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家乡的渡槽 匠心精神的丰碑

 zhb学习阅览室 2024-05-16 发布于上海

作者:周付洪

我的家乡,四川泸州泸县,这是我工作和生活的地方,也是我成长的地方。

在泸县奇峰镇,有两座被誉为“国保”的壮丽渡槽,它们名叫“华丰渡槽”和“胜利渡槽”,统称为“奇峰渡槽”。它们宛如两条雄伟的巨龙,横卧在广袤的大地之上,庄重而威严地见证着岁月的悠悠流转,承载着沉甸甸的历史底蕴。

这两座渡槽不仅是家乡熠熠生辉的标志性建筑,更是两座屹立不倒、独具匠心的丰碑。

华丰渡槽。刘学懿 摄

穿越时空隧道,让时光回流到20世纪70年代,那时的泸县年年干旱,群众的生产生活受到了严重影响,种下的庄稼几乎颗粒无收。于是,泸县的工匠们掀起了一股大兴农田水利设施的热潮,奇峰渡槽也应运而生。

渡槽,由坚固的石头精心筑成,高大而挺拔,气势恢宏。它默然伫立在那里,默默诉说着往昔那一幕幕动人心弦的故事。

遥想当初,为了将渡槽完美呈现,无数的工匠们挥洒着辛勤的汗水,他们用那粗糙且长满老茧的双手,一石一石地仔细堆砌,精心雕琢,将自己的心血与智慧毫无保留地融入其中。他们或许不曾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显赫的声名,但他们的匠心精神如璀璨的星辰,永远闪耀在渡槽之上。他们是一群默默无闻却又无比伟大的劳动者,是一群用双手创造奇迹的匠人。

胜利渡槽。周丽 摄

当你走近渡槽,用手轻轻触摸那略显粗糙的表面时,仿佛能真切地感受到工匠们劳作时的炽热温度。那一道道深浅不一的凿痕,那一块块严丝合缝的拼接痕迹,都是他们呕心沥血的有力见证。他们全然无惧生产条件的落后,不怕重重困难的挑战,只为能够早日解决农田的灌溉问题,群众能够早日吃上一顿饱饭。他们以匠心诠释着对工作的执着坚守、对完美境界的不懈追求。这是对技艺的虔诚敬畏,是对品质的执着捍卫。他们凭借自己的智慧与汗水,铸就了渡槽的辉煌壮丽,使其成为家乡人民的骄傲。

站在渡槽之下,仰望它那高耸入云的庞大身躯,我的心中不禁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感动与震撼。渡槽,它不仅仅是一座冰冷的建筑,更是一种精神的象征、一种力量的凝聚。它代表着家乡人民的勤劳与智慧,代表着他们在艰苦岁月里的坚韧与顽强拼搏。它见证了家乡半个世纪以来的发展与变迁,也见证了匠心精神在这片土地上的薪火相传与发扬光大。

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我们常常在匆忙中追求速度与效率,不经意间忽略了匠心的珍贵价值。然而,这两座渡槽如同一面镜子,让我们重新审视匠心精神的深刻内涵与重要意义。匠心精神,是一种对工作的热爱与投入,是一种在细节中追求卓越的执着态度。它让我们明白,只有用心去感受,用心去做事,才能真正达到至善至美的境界,而那些建造渡槽的工匠,正是匠心精神的最佳代言人,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匠心独运。

家乡的渡槽,是历史的遗迹,是精神的宝库,至今还滋养着近万亩农田。它让我们看到了过去的辉煌与灿烂,也让我们懂得了匠心的宝贵无比;它激励着我们在生活中,无论面对何种挑战与困难,都要秉持着匠心精神,用心去做好每一件小事,用心去经营每一个瞬间。

在岁月的长河中,这两座渡槽或许会逐渐老去,但它所代表的精神将永远光芒万丈。它将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家乡人,用自己的双手,创造出更多的辉煌与奇迹。

让我们永远铭记这两座渡槽,铭记匠心精神,让它在我们的心中永远流淌,成为我们不断前进的强大动力与支撑。

(作者单位:四川省泸州市泸县奇峰镇人民政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