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948年,毛主席在城南庄对杨成武说:挑一个最强旅准备跟我去东北

 皇家书库319 2024-05-16 发布于湖北

1948年3月23日,毛主席在陕北跟胡宗南周旋了一年有余后,从吴堡县川口渡口东渡黄河,进入山西临县,到达晋绥解放区。在晋西北开完土地会议后,毛主席跟中央机关一起,由晋西北到晋察冀,于4月11日抵达河北阜平城南庄。

在城南庄那些天,毛主席时常跟晋察冀军区司令员聂荣臻彻夜长谈。一天,毛主席让聂荣臻叫杨成武来一趟城南庄。当时,晋察冀野战军正在蔚县、广灵、阳高集结待命,准备向东挺进。

4月17日,杨成武奉命赶到阜平县城南庄晋察冀军区司令部。当天聂荣臻带领他和赵尔陆去见毛主席。

聂荣臻问杨成武:“多长时间没有见到主席了?”

杨成武想了一下说:“已经11年了。毛主席数百里把我们调来, 一定有重要的事情吧?”

聂荣臻说:“见了主席就知道了。”

杨成武第一次见到毛主席是在1929年3月中旬。15岁的他刚参加革命两个月,跟着暴动部队在闽西延绵的林海忠,与反动派周旋。一天,一个农会主席风风火火地赶到山里,兴奋地告诉杨成武,毛主席、朱德、陈毅率红军攻入长汀,消灭了盘踞汀州城的郭凤鸣部。

这一消息对于杨成武来说真是喜从天降,他们立即赶往长汀城,在几天后的一个晚上,见到了前来看望他们的毛主席。他立刻从地上跳起来。在明亮的月光下,只见毛主席身材高大,身穿一套灰布军装,头戴八角帽,上面缀着一个五角星,衣领上缀着红布领章,打着整整齐齐的绑腿,脚踏一双麻草鞋。他操着湖南口音说:

“听说你们也吃了不少苦,现在大家都好吗?”

“好,都好……”不知是谁回答。

毛主席逐个和他们握手,问话。毛主席温暖的手握住杨成武那还有些稚嫩的手,问:“你叫什么名字呀?”

“我叫杨成武。”

“这个名字好哇,多大啦?”

“15岁。”

“缴过枪没有?”

“我们一起缴过民团的两次枪。”

毛主席把杨成武的手握得更紧,赞扬道:“好哇!真是人小鬼大呀!”

人小鬼大的杨成武在往后的革命斗争中,多次给毛主席留下深刻印象,多次称赞其“不愧是模范政治委员”、“杨成武很能打仗,而且能在关键时刻起关键作用”。长征途中,杨成武担任政委的红四团担纲开路先锋,多次重要战役中都给毛主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1935年8月,红军总部制订夏洮战役计划,将红军分左、右两路北上。毛主席召集徐向前、陈昌浩、叶剑英等开会,研究右路军经草地北上的具体路线,决定由叶剑英率两个团为右路军先遣队。

为此,他特地召见红四团团长杨成武,布置先遣团过草地的任务。杨成武后来回忆道:“毛主席一手叉腰,一手指着地图,说:'要知道草地是阴雾腾腾、水草丛生、方向难辨的一片泽国,你们必须从茫茫的草地上走出一条北上的行军路线来。’”最后,“毛主席一边与我握手,一边叮咛道:'到徐总指挥那里去一下,去接受具体指示。’”

面对天险腊子口时,毛主席表情凝重地亲自向林彪、聂荣臻、罗瑞卿、刘亚楼等人部署腊子口战斗,当听林彪、聂荣臻说准备让杨成武的红四团开路时,他眉飞色舞起来:个把腊子口,杨成武还是拿得下来的。

杨成武接受命令后,一番苦战,腊子口终于拿下,聂荣臻长吁一口气:“腊子口一打开,全盘都走活了。”他表扬杨成武:“你们这回可救了党中央、毛主席的驾了!”

长征时期的杨成武

1937年8月,杨成武担任八路军一一五师独立第一团团长(10月任独立第一师师长)。毛主席目光时刻关注着这位年轻战将,“把他当作战略棋子使用”。

自从开赴抗日前线起,杨成武跟随聂荣臻,在晋察冀打出了一片天地,一晃就是11年。

到了毛主席住处,只见他正在看书。看来他的身体不大好,有些消瘦,但精神很好。毛主席让杨成武坐下,询问起了部队的情况。

杨成武认真回答了毛主席的每一个提问,并着重谈了刚刚结束的出击平绥线和察南战役的情况和经验教训。

毛主席听完汇报后,便谈起了形势。他高兴地告诉杨成武,当前解放战争的主动权掌握在我们手里,敌人处于被动地位。

接着,毛主席切入正题:成武,选一个你熟悉的、战斗力最强的旅,准备跟我到东北去。

……这任务很有点突然,杨成武觉得肩上担子很重很重。

离开毛主席的住处,聂荣臻、赵尔陆和杨成武连夜商量,挑选执行这项特殊任务的部队。他们决定派战斗力很强的第二纵队第四旅执行这项任务,他们又研究了行动路线,选择了过平绥铁路的地点。

吃过早饭,他们来到毛主席住处,报告了研究情况,毛主席表示同意。杨成武这才离开了城南庄。

回到广灵县暖泉镇后,杨成武向野司前委作了详细的汇报。尔后,他们对护送毛主席的任务进行了慎重、细致、认真的研究,统一了意见,然后呈报毛主席和聂荣臻。

过了十几天,毛主席来了个电报:上次谈的任务已经撤销。

原来,毛主席从重庆谈判回来后,身体就不太好,后来又在陕北跟胡宗南周旋,一直拖着身体没有得到恢复。斯大林邀请他去苏联休养,原拟由杨成武带一个旅护送他到东北,从东北转赴莫斯科。对于这个问题,毛主席颇有些犹豫,因此询问聂荣臻的意见。

聂荣臻表示,斯大林邀请毛主席去莫斯科,固然是一番好意,如果毛主席要去的话,他们当然可以护送到东北。但如果主席要征求他的意见,那他认为还是不去为好。因为根据当时的情况,护送主席到东北,一般说没有问题。不过处在战争环境,难以有绝对的把握,再加上主席健康状况本就不好,长途跋涉也极为不利。

毛主席听了聂荣臻的意见,经过慎重考虑之后,决定不去苏联了。他不久后就搬到了西柏坡,斯大林还曾派米高扬来了一趟。米高扬来的时候,非常秘密。来之前,任弼时给聂荣臻打电话,要他们准备好石家庄飞机场。不久,米高扬经大连乘飞机到石家庄,又换乘汽车到西柏坡。

斯大林派米高扬到西柏坡,是要他亲眼看一看,亲自和毛主席谈一谈,中国革命究竟还有多大力量,还有多少人能打仗,有点杞人忧天的味道。因为在他们的印象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军队,经过连年战争,恐怕已经没有多少人了。这说明,他们对中国的革命力量,始终是估计不足的。而毛主席也趁着米高扬到访的时机,洽谈了访问苏联的事宜,但基于国内革命的形势,毛主席直到新中国成立后,才第一次出访苏联。

这些都是后话了。毛主席继任决定暂时不去苏联了,那他自然还要继续指挥解放战争的进程。

1948年7月的一天,杨成武接到华北军区司令员聂荣臻的电报,说是一起到中央接受一项新的任务。8月2日,杨成武到了华北军区所在地平山县烟堡村,见到了聂荣臻司令员。聂荣臻告诉他,主席找他来主要任务是配合东北作战。

8月3日,杨成武跟聂荣臻各骑一匹马,沿滹沱河北上,由南岸到北岸,一上午就到了中央所在地西柏坡。下午3点,杨随同聂荣臻一起到达毛主席的住处。朱德、刘少奇、周恩来、任弼时等都在主席的办公室内等候。主席非常热情,请大家吃糖果,还给每人倒了一搪瓷缸水,之后才拿起两份电报先后递给他们说:你们先看看。

见面后,毛主席拿起一份电报让他们先看看。那是中央1948年7月22日发给林彪、罗荣桓、刘亚楼并转告东北局的电报。正是这份电报,导演出后来著名的辽沈战役。

接着毛主席又递给他们第二份电报。这是中央1948年7月30日给林彪、罗荣桓、刘亚楼的电报。电报指出:应当首先考虑对锦州、唐山作战,全部或大部歼灭范汉杰集团,然后再向承德、张家口打傅作义。这一份电报使前一份电报进一步具体化,特别是把攻打锦州明确提到了议事日程上。

读完电报,杨成武明白了,原来新的任务是为牵制蒋介石从华北抽兵增援东北,中央决定要他率部转兵绥东,开辟新的战场,将傅作义的2个主力军吸引到平绥线,从而为东北野战军南下北宁线作战创造条件。

毛主席站起来,伸出两个指头,操着浓重有力的湖南口音说:晋察冀野战军六个纵队,现在改组为华北野战军2、3两个兵团。以第3纵队、第4纵队和第2纵队的一个旅,组成第2兵团,并统一指挥冀热察的地方部队,由杨得志同志作司令员,罗瑞卿任政委,耿飚任参谋长。以第1纵队、第2纵队的两个旅、第6纵队组成第3兵团,并统一指挥晋绥的第8纵队、内蒙的两个骑兵师以及晋西地区的地方部队,由杨成武同志任司令员兼政委,李天焕任副政委。

主席点了一支烟,接着说:你们第3兵团准备进军绥远,开辟新的战场,配合东北作战。绥远为傅部的必救,你们把傅部的主力拉住在平绥线,调动他们向归绥转移,使华北的敌人不出关,少出关,与此同时,第2兵团则出击冀东,以一部在承德、北平线配合东北作战;另一部在北平、张家口线移动,配合你们第3兵团在绥远作战。徐向前、周士第的第1兵团仍在山西作战,对付阎锡山。这样就可以保证东北我军作战的胜利。主席说到这里,看看他们问道:你们20天内完成一切准备,怎么样?有没有困难?有什么要求?

杨成武脱口而出说:没有困难,保证完成中央交给的任务。

主席笑了笑说:不对,出兵绥远,困难是很多的!主席把出兵绥远的困难一一作了分析,他说:傅作义一辈子经营两个兵团:孙兰峰兵团,董其武兵团,这是他的全部资本。你要消灭他,他要拼命地和你干。成武啊,困难就在这里,要估计透,再有,傅一辈子经营绥远,采取了许多欺骗手法,还搞了些小恩小惠,群众对他有幻想。他又在群众中进行像我们对付日本鬼子那样的坚壁清野。你搞不到粮食,就站不住脚。成武啊,你们到绥远要站住脚,就得准备饿三天肚子,吃两天草啊。

刘少奇插话说:要准备饿四天肚子,吃三天草。

毛主席提醒杨成武说:这不是当年在毛儿盖过草地,那个时候你带1个团,不过2000人。现在是个兵团,4个纵队,还有骑兵师、地方武装、上万的民工。10多万人都要吃饭呀,能说没有困难吗?

接下来,毛主席又从要保证站住脚在精神上、物质上、战术上和执行政策等方面向杨成武一一作了交待。首长们你一言,他一语,充分讨论了这次的行动计划,小小的办公室内显得非常热闹。

杨成武万万没想到,毛主席等中央首长把这次的作战任务想得如此周全,甚至连每个人带几双鞋和带棉衣等这些细小问题都作了具体指示,使杨成武很受感动。正因为有中央首长的亲切关怀和指导,才使杨成武兵团顺利实现了华北牵的重要任务,为东北野战军南下北宁线作战创造了有利的条件,最终赢得了辽沈战役的首战告捷。

辽沈战役后,毛主席又先后发起了淮海战役跟平津战役,最后百万解放军渡过长江,一举消灭蒋介石反动集团,建立的新中国。杨成武作为华北战场上的主要战将,在新中国成立后先后任天津警备区司令员,京津卫戍区副司令员、司令员。

1949年12月,毛主席应斯大林之邀访问苏联,由杨成武负责护送毛主席到山海关。毛主席回国时杨成武又到山海关去迎接他,与他同车返京。

在车厢里,毛主席向杨成武谈到了傅作义将军。傅作义对于北平和平解放立下了大功,他所发表的《通电》堪称赤诚之言,高远之见。毛主席说:人家对我们用傅作义有意见,地方上的同志有,军队的同志也有。有的意见还很尖锐呢!说什么早革命不晚革命,还有什么革命不如反革命啦。

毛主席问杨成武:你有没有听过这种说法?这种说法对不对?

杨成武如实回答说,听到过。

毛主席指出这种说法不好。并说:“我们建立了新中国,就像建了一座很好的大厦,有了好的大厦,里头总不能空空洞洞的嘛,必须有很多的陈设,沙发、桌子等;还要挂上字画,摆上花,安排得当,才不是单单调调的嘛。可是我们有的人哪,就只要他自己的陈设,不要别人的陈设。”

毛主席还说:革命当然比不革命好,不革命就没有革命的胜利。老革命贡献大,新革命也有贡献。说革命不如不革命,这样的话不好嘛。

最后毛主席又特地叮嘱:要讲清道理,我们的同志是懂道理的,是会接受这个道理的……

听着毛主席的谈话,使杨成武感到,他的确站得比一般人高,看得就是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