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55年他授少将,2位部下成开国大将,元帅见了他要敬称“老师”

 君临天下100 2024-05-16 发布于湖北

中国近代史中,曾有三所著名的军事院校,保定陆军军官学校、云南陆军讲武堂,以及黄埔军校。三所军校中保定军校的影响力最大,云南讲武堂也培养成不少云贵一带的大人物,不过要说知名度最大的,还是黄埔军校。

尤其在我军发展历程中,黄埔生做出极大的贡献,可惜革命斗争惨烈无比,有诸多黄埔精英牺牲在革命路途中,即使如此,建国后仍有33位开国将帅毕业于黄埔,他们全部来自黄埔前六期,不过黄埔二期只有一人,他就是开国少将袁也烈。

袁也烈是湖南洞口县人,1899年生于当地一个叫袁家珑的小村子,他之所以走上革命道路,与主席有一定的关系。说起来袁也烈与主席既是湖南老乡,又是湖南一师的校友,1921年袁也烈考入一师时,主席早已毕业,不过作为优等生的他被返聘为一师的教员。

主席就借助这个机会,在湖南一师教评我党主张,宣传进步思想,深受学校师生的喜欢,袁也烈也是其中之一。在主席引导下,他开始阅读《新青年》、《湘江评论》等进步书刊,积极投身马列思想的研究活动中。

1924年袁也烈从一师毕业后,决心弃笔从戎,考入桂军军官学校。可惜这所军校旧军阀气息浓厚,思想封闭,甚至不允许学员之间进行进步思想的讨论。而此时刚刚成立的黄埔军校却截然相反,正是他向往之地,于是袁也烈参加了我党外围组织“火星社”。

1925年袁也烈联合二百多学员,以“火星社”成员为骨干,发动起义,一起投奔黄埔军校,被编入第二期。后来袁也烈毕业后,被留校任教,当过林彪的指导教员。北伐时期,袁也烈担任叶挺独立团第一营营长,林彪编入一营当见习排长,袁也烈非常照顾这名学生,将自己的战斗经验传授给他,此后多年林彪一直谨记这份恩情,建国后还会敬称他一声“老师”。

南昌起义爆发后,袁也烈担任25师75团3营营长,当时他的警卫员就是粟裕,而后来的开国大将许光达也在他手下当排长,其实除了林帅和这两位大将,当过他部下的我军名将还有不少,但为何他却仅授少将呢?

1930年袁也烈跟随红八军北上向中央苏区转移时,途中遭遇敌袭,袁也烈身负重伤,被送到上海接受治疗。1931年5月,在他伤愈打算返回苏区前夜,突然住所闯进一些英国巡捕,将他逮捕后移交给国民党当局。虽然他没有暴露身份,但还是以“危害民国”的罪行判处五年刑期。

后来刑满释放找到党组织后,袁也烈还要接受北方局的调查,而这几年,正是我党、我军迅速发展时期,此前他的一些部下,在苏区斗争和长征中幸存下来的,都成为军中高级将领。而袁也烈却一切都要从头来,以至于抗战胜利后才担任渤海军区的代司令员。

新中国成立后,担任华东海军司令员的袁也烈获授少将军衔,在开国少将中,没有人的资历可以与他相比。熟悉他的人都觉得袁将军的授衔低了,但他谦虚的说:这么多年一路走来,不知有多少战友在我的身旁倒下,而我还能活到现在,相比他们,我已经是非常幸运的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