁杆部下,他提拔的人,理论上曾经都在年羹尧帐下效过命,任命他们当都统,存在一定的风险。

另一方面,岳钟琪这样做,也不是做给年羹尧看的,毕竟钦差大人图里琛就在帐后面待着呢。而图里琛代表的就是皇上,岳钟琪自然要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机会,要想让雍正帝继续信任自己,自然不能提拔自己人。

不然的话,提拔了自己人,那在雍正帝心目中,岳钟琪跟年羹尧有何两样?

八、

只有任用外地八旗将领,才能彰显自己公正治军的形象,打消雍正帝心中自己有“拥兵自重”的可能性,让众人信服。

所以,岳钟琪这样做,年羹尧就非常不理解,接连反问:

“我手下的都统呢?”

“恐怕是都被你关了起来吧?”

“新上任的都统是谁?”

“是你的手下吧?”

在得知岳钟琪确实没有关自己的都统,也没有任命自己人之后,年羹尧有点惊讶:

“好手段,好手段!”

随后才后知后觉,你搞了这么一场大动静,我年大将军怎么一点都不知道呢?

岳钟琪嘿嘿一笑,并未回答,是啊,岳钟琪为什么能瞒着年羹尧做了这么多事呢,究竟是哪里出了问题?

其实岳钟琪貌似对年羹尧忠心耿耿,但并非其心腹,就跟伊兴阿一样,一直都是貌合神离,只不过年羹尧没有察觉罢了。

岳钟琪第一次出场,就展现出了超强的职场智慧,和随机应变的能力。当时,老四胤禛跟老十三胤祥商议,将刘八女放出刑部大牢后,派年羹尧再去将其捉回来。

之所以派年羹尧去,就是因为年羹尧任四川提督这一年,就剿除了匪患,是个狠人,也能办成这件事。

而年羹尧在接到命令之后,第一个想到的便是岳钟琪,并有了下面这场对话。

九、

年羹尧之所以要找岳钟琪商量,是因为老十三胤祥下达的这个命令不合规矩,根本不能光明正大的进行。

所以,他们一开始就是假扮劫匪,若不是遇到了淮安营的士兵,根本就不会将老十三胤祥的手谕拿出来。

从年羹尧只不过抖了一下肩,岳钟琪就心领神会站起来给他捏来看,俩人的关系相当亲密。再加上其执行力超强,又是年羹尧下属,当初剿匪的主力,那找他商量,也就情有可原了。

但岳钟琪也有顾虑,毕竟这种事,不出事还好,一旦事发,自己就是那个替罪羊:

“我们是四川的防兵,让我们去安徽拿人,这于体制不合,十三爷为什么会下这样一道手谕?”

是啊,既然你让我看手谕,那我作为下属,就得看。但看了后,却发现了几个问题,只有把这几个问题搞清楚了,才能进行下一步的计划。

年羹尧也看出了其顾虑:

“什么体制不体制的,叫你来,是跟你商量一下怎么去干!”

是啊,上面有老十三胤祥顶着,中间还有我这个四川提督,你就照做便是了。而且,我也不是命令你,是跟你商量,所以你只能把事情做好,否则也要承担责任。

当然,岳钟琪还是不想承担责任,只能继续问:

“是,关键是要有个理由啊!”

话说到这份上,年羹尧也就没办法藏着掖着,直接回答,捉拿朝廷钦犯算理由不?

十、

在血洗江夏镇的过程中,岳钟琪把自己的权谋和心术,更是发挥到了极致。

在见识到江夏镇的财富之后,岳钟琪就已然明白,年羹尧就要大开杀戒了。毕竟之前四川剿匪,这种闯匪窝,掠钱财的事,他俩也没少干。

再有,年羹尧已经在淮安营官兵面前暴露了身份,这种情况根本不可能再留活口。所以,岳钟琪善于揣摩领导心思,也知道自己躲不过,所以在没有得到明确命令之前,决定先下手为强。

但是,他又耍了个心眼儿,毕竟阮千总已经缴械投降了,若是此时下手,自己这边的伤亡基本忽略不计。这样的话,就有问题了,以后追究起来,责任怎么负?

所以,他才会下命令:

“阮千总,带着你的弟兄去领兵器。”

等到他们即将拿到兵器之后,突然就划了自己脸一道儿,并大喊一声:

“造反了,弟兄们,杀啊!”

这样一来,自己这边就难免有些伤亡,再加上自己脸上的伤。一方面,可以防止自己这边的人临阵退缩,不敢下手,另一方面,上报情况时,也很难找出破绽。毕竟,若不是他们造反,自己这边的人怎么会有伤亡呢,况且还是我这个高级将领?

这也是岳钟琪的自保手段,毕竟在年羹尧的手下办事,一不小心就可能栽了进去。若是不大开杀戒,搞不好自己就被年羹尧灭了,大开了杀戒,又得避免被朝廷追究责任。

也就是说,岳钟琪虽然一边听从年羹尧的命令,但背后也在寻求自保的手段,防止跟他绑的太紧,不便抽身。

当然,他也成功骗过年羹尧,被升为了副帅,并进驻四川。随后,他便开始运筹帷幄,不仅瞒着年羹尧跟甘肃巡抚联络,进驻松潘,还最终端了年羹尧的老巢。

而背后运筹帷幄的雍正帝也确实毒,让年羹尧也体会了一把被心腹出卖的感觉。是啊,朕当初那么信任你年大将军,结果你却背着自己在西北搞事。现在让你也尝尝被身边人落井下石的滋味,不好受吧,很难受吧?

但是岳钟琪毕竟不是年羹尧,自己升了那么多异地将领,虽然打消了雍正帝的疑虑。却让跟随自己多年的部下不满,再加上跟新的都统缺乏默契,战斗力大打折扣。这也导致,后面的西北战事,岳钟琪很少打胜仗,甚至搞出阿尔泰大营被叛军袭击,他还上折子邀功的闹剧。

那么,处死年羹尧之后,雍正帝有没有后悔过,就像他说的那样,死了张屠夫就吃带毛猪?

关于这个问题,咱们下回再讲!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