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五十六个民族之外的群体——克里雅人

 图书馆收藏文库 2024-05-16 发布于山东

新疆的塔克拉玛干沙漠是我国最大的沙漠,整个新疆30%的面积都被其覆盖。然而在这荒无人烟寸草不生的荒漠深处,克里雅河末端,却生存着一个原始的游牧部落。这个充满了神秘色彩的族群——克里雅人,过着世外桃源般的隐居生活。

五十六个民族之外的群体——克里雅人

在沙漠中,他们建立了自己的村庄,用坚固的石墙将自己与外界隔离开来。这不仅是为了抵御沙尘暴的侵袭,更是为了防止外来的干扰。他们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依靠着沙漠中稀缺的水源和有限的资源,艰苦但坚韧地生存着。他们的生活方式与外界完全不同。他们依赖传统的游牧和农耕方式,栽种着适应沙漠气候的植物,饲养着适应干旱的牲畜。

克里雅人的房屋看起来极为简陋,实则经过了精心的设计,他们用砍伐的胡杨木作为房屋的木柱,再用红柳枝编成围墙,围墙上再覆盖上从克里雅河里挖出的泥巴,用沙垒成台子,再铺上地毯便成了墙。房屋中间留出一平米左右的火塘,那里是做饭和休息的地方。火塘的火会保持常年不灭,既用来做饭也用来取暖。

五十六个民族之外的群体——克里雅人

克里雅人的生活方式在新疆独树一帜,既不同于绿洲文明、也不同于草原文明。他们虽然生活在沙漠绿洲中,但是与大多数维吾尔族在绿洲上农牧结合的生产方式不同,克里雅河畔的盐碱地无法耕种,只能放牧。但是放牧也与蒙古族不同,由于没有广袤的草原,他们只能沿着克里雅河小范围的迁徙放牧,而炎热的沙漠气候又不适宜饲养马或牛,只能放牧羊群。

克里雅人的主食是一种叫库麦西的面制大饼,它的制作方法比较奇特,需要先在沙地里刨出一个坑做成窑炉,然后将面团做成饼状埋入,几十分钟后取出就可以吃了。面饼与碳灰之间没有任何东西相隔,但饼烤熟后拍一拍,一点灰土也不会有,人少做小饼、人多做大饼、逢年过节时做的饼可以大如圆桌,饼的形状可以通过挖的窑炉的大小来调节。平常放牧的时候,克里雅男人则会在沙漠里寻找并挖掘大芸,大芸其实就是肉苁蓉,被誉为沙漠人参,它的功效主要是用来壮阳。

五十六个民族之外的群体——克里雅人

最早发现并记载克里雅人的是瑞典探险家斯文赫定,1896年,他在塔克拉玛干沙漠深处探险时,误入达里亚博依,他在《亚洲腹地旅行记》中这样记载:树林中的老居民是真正的隐者,连中国皇帝管理着新疆都不知道。20世纪初,斯坦因也来到这里,他在发现尼雅遗址和出土怯卢文木简之外,还为克里雅人做了人种学测量,结果证实他们属于印欧民族。20世纪50年代,于田县政府再次发现了克里雅人,并将其居住地正式定名为达里亚博依。当世人以为克里雅人终于将走出沙漠时,在后来的特殊背景下,他们再次被遗忘。1982年,一支石油科考队来到沙漠又再次发现了他们。这时,这个民族已经在沙漠中心生存了整整四个世纪以上。

克里雅人虽然被划分为维吾尔族,但是其族源至今依然是一个无法解开的谜团。部分历史学家认为克里雅人是西藏阿里古格王朝的后裔,为逃避战乱和追杀而躲进了这片绿洲。另一部分学者则认为原本就是新疆的土著民族,是神秘消失的楼兰人的一支,西汉时期弥国人的后裔。

五十六个民族之外的群体——克里雅人

时间在沙漠中变得无足轻重,沙漠之外的世界对克里雅人来说也是如此,他们只记得自己的生日是胡杨树绿时生的、或发洪水时生的之类的时间概念,没人知道自己的真实年龄。以世纪为单位的遗忘让克里雅人习惯了孤独,外界有没有之于他们而言并没有多大意义。在早已现代化的今天,他们却依旧坚守自己的传统风俗和精神家园,他们把胡杨当做生活的伴侣,利用它但从不毁坏它,他们用胡杨木盖房、烧火做饭,可是却从来不砍胡杨的主干。并且他们也从不猎杀动物,即使在生活最贫困的时候都不曾以狩猎为生,直到今天他们抵御赤狐等兽类的工具依然是最原始的火种。

对待婚姻和生命,他们也有属于自己的一套法则。克里雅人认为离婚是一件非常正常的事情,和结婚一样,只要丈夫对妻子摔三次帽子,这段婚姻关系就可以自动终止,离婚之后两人就可以开始新的婚姻生活。在克里雅人的眼中,生命就像胡杨叶,到了秋天就会落下来。

五十六个民族之外的群体——克里雅人

新中国下的民族政策和克里雅人的平和态度使得他们最终融入了新疆的维吾尔族社群中,尽管存在着语言障碍,但双方都表现出了惊人的包容与合作意愿。汉语的普及也有助于不同民族之间的交流。这个充满谜团的故事仍然在继续,克里雅人的传奇生存方式,以及他们在新时代的融入,都是一个不可思议的史诗,这个古老的群体在沙漠中心的坚韧与智慧,令人肃然起敬,也让人对历史的奥秘充满好奇。

五十六个民族之外的群体——克里雅人

这是一个充满着生命之光的游牧部落,如今他们依旧保持着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独特风俗,坚守着传承绿洲文明的薪火,他们敬畏生命、信仰虔诚,他们拥有着独特的精神特质和文化习俗,但在如今河水减少、绿洲萎缩不断加剧的境况之下,这个西域土著的活标本也面临着困难的抉择。

目前,克里雅人总数不足2000人,几乎全都居住在新疆于田县城北部230公里的达里雅博依乡(汉名为大河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