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科普|得了房颤怎么办?别忘了中医治疗

 瓜爷耶 2024-05-16 发布于湖北

原标题:科普|得了房颤怎么办?别忘了中医治疗

78岁的邓老先生,退休前是上海某著名高校的计算机老师,朋友很多,其中不乏知名的医学专家。前几年他得了房颤,心慌心悸明显,四处就诊,最终在某三甲医院做了房颤消融手术,手术后1年多,房颤复发了,于是再次做了房颤消融手术,发作情况少一点了,但仍然时不时有心慌、心悸等发作。去年夏天,在朋友介绍下,他来到了岳阳医院心内科,医生详细了解了他的病史和检查资料,又做了脉诊和舌诊,考虑是心悸-肝郁气滞型,开具了一副以经典方剂“逍遥散”为基础的中药,服药1周后症状就明显缓解,继续用药后,房颤几乎没再发作,朋友们都啧啧称奇。实际上,中医对房颤的治疗确有独到之处,虽然并不是所有病人中医治疗的效果都这么神奇,但在确诊房颤后,除了西医治疗,可以尝试尝试中医,可能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中医是怎么认识房颤的?

在中医理论中,房颤是“心悸”“怔忡”的一种,其病位在心,病机复杂多样,但主要与脏腑功能失调、气血不畅、痰瘀内阻等因素有关。

脏腑功能失调指的是房颤与心肝脾肾等脏器功能失调有关,导致气血紊乱、痰浊内生,这些病理变化进一步影响心脏的正常运行,最终引发房颤的发生。中医强调气血平衡对于人体健康的重要性,房颤的发生与气血不畅密切相关,包括气滞血瘀、心血不足等病理状态,这些病理变化可能导致心脏功能受损,从而引发房颤。此外,痰瘀内阻也是导致房颤发生的一个重要因素。痰瘀内阻可能由情志不畅、饮食不节、外感风寒等多种因素引起,进而影响心脏的正常运行。

中医怎么治疗房颤?

在中医治疗中,房颤的治疗原则主要包括调和阴阳、安神定悸、活血化瘀、益气安神等。具体治疗方法包括针灸疗法、中药调理等。中医治疗房颤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辨证施治:中医治疗讲究辨证施治,即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体质等因素来制定治疗方案。针对房颤患者,中医通常会根据其脉象、舌苔、面色等症状来判断其病因病机,然后选用相应的中药方剂进行治疗。

2.安心养神:对于伴有心悸、面色无华、神疲乏力、易惊醒等症状的房颤患者,中医会采用安心养神的方法进行治疗。常用的中药有酸枣仁、柏子仁、远志等,这些药物能够养心安神,缓解患者的症状。

3.振奋心阳:当房颤患者伴有胸部疼痛、形寒肢冷、动则尤甚、遇寒加重等症状时,中医会采用振奋心阳的方法进行治疗。常用的中药有桂枝、附子、干姜等,这些药物能够温通心阳,改善患者的症状。

4.活血化瘀:对于房颤患者伴有胸部如针刺疼痛、舌质暗紫有瘀斑瘀点等症状时,中医会采用活血化瘀的方法进行治疗。常用的中药有桃仁、红花、丹参等,这些药物能够活血化瘀,缓解患者的症状。

5.针灸治疗:针灸也是中医治疗房颤的一种常用方法。通过刺激相应的穴位,可以调节心脏的功能,改善心脏的电生理活动,从而达到治疗房颤的目的。常用的穴位有心俞、内关、足三里等。

6.推拿按摩:推拿按摩可以促进血液循环,缓解心脏负担,改善心脏功能。对于房颤患者来说,适当的推拿按摩可以作为一种辅助治疗手段。

需要注意的是,中医治疗房颤的效果相对有限,不能单纯依赖中医治疗。对于病情严重的房颤患者,还需要联合使用西药控制心室率、恢复窦性心律、改善血液循环等,必要时也可以通过导管消融等手术治疗。此外,患者还需要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心态,避免过度劳累和精神紧张等诱发因素。

针灸如何治疗房颤?

针灸治疗房颤是一种中医传统疗法,它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来调节人体的气血和脏腑功能,从而改善房颤的症状。我们在针刺麻醉和针灸治疗房颤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证实了其改善房颤症状、减少房颤发作的作用。

现代医学研究发现,针灸的主要作用包括:控制心率,针灸可以通过刺激心脏和相关穴位,调节心脏的节律,降低患者的心率,从而改善心悸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抗心肌纤维化,针灸能够改善心肌微环境,促进心肌细胞修复和再生,减少心肌纤维化的程度,有助于控制房颤的发作;在减轻心理压力方面,针灸具有调节情绪的作用,可以促进患者的放松与舒缓,减轻心理压力,提高患者对抗房颤的能力。

穴位选择:内关穴,位于前臂掌侧,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具有宁心安神、理气止痛等功效,常用于治疗胸闷、心悸、胸痛等病症。神门穴,位于手腕内侧横纹处,适用于所有房颤症状患者。心俞穴,位于第5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处,同样具有宁心安神、理气止痛等功效,常用于治疗心痛、惊悸、失眠、健忘等病症。郄门穴,位于胸部,在第5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4寸,具有活血调经、宽胸理气等功效,常用于治疗胸痛、心悸、心烦等病症。厥阴俞穴,位于第5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处,具有温阳益气、平抑肝阳等功效,常用于治疗腹胀、腹痛、黄疸等病症。极泉穴,位于腋窝顶点处,可缓解因心脏房颤而产生的胸部疼痛和闷胀。膻中穴,位于胸口两乳头连接线的中间位置,可缓解因心颤引起的胸闷气短。

需要注意的是,针灸治疗房颤应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进行,确保针灸的准确性和安全性。同时,针灸治疗房颤的效果因人而异,需要结合患者的具体病情和体质来制定治疗方案。此外,针灸治疗房颤通常作为辅助治疗手段,需要与其他治疗方法相结合,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如何预防房颤?

中医追求治未病,预防大于治疗,预防房颤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保持健康的生活习惯:包括勤锻炼身体,如打太极拳、养鱼、种花、散步、保健操、练气功等,避免久坐不动。同时,控制体重,增加有规律的体力活动,保持健康体重,因为肥胖会增加心脏负荷,进而增加房颤的风险。

2.保持良好的心态:保持开朗心情、轻松平和的心态对疾病的预防和治疗很重要。过度紧张尤其容易诱发心律失常,因此要学会释放压力,保持心理健康。

3.饮食调整:采用低盐、低脂饮食,减少动物脂肪的摄入,如猪油、牛油、动物内脏等,适量摄入植物油,如茶油、橄榄油等。多吃清淡、营养丰富的食物,如新鲜的水果、蔬菜,如牛奶、鸡蛋、苹果、橘子、白菜等。避免过量摄入咖啡因等刺激物,如咖啡、茶、苏打水和巧克力等。

4.戒烟限酒:吸烟和饮酒都会增加房颤的风险。尼古丁是心血管刺激物,会短暂加快心跳,加重房颤危险。而饮酒会导致身体脱水、提高应激激素水平,增加房颤危险。因此,戒烟和限制酒精摄入量对预防房颤非常重要。

5.控制慢性病:糖尿病患者通过运动、控制饮食、药物等方法使血糖达标。冠心病患者要控制好血脂水平,防止心肌梗死的发生。这些慢性病的控制对于预防房颤也非常重要。

6.注意药物使用:某些药物会含有多种刺激物会诱发房颤,还有些药物相互间会作用也会诱发房颤。因此,在使用药物时要遵医嘱,避免滥用药物。

7.定期体检:定期进行体检,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及时发现并治疗可能引起房颤的疾病。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只是一些常见的预防房颤的方法,并不能完全保证不会发生房颤。如果您有房颤的症状或疑虑,建议尽快就医并接受专业医生的诊断和治疗,中西医结合是治疗房颤的有效方法,在注重西医治疗的基础上,不要忘了尝试中医治疗。

作者: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 崔海明

(崔海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