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牛人成事的密码是能量

 子玉史院 2024-05-16 发布于陕西
 / 子

决定一个人一生事业高度的往往不是能力、资源、地位,而是身体素质,能量状态,谁的身体素质更好,活得足够久,且能够聚焦能量,谁就能创造更多、更大的价值,而决定一个人身体素质好坏、能量状态的又往往是心态和生活习惯。

司马懿的案例就不提了,那是以时间换空间连续熬死好几任曹魏皇帝最终换来了高平陵政变的反戈一击,掌控了曹魏政权,给司马氏颠覆曹魏建立晋王朝打下了基础。

其实左宗棠和曾国藩的人生也可以从健康的角度切入来分析。在科举和仕途上,曾国藩是相当顺利,虽然秀才考了七次,但后边的路却是相当顺利,不仅于1838年顺利考中了进士,还一路做到了礼部侍郎的高位,三十七岁就已经是从二品的级别,绝对的人生赢家。

1853年,曾国藩又在丁母忧的过程中接受咸丰皇帝的旨意在湖南组建了湘勇,从此走上了书生带兵建功立业的路。

虽然说曾国藩在剿灭太平军的过程中吃尽了苦头,九死一生,但毕竟建立了不世功业,不仅坐上了封疆大吏的位置,手里更是有湘军为筹码和慈禧博弈并暗中发展汉人精英的势力。

也就是说,从职业轨迹上来看,曾国藩的仕途相当顺利,几乎是跑步坐上了封疆大吏的位置,最后还以军功被朝廷封侯,成为汉人精英中的概率事件。

但左宗棠的科举和仕途则完全是反面,虽然前期高歌凯奏,十四岁在湘阴县的童子试中名列全县第一,二十岁时在湖南省乡试中一举中举,名列第十八名,但在会试中却是连续三次折戟沉沙,每次都与进士身份无缘。

为了解决生活问题,左宗棠甚至不得不做了上门女婿,以教书来维持生活,就是后来出山从政,也是以在野的身份从湖南巡抚的幕僚做起的。

但左宗棠还是比较幸运的,因为他毕竟踩中了乱世的点,凭借平定太平军的军功一步步被朝廷所关注,并最终在1860年的时候被咸丰皇帝授予“四品京堂候补”的官衔协助曾国藩办理湘军。

随着军功的持续累积和曾国藩的斡旋,左宗棠最终坐上了浙江巡抚的位置,成为封疆大吏。

成功虽然来得比较晚,但左宗棠毕竟是等到了。而他之所以能稳稳地接住大器晚成这套剧本,又是因为,左宗棠的身体素质相当好,不管在什么位置上,几乎就是连轴转,政事、军事、外交一手抓。

而且,左宗棠后来的功业是直追曾国藩,不仅积累了剿灭捻军的军功,还因为收复新疆的不世军功成为民族英雄。

同时,左宗棠还在兴办洋务、著书立说层面有相当的贡献。这些成就,都是他身体能量的变现。

为什么左宗棠后期能够持续创造成功,就是因为,他身体好,有做事情的条件。曾国藩是1811年出生,左宗棠1812年出生,只比曾国藩小一岁,但曾国藩1872年就去世了,而左宗棠却一直活到1885年。

这就是左宗棠功业能够超越曾国藩的核心原因,他活得比曾国藩时间长,而且精力旺盛

左宗棠的身体素质特别好

图源/剧照

曾国藩在世的时候就曾预言,左宗棠建功立业的日子还在后头呢,而他的依据就是,大清的局面依然复杂,需要能臣来解决问题,左宗棠呢,不仅能力在线,更重要的是,他身体素质好,可以为朝廷排忧解难。

后来,曾国藩早早走了,而左宗棠却是不断建功立业,在西北、东南,都重重打上了自己的印迹。

左宗棠身体好一个是因为他对道家的养生之道深有研究,最重要的还是,这人豁达,心里不装事。而曾国藩不仅本来身体就不好,再加上心机比较重,所以就早早去世。

可见,决定一个人一生事业高度的最重要因素就是,他生命的长度,身体素质

就拿皇帝来说,其身体素质也和国运是深度绑定。秦始皇因为连年透支身体,所以在五十岁那年就驾崩了,导致二世胡亥不堪重负将大秦玩完。

可以肯定,如果始皇的生命周期能够稍微延长,大秦都不至于亡得那么快,因为,始皇的个人能力和威势是完全可以左右局势的。

同样建立大一统功业的隋文帝,其在驾崩前也后悔没有爱惜身体。

仁寿二年(602)八月二十四日,独孤皇后去世,没有老婆的约束,隋文帝从此是放纵自我,同时宠幸宣华夫人陈氏和容华夫人蔡氏,由此导致了身体迅速衰弱,并引发了疾病。

史书非常隐晦的说文帝是“精华稍竭”。隋文帝自己在弥留之际也对晚年沉溺女色是深表悔恨。

杨坚晚年宠溺宣华陈夫人

图源/剧照

可见,对于任何人来说,身体都是根据地

人生有三宝,精、气、神:精是物质;气是能量;神是信息。一个人只有做到生活上清心寡欲,在态度上积极乐观,眼睛少接触一些外界杂乱的信息,才能保证身心的健康。

任何人想要成就一番事业都需要能量的加持,能量的高低将直接拉开人与人之间的差距,而能量却是最难经营的东西,因为这要求人们要在生活、情绪、态度等各个层面都要刻意经营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看看身边那些有所成就的人,哪个看起来不是精神饱满,一副打了鸡血的模样,而弱者满脸都是四个字:情绪内耗。

一个人长期陷入情绪内耗,和自己较劲,同时杂念又太多,这样最消耗气血。有没有这样一种感觉,就是你明明什么也没干,但是却感觉比上班还要累,原因就是,你脑子的杂念太多,消耗了太多能量。

本质来说,人在生活中的大部分场景是不需要思考的,比如,走路、做饭,我们完全可以凭借惯性来做这些事情,将大脑关闭,以节约能量。

但大部分人却都是在走路的过程中想事业,在做饭的过程中纠结人际关系,总之是根本不让大脑歇着。

能量是守恒的,你将它用在了这个地方,那么其它地方的分配就势必会减少。

为什么说有修行的人都是做饭即是做饭、砍柴即是砍柴的状态,就是他能够专注于当下,大脑根本不会空转,浪费能量。

很喜欢董宇辉分享的一个观点:过往不恋、当下不杂、未来不迎。已经发生的事情你总是在大脑中进行回放是根本没有用的,还没有发生的事情你更多只是担心,你唯一可以掌控的就是当下。

《马太福音》中说:“那些手把扶犁频频回顾的人不适合进入上帝王国。”

能够过好每一个当下,那么你的人生也才会有质量。

佛说过去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当下心亦不可得,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过度的情绪内耗不仅会影响一个人的事业,甚至还会影响他的生命长度。刘邦的长子刘肥家族就是典型。刘肥由于在长安受到吕后毒酒事件的惊吓,所以回到齐国后就始终处于惊恐状态中,最终英年早逝。

刘肥家族是妥妥的悲剧

图源/剧照

刘肥的长子齐王刘襄由于在诸吕行动中被功臣派玩弄,与皇位失之交臂,也抑郁而终。包括刘襄的兄弟城阳王刘章,也是因为没有得到赵王的职位郁郁寡欢,英年早逝。

就是汉惠帝刘盈,其死亡原因也是情绪的长期作用。

可见,情绪对一个人的杀伤力是巨大的,轻则引发疾病,重则失去生命。本质来说,大部分人得病都是情绪的长期累积造成的,与饮食质量和居住环境没有多大关系。

为什么佛家的大德高僧能够主导自己的死亡,就是因为,他们已经将自己修的没有情绪了,所以才会完美谢幕。

人最大的本事就是能左右自己的死亡,能够无病无灾轻松离开这个世界是最大的福报。大部分人不是死于意外,就是被病魔折磨而死,本质还是,修行层面的问题。

可见,掌控情绪对一个人是多么的重要。

毁灭一个人的往往不是事情本身,而是当事人因为这件事而产生的情绪,是他们将已经发生过的事情反复拿出来折磨自己,最终抽光了身上的血。这就是心理学上的野马效应。

相反,刘邦这个人却比较心大,即使是经历了彭城之战这样的大败,刘邦也没有陷入被失败的情绪所折磨的泥潭中,而是直接找翻盘的方法。历史对刘邦的评价是:随性,无可无不可...

说白了,这和一个人的心量有直接关系,而心量的大小才是决定一个人吉凶祸福的关键“参数”

但是,只要自己有改变的意识,有些事情还是能够人为调整的,比如:我们可以通过饮食、作息、减少杂念、不内耗、专注等方式来提升、保护自己的能量,也可以通过忍辱和施舍来提高心量。

牛人和普通人之间的差距就在于刻意练习,技术可以通过练习日渐精湛,心态同样可以训练,成为一个百毒不侵的人。

另外,笔者觉得,解决问题最好的办法就是不让问题发生,在养生这件事上,我们是否可以提前出发,建立一套维护身心健康的认知体系,以防健康问题给未来事业造成牵绊。

这篇文章是自己结合历史对生活的一些观点,属于随性发挥,说的不对,还请大家在评论区指正。

笔者的观点是,不能总写一些教条的历史,生活才是第一位的,理解了生活,才能更好的理解历史。

以后在写作的路上会尽量在生活和历史学科中进行切换,做一个营养均衡的人。

写文不易,看完记得点个“”和“在看”。谢谢!
/
推荐阅读:
元朝之亡,大体如此
/
点击下方名片关注我: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