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聚焦 | 充电桩行业:光储充放一体化有望成趋势,虚拟电厂大有可为

 Rita_M 2024-05-16 发布于广东

点击上方蓝字“前海瑞莱”关注,获取精选后的1%!

文章来源:未来智库

作者:西部证券(杨敬梅、刘小龙、侯立森)

01

充电桩:液冷超充有望成趋势,光储充一体是方向

1.1 充电桩:充电模块及枪线价值量较大,运营环节集中度较高

充电桩按照充电类型以及额定功率分为慢充、快充及超充。充电桩一般分为直流充电桩和 交流充电桩。其中交流充电桩一般为慢充桩,充电功率小于 22kW,适合应用在居民小区、 工作场所等场景。直流充电桩充电功率超过 22kW,其中 60kW-240kW 为快充桩,适合应 用在充电站、商场停车场,250kW 以上的一般为超充桩,主要应用在充电站、商场停车 场、车队和高速公路等场景中。

直流充电桩结构较交流充电桩更为复杂因而使得其单机价值量更大。直流充电桩基本构成 包括充电模块、配电滤波设备、监控计费设备、电池维护设备及其他物料成本等,其中充 电模块约占充电系统成本的 50%,是充电桩的核心,功率器件是充电模块的关键组成部分, 起着电力转换与传输作用。直流充电桩的输出是高压、大电流,涉及到电网安全、人身安 全和电池安全等,需要断路器、熔断器等。交流充电桩主要由控制主板、电能输入输出回 路、充电连接器、人机交互单元等部件组成。

直流充电桩可以解决快充需求具备较好的毛利率水平。根据星星充电官网显示,公司 180KW 直流充电桩官网报价为 7.88 万元。我们根据目前主要物料成本及制造费用进行测 算,预计该产品毛利率在 34%左右。随着下游需求逐步提升,充电模块等物料成本持续下 滑,制造费用也由于规模效应持续下降,预计充电桩行业盈利维持较好水平。

汽车充电桩产业链分为上游设备零部件生产商、中游充电桩及其他充电设备生产商以及下 游运营服务商及终端客户。上游环节中,充电模块应用于直流充电设备,是直流充电设备 的核心部件,主要代表企业有华为、中兴、英飞源、优优绿能、通合科技、盛弘股份、永 联科技等。中游环节中,直流充电桩价值量较高,主要参与者包括 ABB、BTC POWER、 Daeyoung、万帮数字、盛弘股份、特来电、绿能慧充、科陆电子等。下游环节中,主要 代表企业包括万帮数字、特来电、国家电网、南方电网、奥动新能源、蔚来、特斯拉、比 亚迪、上汽集团等等。

图片

1.2 新技术:超充可满足公共领域快速补能需求,充电堆+液冷枪有望成趋势

车企纷纷布局高压平台,快充/超充需求有望持续增长。2019 年以来保时捷、比亚迪、极 氪、广汽埃安、小鹏等主机厂陆续发布 800V 及以上高压平台,充电峰值功率大幅提升。 以小鹏为例,其 800V 高压平台车型峰值功率可达 480KW,实现充电 5 分钟续航 200 公里,大幅节省充电时间。我们预计随着高压平台车型陆续上市,其渗透率不断提高,对于 直流快充/超充桩需求也不断提升。

特斯拉在超充走在行业前列,V4 超充桩峰值功率可达 350KW。特斯拉是推动电动汽车行 业发展的领导者,在超充方面布局同样走在行业前列。2012 年 9 月,特斯拉推出第一代 超级充电桩,峰值充电功率达 90KW;2014 年推出第二代超级充电桩,峰值充电功率达 120-150kW,可以实现 10min100KM 或 SOC20%-80% 30min。2019 年特斯拉推出第三 代超级充电桩,峰值功率提升至 250kW,并随着特斯拉汽车销量的提升大面积建设,该 桩可以实现 15min250KM 快速补能。2023 年特斯拉推出最新第四代超级快充桩,峰值充 电功率进一步提升至 350KW。

特斯拉全球布局超充桩突破 5 万个。特斯拉全球布局超充桩呈现稳步上升趋势,截至 2023Q2,特斯拉累计部署了 48082 个充电桩。根据特斯拉官网最新公告,截至 2023 年 9 月份,特斯拉全球布局充电桩超过 5 万个。其中,特斯拉在香港铜锣湾的利园一期正式 启用了亚洲首个 V4 超级充电站。

超充可有效解决充电速度慢、运营效率低等问题。“超充”即超快速充电,采用大功率直 流电充电方式,可大幅度减少充电时间,可在半小时或更短的时间内充电 80%或以上。超 快充主要有两条技术路线:一是大电流,二是高电压,前者需要热管理技术,实现难度大, 后者可降低能耗、提高续航、减少重量、节省空间等,因此高压快充技术有望成为未来趋 势。2022 年 8 月小鹏汽车发布 S4 超充桩,在超充桩支持下小鹏 G9 实现充电 5 分钟,续 航 200 公里。 柔性充电堆可以提高运营效率,有望成为快充/超充站主流解决方案。充电堆又称分体式 充电柜,与传统一体式充电桩不同,充电堆将所有充电模块集中到一起形成一个大的功率 池,可以灵活满足单个充电桩的功率需求,大幅提升充电场站运营效率,并可以降低后续 维护成本。以绿能慧充 720KW 充电堆产品为例,该产品最多可以拖 24 把充电枪,单枪 输出功率从 30KW 到最高 600KW,兼容智能双枪终端和 HPC 液冷终端,适用于各类大、 中型综合充电场景。根据绿能慧充介绍,目前充电堆是公司主流产品,且占比呈上升趋势, 下游客户接受度有望快速提升。

华为全液冷超充,以“一秒一公里”引领充电行业升级。2023 年国庆期间,华为全液冷 超充站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华为以“一秒一公里”作为宣传口号让液冷快充深入人心。华 为打造的 318 川藏超充绿廊最大输出功率 600KW,最大输出电流 600A,让充电像加油一 样快捷便利。

液冷终端轻便易用且满足超充需求,有望成为未来趋势。液冷终端相比普通快充终端主要 区别为充电枪线的冷却方式不同。普通枪线由于是风冷,所以冷却效果一般,难以承受高 电流的发热问题,所以充电功率有限。而液冷枪线则可以通过循环冷却液,通过内置冷却 管、外置冷却管将电线产生的热量快速导出从而使枪线可以承受较高电流。我们选取了沃 尔核材第四款国标直流充电枪以及大功率液冷充电枪进行对比,普通直流充电枪最大承受 电压 1000V,最大承受电流 250A,即最大输出功率 250KW,大功率液冷充电枪最大承受 电压 1000V,最大承受电流 800A,即最大输出功率达 800KW。通过沃尔核材大功率液冷 充电枪电缆与充电枪温升走势图可以看出,当电流达到 600A 时,充电枪外皮温度可以稳 定在 35 度左右,冷却效果非常明显。液冷充电终端相比普通直流充电枪可以减少 70%的质量,物料成本较低,但由于目前液冷枪尚未大规模普及,产量较少因此定价较贵,我们 预计随着下游超充需求提升,液冷终端应用大规模普及,其成本和价格有望逐步走低。

1.3 新模式:光储充放一体化有望成趋势,虚拟电厂大有可为

光储充放一体化充电站可有效节能减排,或将成为下一代充电站解决方案。光储充一体化 电站由三部分组成——光伏发电、储能电池和充电桩。这三部分组成一个微网,利用光伏 太阳能发电,利用退役动力电池在充电站建设储能系统,做到充电削峰填谷,减少白天峰 期充电电量及电费,在电网故障停电时采用离网运行模式对新能源车应急充电。光储充充 电站可节约能源消耗,减少污染物排放,光伏发电、储能与充电站的结合为公共交通的节 能减排,绿色低碳出行提供了一种新的解决方案。以特来电为例,截至 2023 年 4 月,特 来电光储充放微电网解决方案已经在北京、上海、天津、重庆等 100 多个城市得到广泛应 用,服务公交、政企、车企、能源企业等百余家合作客户,已建设 200 余座微网型充电场 站。光储充放微电网将可用于构建虚拟电厂。

虚拟电厂未来大有可为,充电桩 V2G 技术前景广阔。虚拟电厂不是一个真实的物理电厂, 但是起到了电厂的作用,比如发出电能,参与能量市场,通过调节功率来参与辅助服务市 场调峰、调频等。虚拟电厂内部通过信息技术将发电、用电、储能等资源进行梳理聚合, 与外部集控系统、管理平台配合进行协同控制、协同优化,实现数据分析、运行策略调整。 随着电动汽车的规模化发展,电动汽车作为移动储能资源参与构建虚拟电厂的价值凸显。 充电桩 V2G 技术是指双向充电技术,即电网既可以与电动车双向充电。随着新能源车保 有量大幅提升,大规模电动车无序充电将对电网稳定运行产生较大冲击,使用充电桩 V2G 技术可以使电动车参与到虚拟电厂中,通过价格信号引导大规模电动车有序充电,适当放 电,减少储能大规模投资,具备较高的社会价值。以特来电为例,公司 2022 年实现与 16个网、省、地级电力调控中心或需求侧管理中心的对接,积极参与了华北电网调峰辅助服 务以及广东、上海、浙江等省份的电力需求侧相应。2022 年 9 月,特来电作为首批 14 家 聚合商之一接入了国内首家虚拟电厂管理中心—深圳虚拟电厂管理中心。2022 年,特来 电具备虚拟电厂条件的可调度资源容量约为 200 万 KW,2022 年参与调度容量超过 40KW, 参与调度电量超过 7000 万度。

图片

02

行业:新能源车渗透率持续提升,车桩比矛盾凸显

2.1 中国:大力支持充电基础设施超前建设,充电桩纳入“新基建”领域

2.1.1 政策:大力支持充电基础设施超前建设,充电桩纳入“新基建”领域

国内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大幅提升,充电桩市场需求旺盛。2023 年 1-11 月国内新能源汽车 销量为 830 万辆,预计全年有望超过 900 万辆,其中 2023 年 11 月国内新能源汽车销量 为 102.6 万辆,单月渗透率达 30%。截至 2023 年 11 月,全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 2024 万辆,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及保有量大幅增长带动充电桩市场需求旺盛。

充电桩纳入“新基建”领域,政策推进加速。2020 年,政府工作报告将充电桩纳入“新 基建”七大重点领域,标志着国家对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视程度进一步提高,2022 年 1 月,国家发改委和国家能源局等 10 部门出台政策提出,到“十四五”末,国内要形成适 度超前、布局均衡、智能高效的充电基础设施体系,能够满足超过 2000 万辆电动汽车充 电需求,多项政策的推出,推动国内充电桩行业发展迅猛。2023 年 3 月,工信部等八部门发 布《关于组织开展公共领域车辆全面电动化先行区试点工作的通知》,试点期为 2023-2025 年, 要求公共领域新增及更新车辆新能源占比力争到 80%,新增公共充电桩(标准桩)与公共领 域新能源汽车推广数量(标准车)比例力争达到 1:1。2023 年 11 月,工业和信息化部、交通 运输部等八部门发布《关于启动第一批公共领域车辆全面电动化先行区试点的通知》,国家发 改委等部门发布《关于促进汽车消费的若干措施》,拟确定 15 个城市作为试点城市,推广在公 共领域使用新能源汽车,数量预计超过 60 万辆;试点城市在充换电基础设施方面,将建成超 过 70 万台充电桩和 0.78 万座换电站。

地方各省市也相继出台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的政策规划。其中,北京市争取到 2025 年,全 市电动汽车充电桩累计建成 70 万个,建成与 200 万辆新能源汽车发展相匹配的充换电设 施体系;上海市规划到 2025 年,2025 年将建成充电桩 76 万个,换电站 300 座,车桩比 不高于 2:1;浙江省规划到 2025 年,累计建成充电桩 230 万个以上、乡村不少于 90 万个,实 现公共充电站“县县全覆盖”、公共充电桩“乡乡全覆盖”。多个省份相继规划了 2025 年公共 充电桩建设数量目标。

地方政府充电桩建设补贴、充电运营补贴相关政策逐步出台,政府财政补贴由补贴电动车 消费向补贴充电基础设施转变。2023 年新能源汽车国补取消,新能源汽车市场由政策驱 动走向市场驱动,政府开始关注新能源汽车使用情况,各地方政府开始积极发展充电桩, 加大对充电基础设施的补贴力度,出台了新能源汽车基础设施建设与运营奖励政策,政府 完成由补贴电动车消费向补贴充电基础设施转变。

2.1.2 市场:预计2026年国内充电桩市场规模近800亿元

国内充电桩销量维持较高增速,整体车桩比维持较高水平。在市场需求和政策推动下,国 内新能源汽车销量大幅提升,充电桩销量也整体呈现高速增长。2017-2022 年,国内新能 源车销量从 77 万辆增加至 687 万辆,CAGR=55%;国内充电桩保有量从 30 万台增加至 259 万台,CAGR=53%,整体车桩比维持在 2.5 以上。2023 年 1-11 月,国内新能源汽车 销量达 830 万辆,充电桩销量为 305 万台,整体车桩比达 2.72。根据每年新能源汽车及 充电桩销量看,车桩比一直维持较高水平,充电供需矛盾尚未得到缓解。

国内充电桩保有量快速提升,车桩比整体呈下降趋势。2017-2022 年,国内新能源车保有 量从 153 万辆增加至 1310 万辆,CAGR=54%;国内充电桩保有量从 45 万台增加至 521 万台,CAGR=64%,整体车桩比从 3.43 降至 2.51。截至 2023 年 11 月,国内新能源汽 车保有量达2024 万辆,充电桩保有量为 826 万台,整体车桩比达 2.45。我们认为由于 2018 年之前电动车受制于电池技术循环寿命不高,2020 年之后逐步进入报废阶段,新能 源车保有量增速不及销量。

图片

公桩占比 20 年以后呈下滑趋势,私桩仍是主流。2018-2020 年国内公桩销量 9 万台提升 至 29 万台,占充电桩销售总量比例从 26%提升至 66%,2020-2022 年增速有所放缓,从 29 万台增加至 65 万台,占充电桩销售总量比例从 66%下滑至 27%。我们认为 2020 年之 前公共充电桩存在较高补贴,根据 2015 年国家发布的《关于 2016-2020 年新能源汽车推 广应用财政支持政策的通知》,在“十三五”期间,我国针对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 力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实行补贴政策,并逐年降低补贴标准,具体的退坡办法是: 2017-2020 年,除燃料电池汽车外,其他新能源车型补贴标准都实行退坡,其中:2017-2018 年补贴标准在2016年基础上下降20%,2019-2020年补贴标准在2016年基础上下降40%。 因此 2020 年之前公共充电桩领域存在一定为补贴建设充电桩,存在配而不用的现象,公 桩增速显著偏高。2020 年之后充电桩补贴取消,叠加新能源车保有量不高,充电桩利用 率不高,充电场站普遍处于亏损状态。因此公共充电桩建设放缓,充电桩普遍以随车私桩 形式销售。

公共桩运营商盈利来源为“电费+服务费”,市场集中度较高。公共桩运营商盈利来源多为 “电费+服务费”,但电费需扣除成本,因此盈利重点集中在服务费上,运营商致力于提高 单桩利用率来提升盈利能力。截至 2023 年 11 月,国内公共充电桩累计保有量为 252.6 万台,其中星星充电、特来电、云快充、国家电网等四家企业公共充电桩数量分别为 51.4/49.8/42.8/19.6 万台,市占率分别为 20%/19%/16%/7%。2023 年 11 月国内公共充 电桩充电量总计 35.4 亿度电,其中特来电、小桔充电、星星充电、云快充充电量分别为 8.88/6.81/6.79/3.82 亿度电,市占率分别为 25%/19%/19%/11%。

中国充电桩市场测算: 关键假设 1: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及保有量稳健增长。我们预测中国新能源车 26/30 年销 量分别为 1643/2449 万辆,22-30 年 CAGR=17%;26/30 年保有量分别为 6115/12568 万辆,22-30 年 CAGR=33%,22-30 年新能源汽车保有量渗透率从 4.11%提升至 29.71%。关键假设 2:中国公共充电桩及私桩车桩比整体呈下降趋势。我们预测 26/30 年中国公共 充电桩车桩比分别为 8.0/7.1,随车私桩车桩比分别为 3.2/3.0。考虑中国城市高人口密集 程度,我们预计车桩比每年呈现小幅下降,新增充电需求更多依靠公共直流快充桩进行补 能。我们预计在公共充电桩领域,直流快充桩占比 26/30 年分别提升至 65%/80%。 关键假设 3:随着高压快充渗透率提升,公共直流桩充电功率逐年提升。我们预测 26/30 年中国公共直流充电桩单台充电功率分别为 142/160KW。但考虑规模效应及技术进步, 充电桩单位成本呈现逐年下滑趋势。 结论:国内充电桩市场规模 26 年近 800 亿,30 年超 1400 亿元,22-30 年 CAGR=27%。 我们测算 2022 年国内充电桩市场规模合计约为 332 亿元,2026/2030 年增至 796/1436 亿元,22-30 年 CAGR 达 27%。

2.2 欧洲:补贴力度持续加大,新能源车渗透率稳步提升

2.2.1 政策:充电桩建设规划加大,充电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

欧洲新能源汽车渗透率稳步提升,充电基础设施建设需求较大。2023 年 1-10 月欧洲新能 源汽车销量为 229 万辆,预计全年有望超过 300 万辆,其中 2023 年 10 月欧洲新能源汽 车销量为 23.1 万辆,单月渗透率达 21.3%。截至 2023 年 10 月,欧洲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超过 1000 万辆,拉动充电基础设施需求。

欧洲主要国家加大对充电桩建设规划。欧盟公布 fit for 55 环保减排一揽子计划,其中要求 各成员国加快新能源基础设施建设,确保主要道路每隔60公里就有1座电动汽车充电站; 此外欧盟专门针对充电桩建设颁布 European EV Charging Infrastructure Masterplan,计 划 2030 年前投资 2800 亿欧元用于充电点(硬件及人工)、电网升级以及建设电动汽车充 电所需可再生能源生产能力,到 2050 年在公共充电基础设施方面总投资约为 1 亿欧元。 欧洲主要国家如德国、法国、英国均颁布相应充电桩政策规划,德国计划 2030 年前建成 100 万座充电站。

2022 年以来欧洲各国加大对充电桩补贴力度。德国对于公共充电桩按照功率、电压进行 不同级别补贴,要求比较细致,高于 100kW 直流充电点最高可补贴 3 万欧元,对于私人 充电桩,房屋所有人、房屋承租人、住宅区开发商均可申请最高 900 欧元的充电基础设施建设补贴;英国充电桩补贴分为居家、工作场所、住宅区等进行场景补贴,居家、工作场 所的最高补贴为 350 英镑,住宅区临街补贴标准为 6500 英镑;荷兰公共桩可申请免税和 折旧补贴,私人可申请在居住或工作地安装免费充电桩;瑞典公共桩补贴 1.5 万克朗,私 人桩补贴 1 万克朗。

2.2.2 市场:预计2026年欧洲充电桩市场规模超280亿元

欧洲充电桩建设有所提速,整体车桩比仍偏高。在双碳推动下,欧洲新能源汽车销量大幅 提升,但充电桩建设相对落后。2019-2022 年,欧洲新能源车销量从 53 万辆增加至 247 万辆,CAGR=67%;欧洲公共充电桩销量 1.0 万台增加至 14.4 万台,CAGR=141%,新 增公共车桩比从 51.9 逐步降至 17.2。2023 年 1-9 月,欧洲新能源汽车销量达 206 万辆, 充电桩销量为 16.5 万台,整体车桩比达 12.5。根据欧洲新增车桩比及保有量车桩比数据 看,欧洲公共充电桩建设一直在提速,但整体仍偏高。 欧洲新能源车保有量快速提升,车桩比稳中有降。2020-2022 年,欧洲新能源车销量从 320 万辆增加至 780 万辆,CAGR=56%;欧洲充电桩保有量从 17.5 万台增加至 44.9 万 台,CAGR=60%,整体车桩比从 18.3 降至 17.4。截至 2023 年 9 月,欧洲新能源汽车保 有量达 1002 万辆,充电桩保有量为 61.3 万台,整体车桩比达 16.3。我们认为欧洲充电 基础设施整体在提速,但从保有量上讲还远远不能满足需求,未来建设有望进一步加快。

欧洲公共充电桩以交流桩为主,公共主流快充桩占比快速提升。从新增销量看,2021 年 以来欧洲公共充电桩季度销量整体呈上升趋势。2021Q2 欧洲公共桩销量总计 1.73 万台, 其中交流桩/AC 为 1.59 万台,占比 92%;直流桩/DC 为 0.14 万台,占比 8%。根据 2023Q3 最新数据,欧洲公共桩销量 6.7 万台,其中交流桩/AC 为 5.57 万台,占比 83%;直流桩/DC 为 1.13 万台,占比 17%。从保有量看,2020Q1 公桩保有量为 13 万台,其中交流桩/AC 为 12 万台,占比 95%;直流桩/DC 为 1 万台,占比 5%。根据 2023Q3 最新数据,欧洲 公共桩销量 61 万台,其中交流桩/AC 为 54 万台,占比 88%;直流桩/DC 为 7 万台,占 比 12%。从保有量及销量看,交流桩/AC 仍为主流,但直流桩/DC 占比在快速提升,我们 预计这一趋势还将持续。 欧洲公共交流桩以慢速/中速为主,公共直流桩超充占比持续提升。根据欧洲公共交流桩 /AC 的保有量数据看,慢速+中速交流桩占比维持在 95%以上。根据欧洲公共直流桩/DC 的保有量数据看,超快速直流充电桩占比稳步提升,其中功率在 150KW 以上的 1 级和 2 级超充桩占比从 2021 年的 39%逐步提升至 2023Q3 的 54%。我们预计随着欧洲新能源车 保有量提升以及具备超充性能车型占比提升,欧洲公共超充桩占比仍会维持上升趋势。

欧洲充电桩市场测算(仅考虑公共充电桩市场): 关键假设 1:欧洲新能源汽车销量及保有量稳健增长。我们预测欧洲新能源车 26/30 年销 量分别为 467/747 万辆,22-30 年 CAGR=14%;26/30 年保有量分别为 2147/3801 万辆, 22-30 年 CAGR=22%,22-30 年新能源汽车保有量渗透率从 2.67%提升至 10.61%。 关键假设 2:欧洲公共充电桩中直流桩占比逐步提升,车桩比呈下降趋势。我们预测 26/30 年欧洲公共充电桩新增 46.7/95.8 万台,新增车桩比分别为 10.0/7.8,保有量车桩比 13.6/10.3。考虑超充车型逐步渗透,我们预计欧洲公共充电桩中直流桩占比稳步提升,预 计 26/30 年直流桩占比分别为 35%/55%。 关键假设 3:随着高压快充渗透率提升,公共直流桩充电功率逐年提升。我们预测 26/30 年欧洲公共直流充电桩单台充电功率分别为 142/160KW。但考虑规模效应及技术进步, 充电桩单位成本呈现逐年下滑趋势。 结论:欧洲充电桩市场规模 26 年约 284 亿,30 年近 800 亿元,22-30 年 CAGR=41%。 我们测算 2022 年欧洲充电桩市场规模约为 52 亿元,2026/2030 年增至 284/796 亿元, 22-30 年 CAGR 达 41%。

2.3 美国:充电桩政策持续加码,特斯拉引领行业发展 

2.3.1 政策:IRA补贴力度较大,充电桩建设有望提速

美国新能源汽车渗透率稳步提升,推动充电桩需求持续高增。2023 年 1-10 月美国新能源 汽车销量为 122 万辆,预计全年有望超过 150 万辆,其中 2023 年 10 月美国新能源汽车 销量为 11.8 万辆,单月渗透率达 9.4%。截至 2022 年 12 月,美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 345 万辆,叠加 2023 年新增销量,预计 2023 年底保有量超过 495 万辆,拉动充电基础 设施需求。

美国充电桩政策持续加码,有望驱动充电桩建设加速。2021 年 11 月,美国参议院正式通过拜登提出的两党基础设施法案,该法案包含约 75 亿美元关于建设美国充电桩基础设施 的投资,该项投资目标为在全美建设约 50 万个公共充电桩。2023 年美国 IRA 税收抵免 法案正式实施,将原来的充电设备税收抵免延长至 2032 年,同时对于个人住宅用途的税 收抵免政策上限不变,仍为 1000 美金,针对商业用途的充电桩抵免上限从 3 万美金提升 至 10 万美金。

2.3.2 市场:预计2026年美国充电桩市场规模超300亿元

美国充电桩建设整体缓慢,整体车桩比持续上升。在特斯拉引领下,美国新能源汽车销量 大幅提升,但充电桩建设较为落后。2017-2022 年,美国新能源车销量从 19 万辆增加至 121 万辆,CAGR=45%;美国充电桩销量从 0.8 万台增加至 2.3 万台,CAGR=24%,新 增车桩比从23.4 逐步提升至 52.3。2023 年 1-6 月,美国新能源汽车销量达 70 万辆,充 电桩销量为 1.2 万台,整体车桩比达 60.7。根据美国新增车桩比及保有量车桩比数据看, 美国充电桩建设相对落后于新能源车销量,未来建设有望提速。 美国新能源车保有量快速提升,车桩比持续提升。2016-2022 年,欧洲新能源车保有量从 53 万辆增加至 345 万辆,CAGR=37%;美国充电桩保有量从 4.5 万台增加至 15.7 万台, CAGR=24%,整体车桩比从 11.8 提升至 22.1。截至 2023 年 6 月,美国新能源汽车保有 量达 415 万辆,充电桩保有量为 16.8 万台,整体车桩比达 24.7。我们认为美国新能源车 保有量在快速提升,对充电基础设施需求快速增长,未来建设有望提速。

图片

美国充电桩市场以公桩为主,直流桩/DC 占比稳步提升。根据美国能源部数据,截至 2023 年 6 月,美国充电桩保有量达 16.8 万台,其中公桩/私桩保有量分别为 14.8/2.0 万台,市 场份额占比分别为 88%/12%;其中 AC/DC 充电桩保有量分别为 13.6/3.2 万台,市场份额 占比分别为 81%/19%。2019 年 12 月至 2023 年 6 月,美国 DC 充电桩从 1.2 万台提升至 3.2 万台,市场份额占比从 14%提升至 19%,直流桩占比稳步提升。 美国公桩以 L2 型交流桩为主,公桩 DC 占比稳步提升。根据美国能源部数据,截至 2023 年 6 月,公桩 L1/L2/DC 保有量分别为 842/114507/32365 台,市占率分别为 1%/78%/22%。 虽然公桩主要类型还是 L2 交流桩,但公桩 DC 占比持续提升。截至 2023 年 6 月,私桩 L1/L2/DC 保有量分别为 2194/17797/335 台,市占率分别为 11%/88%/2%,私桩仍以交 流桩为主,DC 占比较小。

美国公共直流快充枪接口以特斯拉标准为主,且公共直流快充桩运营商中特斯拉市场份额 超 60%。根据美国能源局数据,截至 2023 年 6 月,美国直流快充枪接口 3.86 万个,按 照接口标准计算,CHAdeMO/CCS/Tesla 分别为 0.74/1.12/1.99 万个,市场份额占比为 19%/29%/52%;如果按照运营商持有的充电桩数量测算,特斯拉占美国公共直流快充桩 市场的 62%。考虑美国新能源车市场以特斯拉为主,该数据比较符合市场情况,随着特斯 拉超充桩大规模建设,将整体提升美国充电基础设施水平。

美国政府加大公共充电桩政策支持力度,公桩市场占比或持续提升。考虑美国 IRA 法案面 向全美的高速公路建设公共充电桩网络进行补贴,5 年补贴近 50 亿美金,我们预计新增 公共桩占比有望持续提升。

关键假设 1:美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及保有量稳健增长。我们预测美国新能源车 26/30 年销 量分别为 446/917 万辆,22-30 年 CAGR=32%;26/30 年保有量分别为 1411/4112 万辆, 22-30 年 CAGR=36%,22-30 年新能源汽车保有量渗透率从 4.72%提升至 13.05%。 关键假设 2:美国充电桩中直流桩占比逐步提升,车桩比呈下降趋势。我们预测 26/30 年 美国充电桩新增 16.2/42.8 万台,新增车桩比分别为 27.6/21.4,保有量车桩比 25.6/21.9。 考虑特斯拉超充桩大规模建设,我们预计美国公共充电桩中直流桩占比稳步提升,预计 26/30 年直流桩占比分别为 65%/80%。 关键假设 3:随着高压快充渗透率提升,公共直流桩充电功率逐年提升。我们预测 26/30 年美国公共直流充电桩单台充电功率分别为 287/345KW。但考虑规模效应及技术进步, 充电桩单位成本呈现逐年下滑趋势。 结论:美国充电桩市场规模 26 年约 304 亿,30 年约 968 亿元,22-30 年 CAGR=58%。 我们测算 2022 年美国充电桩市场规模约为 24 亿元,2026/2030 年增至 304/968 亿元, 22-30 年 CAGR 达 58%。

03

产业链:设备企业量利双升,运营企业规模凸显

3.1 上游:充电枪集中度高,充电模块价值量较大

充电枪行业集中度较高,主要玩家包括沃尔核材、永贵电器、中航光电等。目前充电枪行 业规模较大的企业包括沃尔核材、永贵电器、中航光电等企业。根据沃尔核材公告,公司 直流充电枪产品在国内市场认可度和占有率较高,具备市场竞争优势;大功率液冷充电枪 也已经形成小批量销售,其电流范围可覆盖 250A-800A,产品技术路线涵盖水冷(物理隔 离式)、油冷(浸没式)。根据永贵电器公告,公司生产的大功率液冷充电枪可以实现电动 汽车极速充电,并解决在高压电流环境下快速充电的散热问题,目前的电压指标在 1000V, 最大电流指标可以达到 600A,是国内首家液冷充电枪商业化量产的企业,在技术上处于 领先水平。

充电模块价值量较高,主要玩家包括优优绿能、英飞源、通合科技等。根据快马快充发布 的 2022 年充电模块市场份额分布,2022 年包含内需型和供应型的全部充电模块市场,市 占率前五的企业是英飞源、优优绿能、永联、特来电、通合科技;以供应型为主的充电模块竞争市场,市占率前五的企业是英飞源、永联、通合科技、优优绿能、英可瑞,市占率 前五的企业已经占据市场绝大部分份额,产业集中度较高,竞争格局日趋明朗。

沃尔核材:三大传统业务持续发力,拓展新方向提高毛利业务占比。公司成立于 1998 年,以热缩材料起家,公司电子+电力+电线三大传统业务持续发力,并 通过拓展新方向提高毛利业务占比,同时公司通过内生外延式发展,横向切入新能源领域。 目前成为“新材料+新能源”综合性企业,业务涵盖电力+电子+电线+系能源四大赛道。 充电枪+高压连接器双轮驱动,锂电隔热材料构建第二增长极。主营直流充电枪,高客户 认可且高毛利优势明显。高压连接器受益于高压平台拥有大量优质客户,锂电隔热材料以 上海科特为主体,“安全焦虑”带动隔热材料需求高增。 

永贵电器:国内轨道交通连接器龙头企业,积极布局新能源产品。永贵电器成立于 1973 年,是国内轨道交通连接器龙头企业,2012 年,公司布局车载与能源信息领域,积极布局新能源车相关产品,逐步在新能源车高压连接器、充电枪等领域实 现领先。目前,公司已经形成了 轨道交通与工业、车载与能源信息、军工与航空航天三大业务。 公司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产品包括高压连接器以及线束组件、高压分线盒、充/换电接口 及线束、交/直流充电枪、大功率液冷直流充电枪。

图片

通合科技:充电模块细分市占率较高,业绩表现持续向好。通合科技成立于 1998 年,2015 年上市,主要从事电力电子行业产品的研发、生产、销售 和服务,主要包括智能电网、新能源汽车及军工装备三大业务领域,是一家致力于电力电 子行业技术与产品,为客户提供系统能源解决方案的高新技术企业。 智能电网领域:公司在该领域的主要业务包括电力操作电源、电力用 UPS/逆变电源和配 网自动化电源的研发、生产和营销。

3.2 中游:整桩企业格局分散,关注具备技术规模优势企业

充电桩行业格局较为分散,头部厂商集中度有望持续提升。根据我们测算,2022 年国内 充电桩市场规模约为 216 亿元,其中比较大的玩家包括特锐德、星星充电、绿能慧充、盛 弘股份等玩家。根据部分已上市公司公告,2022 年特锐德充电网业务收入 45 亿元,其中 包括充电运营以及充电设备销售及场站建设收入;2022 年盛弘股份充电桩销售收入 4.26 亿元;2022 年绿能慧充新能源行业收入 2.36 亿元,主要为充电桩销售收入; 2022 年道 通科技充电桩销售收入 0.96 亿元。2023 年,已上市充电桩企业业务拓展迅速,如绿能慧 充、盛弘股份、道通科技等,随着下游客户对充电桩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头部企业优势越 发明显,充电桩行业集中度有望持续提升。

绿能慧充:直流快/超充产品为主,自主掌握充电桩核心技术。绿能慧充原名江泉实业,于 2021 年 12 月通过收购子公司实现主营业务转变,目前主营 充电产品及储能产品,充电设备实现应用场景全覆盖。绿能慧充是行业领先的新能源汽车 充电设备制造商,并横向拓展储能、微电网、充电场站、能源管理平台,发展光储充一体化业务。 

盛弘股份:主打直流快充整桩产品,发力欧洲充电桩市场。盛弘股份成立于 2007 年,专注于电力电子技术,目前业务主要包括工业配套电源、新能 源电能变换设备、电动汽车充电桩、电池化成与检测设备等四大板块。2022 年公司营收 规模 15.03 亿元,2023H1 收入 11.02 亿,同比+101%,其中充电桩业务收入达 3.84 亿元, 占总收入的 34.84%,充电桩毛利达 39.5%。

道通科技:具有技术渠道优势,拓宽海外充电桩业务。道通科技成立于 2004 年,专注于汽车智能诊断、检测分析系统及汽车电子零部件的研发、 生产、销售和服务,是专业的新能源汽车智慧充电综合解决方案、汽车智能诊断和检测、 TPMS(胎压监测系统)、ADAS(高级辅助驾驶系统)产品和软件云服务综合方案提供商。 产品主销美国、欧洲、日本、澳大利亚等 70 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北美为主要市场,2023H1 公司北美市场营业收入达 7.75 亿元,占总营业收入的 54%。

炬华科技:扎根电网智慧计量,有望依靠客户优势推广海外。炬华科技成立于 2006 年,是一家专业从事能源物联网设备和服务研发、生产与销售的高 新技术企业。公司主要业务分为智慧计量与采集系统、智能电力终端及系统、物联网智能 水表、智能配用电产品及系统、智能充电设备、物联网传感器及配件等物联网产品和综合 能源服务解决方案。产品主要服务于国家电网、南方电网及各省电网公司等国内电力用户 和非电力用户,公司业务发展和电网投资规模、发展规划密切相关。

香山股份:充配电业务+智能座舱表现突出,助力业绩高速增长。香山股份成立于 1999 年,是一家汽车零部件、家用衡器和新能源充配电产品设计、开发、 制造以及销售公司。原为家用衡器行业龙头,其家用衡器产品的销售量、销售额和出口创 汇总额均连续 17 年位居行业第一,2020 年通过收购均胜群英主营业务转至汽车零部件相 关业务。2021 年实现收入 48.9 亿元,同比+400.66%,业绩高速增长;2022 年 Q1-3 收 入总额 33.94 亿元,同比-0.85%,系疫情等不利因素扰动所致。2023 年公司加速推进新 能源汽车项目,进入该领域的快速上升通道,2023H1 新能源汽车相关业务收入 3.55 亿 元,同比增长 76.3%。

图片

3.3 下游:充电运营商格局集中,盈利拐点有望到来

充电桩下游主要为充电桩运营商,随着新能源车保有量提升,其盈利拐点有望到来。充电 运营商集中度相对较高,其中主要玩家包括特来电、星星充电、云快充等。根据充电联盟 数据,截至 2023 年 11 月,特来电/星星充电/云快充公共充电桩保有量分别达 49.5/43.8/42.7 万台,占比 18.84%/16.69%/16.28%,CR3 达 51.81%。我们预计随着新 能源车保有量快速提升,公共充电桩利用率有望逐步提升,充电运营商盈利性有望逐步体现。

特锐德:全国充电网运营龙头,充电网业务收入占比持续提升。公司深耕户外箱变业务,是中国最大户外箱变企业。公司作为中国最大的户外箱式电力产品系统集成商、电力系统集成解决方案的领军者、中国最大的箱变研发生产企业,是中国 电力产品技术标准的制定者和参与者。公司主营以户外箱式电力设备为主、户内开关柜为 辅的成套变配电产品,致力于研发、设计、生产制造 220kV 及以下的变配电一二次产品。 公司充电网业务快速发展,充电桩保有量位居行业头部。公司旗下特来电股份有限公司, 专注于新能源汽车充电网业务,是国内领先的新能源汽车充电设备制造商和充电网运营商。 


声明:本公众号之转载文章均来自网络及公开渠道,仅供交流、阅读推荐,无商业使用目的,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所转载文章版权归原撰写/发布机构所有,若涉侵权,请联系删除。

图片
“在看”点这里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