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量稳质升”,我国外贸向好态势进一步巩固

 昵称71627124 2024-05-16 发布于北京

海关总署5月9日发布数据显示,今年前4个月,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13.81万亿元,同比增长5.7%。其中,4月单月进出口3.64万亿元,增速由负转正,同比增长8%。

“今年以来,我国外贸领域的积极因素不断增多,动能持续增强,前4个月进出口增速较一季度加快,规模创历史同期新高,我国外贸向好态势进一步巩固。”海关总署统计分析司司长吕大良分析指出。

“量稳质升”超预期
具体来看,出口方面,前4个月,我国出口7.81万亿元,同比增长4.9%。进口方面,前4个月延续向好态势,进口6万亿元,同比增长6.8%。

“外贸进出口总额(人民币计价)创下了历史同期新高,出口规模创下历史同期次高,表明我国外贸发展量稳质升,量稳主要体现在外贸进出口总量的稳健增长上。”光大银行宏观市场部研究员周茂华告诉《中国报道》记者。

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经济政策委员会副主任徐洪才表示,今年以来,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全球通胀水平依然较高,主要经济体为抑制高通胀,收紧货币政策,加剧了全球需求的收缩。在此背景下,前4个月我国外贸顺差进一步扩大,可谓超出预期。

不仅总量增长,贸易结构持续优化也是我国外贸的一大亮点。前4个月,我国机电产品出口增长6.9%,占出口总值约6成;加工贸易进出口由负转正,增长0.8%;民营企业数量增加10.1%,进出口同比增长10.7%,占我国外贸比重超5成。

随着科技创新持续推动产业创新,前4个月,船舶、电动汽车、工程机械等中国制造、中国创造产品国际市场需求广阔,出口分别同比增长108.4%、28.3%、16.2%。

“前4个月外贸表现良好,反映出全球经济仍具有一定扩张动能,同时也是我国内需稳步复苏,外贸活力足的重要体现,有助于增强市场对全球经济复苏的信心。”周茂华分析道。

值得关注的是,与前4个月的累计情况相比,4月单月的进出口表现均强于预期。其中,以美元计,4月出口增速同比上涨1.5%,扭转了上月下降7.5%的负增长局面。

周茂华指出,4月出口同比增速反弹主要是受海外需求保持扩张,我国外贸多元化结构、新动能增强,以及去年同期基数回落共同影响。进口同比反弹超预期则主要由于我国内需稳步复苏带动了进口需求,加之去年进口的低基数效应推动。从进口商品数量看,我国内需保持复苏态势,主要是国内循环畅通与宏观政策发力,终端需求复苏逐步向中上游传导,工业制造业经营与库存改善,带动企业补库存动能逐步增强。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王孝松推断,二季度出口增速会继续保持较快增长,主要的支撑因素为美国等主要发达国家进入了补库存周期,海外需求旺盛。与此同时,4月全球采购经理人指数(PMI)为50.3%,已连续4个月稳定在荣枯线以上,这一先行指标意味着未来几个月外需状况较好,出口增长仍有潜力。

外部市场需求增大助推进出口数据走高

深度融入全球生产网络,我国与越来越多国家和地区建立起紧密的贸易关系,这也成为我国外贸发展的重要支撑。

从贸易伙伴看,我国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合计进出口6.54万亿元,同比增长6.4%,占进出口总值的47.4%,同比提升0.3个百分点。

“这表明我国与'一带一路’共建国的整体外贸关系越发紧密,贸易和投资潜力正逐步释放。”周茂华说。

从具体国别和地区看,前4个月,我国对东盟进出口2.18万亿元,增长8.5%,排在其后的依次为欧盟、美国、韩国和日本,分别进出口1.75万亿元、1.47万亿元、7287亿元和7030.5亿元,合计占33.7%。此外,对拉美、非洲、中亚五国等新兴市场进出口增速较快,同比分别增长11.7%、7.7%、17.9%。

对比一季度数据,前4个月我国对欧盟、美国、韩国等传统市场维持了回暖向好态势。其中,我国对第三大贸易伙伴美国的贸易总值为1.47万亿元,增长1.1%,占10.6%;对美国出口1.08万亿元,增长2.4%。“在中美两国博弈背景下,我国与美国贸易额同比实现了正增长,表明相关机构正在以各种方式促进中国对外贸易发展,防止'脱钩’,维护全球化成果。”王孝松说。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国世界贸易组织研究院院长屠新泉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根据外贸数据的变化,总体来看,发达国家在我国外贸的比重逐渐下降,而发展中国家的比重不断上升。近些年,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我国出口市场中的占比大概都是在50%左右,已趋于均衡。在他看来原因是多方面的,随着我国产业的持续转型升级,供应链的自主性在不断提高,我们对发达国家贸易的依赖度正相应地减少。

已连续4年保持我国第一大贸易伙伴地位的东盟,今年前4个月,与我国在纺织服装、消费电子等传统领域合作稳中有进,在电动汽车等绿色低碳领域合作快速发展,双方进出口增速高于整体2.8个百分点。随着中国—东盟自贸区建设深入推进,双方经贸合作将继续走深走实。

透过5月6日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发布的全球制造业PMI数据不难发现我国与东盟贸易数据亮眼的助推因素。今年4月,亚洲制造业PMI为51.5%,连续2个月在51%以上,非洲、欧洲和美洲则分别为50.7%、47.7%、49.7%。东盟主要国家中,印度尼西亚、新加坡、菲律宾和越南制造业PMI在50%以上。综合数据变化,亚洲制造业延续温和复苏趋势,恢复力度要强于非洲、欧洲和美洲制造业。

“我国同东盟、美国、韩国之间的贸易都有所增长,一方面表明外部需求回暖,另一方面表明中国产业链供应链强大,能有效供给海外市场。同时还说明我国努力推进贸易发展,积极同贸易伙伴沟通,促进双边贸易发展。”王孝松向《中国报道》记者分析道。

多重挑战下,求新求变

5月14日,美国政府宣布将对包括电动汽车、电脑芯片、医疗用品在内的一系列中国商品加征关税。按照白宫官网,针对中国电动汽车的关税将从目前的25%提升至100%。

以电动汽车为代表的“新三样”产品出口和以跨境电商为代表的外贸新业态、新模式,是推动当前我国出口的主要有利因素。美国以所谓“产能过剩”为由对中国新能源产业发起舆论攻势已持续数月,此次对华加征301关税四年期复审结果落地,坐实了美国以“产能过剩”为名行保护主义之实。商务部回应美方对华商品加征关税称,将坚决反对,严正交涉。

“'新三样’彰显了未来产业的发展趋势,具有强大发展潜力,是对中国技术发展成果的充分体现,在出口增长的同时会提高中国制造在国际市场的声誉,有利于中国产品进一步开拓国际市场。同时,中国'新三样’的发展壮大,不仅能丰富全球供给,缓解全球通胀压力,也将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和绿色低碳转型作出巨大贡献。”王孝松说。

业内普遍认为,美国宣扬所谓产能过剩问题,并使加征关税靴子落地,重点针对的就是我国的新兴产业,面对外部风险,政府和企业需要做好充分的应对准备,在相关领域深耕的同时要更多关注市场多元化等问题。

不仅仅是贸易保护主义,王孝松认为,未来全球经济增长面临多重挑战。世界贸易组织(WTO)日前表示,全球商品贸易在2023年出现30年来第三次下降后,今年将反弹,但反弹速度将比此前预期的要慢。WTO警告说,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和政策不确定性可能会限制贸易反弹的幅度。食品和能源价格可能再次受到与地缘政治事件相关的价格飙升的影响。

不确定性越是上升,越是要求新求变。中共中央政治局在4月30日召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时指出,要积极扩大中间品贸易、服务贸易、数字贸易、跨境电商出口,支持民营企业拓展海外市场,加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

在政策支持方面,今年以来,多部门接连发布了一系列推进制度型开放、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新举措,涵盖民营企业、跨境贸易、金融开放等多个领域,为外贸发展注入活力。

对于接下来的发力方向,王孝松表示,要稳步推进国民经济恢复和健康发展,为对外贸易发展提供扎实的基础。中国企业要不断增强创新能力,产出质优价廉、科技含量高、受世界各国青睐的产品。同时,政府、行业协会、企业也要共同努力,维护传统市场的同时不断开拓新市场。

撰文:《中国报道》记者 陈珂

责编:张利娟

编审:赵珺 徐豪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