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鲁迅小说《祝福》中的环境描写

 810的老好人 2024-05-16 发布于广东
鲁迅小说《祝福》中的环境描写小说中是少不了环境描写的,虽说其在内容含量上占的比重并不大,却能起到很重要的作用。无论是渲染氛围、暗示或升华主题,还是突出人物、丰富情节,都可见其存在价值。人们习惯将小说中的环境分成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其实是没太大的必要的,因为小说的环境必然跟其中的人事关联,或提供时令信息、场景情况,或展现时代背景、生存状态,不管是自然环境,还是社会环境,两者往往相互依存、不必分割的。以下说说鲁迅小说《祝福》中的环境描写。(一)文章开头就有这个环境描写:旧历的年底毕竟最像年底,村镇上不必说,就在天空中也显出将到新年的气象来。灰白色的沉重的晚云中间时时发出闪光,接着一声钝响,是送灶的爆竹;近处燃放的可就更强烈了,震耳的大音还没有息,空气里已经散满了幽微的火药香。单从文字层面而言,这些文字给我们展示了旧时代村镇在年底送灶时的环境氛围,其中有自然环境(比如晚云),也有社会环境(比如爆竹),很明显,它们并没有分割开来,而是融合为一,从声、色、香三个感观维度给我们一种热闹的感觉,这种感觉很容易让我们上了年纪的人代入当年过年时的情景,总有一些欢乐而向往的感受。但当我们把这一处环境描写套入作品主题中后,我们会觉得格格不入。我们不管将这些文字当作社会环境还是自然环境,都很难将其纳入符合悲剧主题的描写中去,甚至包括下文中写鲁镇人准备祝福大典时杀鸡宰鹅、香烛祭拜的场景描写,都有着太多欢乐的色彩了。这时候我们就得想起来,有一种表现手法叫做'欲抑先扬',结合主题一看,我们就知道不是鲁迅先生写错了氛围,而是他有意为之,用欲抑先扬的手法来达到反讽的效果。鲁镇的热闹氛围和祥林嫂在这一夜中死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人物命运的悲哀会显得更加沉重。读完整篇小说再回过头来再读这些文字,在心理上就会变得很难接受了。而且,鲁迅先生在这些描写中,倒也不是完全地描写欢乐,在其中也是作了一些主题暗示的,如'旧历的年底毕竟最像年底','最像'一词,就很有意味,'像'与'是'是不同的,很明其中意味着鲁迅先生对这'年底'是不认可的;如'灰色色的沉重的晚云'中'灰白色''沉重'虽是当时的自然之景'晚云'的描写,却充满了暗示,与主题是有相关性的,已在读者心头印下阴影。(二)小说中又有这个环境描写:天色愈阴暗了,下午竟下起雪来,雪花大的有梅花那么大,满天飞舞,夹着烟霭和忙碌的气色,将鲁镇乱成一团糟。我回到四叔的书房里时,瓦楞上已经雪白,房里也映得较光明,极分明的显出壁上挂着的朱拓的大“寿”字,陈抟老祖写的;一边的对联已经脱落,松松的卷了放在长桌上,一边的还在,道是“事理通达心气和平”。我又无聊赖的到窗下的案头去一翻,只见一堆似乎未必完全的《康熙字典》,一部《近思录集注》和一部《四书衬》。这些文字中,前一截到'瓦楞上已经雪白'可作为自然环境的描写,后一节可作为社会环境描写。乍看起来,这种分明很有好处,前者以自然景象渲染阴冷、沉重的气氛,后者以四叔书房的破落境况和书籍暗示封建社会的没落和顽固。实际上我们仍然不需要作这样的区分。祝鲁镇祝福之时,天下起了大雪,在'烟霭和忙碌'中'将客镇乱成一团糟',这又怎能只是自然环境的描写?它仍然蕴着社会活动因素,这种糟糕是与当时社会状态的糟糕相一致的。它不仅起到压抑人心的作用更是暗示着封建社会的吃人属性,暗示着'祝福'的热闹的虚幻性,于是就与后者关联起来,通过四叔家对联的脱落,让读者感受到四叔家也是糟糕的,也已经在没落了。而四叔作为封建礼教的维护者,仍然在顽固地坚守旧礼教,我们通过其书房中的《近思录集注》《四书衬》就可以感知到,完全可见其顽固性。鲁迅先生并不对其多加肯定,实际上他是反感的,这反感就可从前一截的环境描写中看出,也可以从对联的脱落中看出(如果深究,我们当知道'事理通达心气平'这一下联的上联是'品节祥明德行坚定',鲁迅先生让它掉下来,说他不是别有用心我们也不信啊!)而'事理通达心气平和'却正好与四叔后面骂祥林嫂是谬种——死在祝福时——形成对比,造成反讽的效果。(三)小说中还有这个环境描写:冬季日短,又是雪天,夜色早已笼罩了全市镇。人们都在灯下匆忙,但窗外很寂静。雪花落在积得厚厚的雪褥上面,听去似乎瑟瑟有声,使人更加感到沉寂。这些文字又是社会环境与自然环境交融的描写。雪天阴冷,夜色昏暗,带给人的感觉是很不好的,“笼罩”一词更是有着封闭、强压的意味。这处描写不仅为下文'我'的百无聊赖和对祥林嫂的回想铺垫、渲染了凄冷的氛围,落实了悲伤的笔调,也是呼应上文祥林嫂之死,让人在这样的环境中感到沉重难当。这处描写,照应了祥林嫂的悲剧命运。祥林嫂之死,固然是因为在大雪天中不堪寒冷而冻死,也是因为寒冷的世俗人心之恶使她失去了生的信念。这处描写还有一组对比:'人们都在灯下匆忙,所但窗外很寂静。'显然,祥林嫂之死对鲁镇人来说,并不是什么重要的事,并没有在鲁镇引起太大的波澜(最多也只是增添了鲁镇人的一些谈资和谩骂)。他们还是为着祝福之事而匆忙。这看似热闹的场景却反衬出人心之冰冷,在礼教的薰染之下,他们毫无知觉,丝毫没意识到他们无意之中也成为戕害祥林嫂的帮凶,而他们其中一些人也将受到戕害,他们把他们的幸福寄把于老天的护佑,所以,他们的祝福是虔诚的,所以整个过祝福的过程是热闹的,足以让他们忘记外面世界的寂静。所以鲁迅先生又加上了一句描写:'雪花落在积得厚厚的雪褥上面,听去似乎瑟瑟有声,使人感力加或得沉寂。'更进一步渲染了落雪的沉寂,加重了读者沉重的感受。这些描写,同样对突出主题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四)小说的最后一段也是环境描写:我给那些因为在近旁而极响的爆竹声惊醒,看见豆一般大的黄色的灯火光,接着又听得毕毕剥剥的鞭炮,是四叔家正在“祝福”了;知道已是五更将近时候。我在蒙胧中,又隐约听到远处的爆竹声联绵不断,似乎合成一天音响的浓云,夹着团团飞舞的雪花,拥抱了全市镇。这段主要是社会环境的描写,浓云和雪花的描写算是自然环境,但也融入了社会生活因素,不属于独立存在。这里写的是四叔家祝福的情景,从视听角度来呈现其热闹,极响的爆竹声在后半夜里打破了寂静,也惊醒了'我'。但这爆烛竹声跟祥林嫂又有什么关系呢?可能在四叔他们看来,这爆竹声是神主的,它终将驱散一年的不顺,驱散祥林嫂之死带来的晦气,而带来天地圣众的祝福,让他们在新的一年里能行好运,能继续他们的生活。活着的人就活着吧,谬种们就都消失吧!不管是四叙也好,还是鲁镇人也好,日子总还是要在祈祷中过下去的,能过好当然好,能维持现状也不错,那些被污辱与被损害的人,只要不是他们自己,又有什么重要的呢?甚至有意无意之中,他们也对其踢上一脚又何妨?这些祝福的热闹跟祥林嫂已经无关了,因为她她已经死了。她死在祝福之际,这事在鲁镇引起的一点骚动在这爆竹声中定是荡然无存了的,剩下的只有联绵的爆竹声'似乎合成一天音响的浓云,夹着团团飞舞的雪花,拥抱了全市镇'。于是似乎鲁镇人也应该祝福而得福了。这结尾好像让人很安适,当然也就显得很合理。只要我们忘却封建礼教和卫道士及其帮凶们对人们的戕害,只要我们忘却这没落的封建社会中像祥林嫂这样悲剧的命运的人不知凡几,只要我们忘却旧中国后来遭受更多的污辱与侵害,那么就合理了,就安适了。这样的话,我们就不会说这处结尾的环境描写是以热闹、安祥反衬死寂、沉重,是鲁迅先生'哀其不幸'的反讽了。你看,多和谐啊!和谐得'我'也从祥林嫂的回想中摆脱出来,变得'也懒散而且舒适,从白天以至初夜的疑虑,全给祝福的空气一扫而空了。'我'况且如此,鲁镇人只会更幸福了,'天地圣众歆享了牲醴和香烟,都醉醺醺的在空中蹒跚。豫备给鲁镇的人们以无限的幸福。'他们定是有福的,他们之中定是不会出现一个'众人皆醉我独醒'的异类的。他们定是不知道鲁迅先生在他这热闹而美好的文字里面是蕴含着无比的悲伤与焦灼的。整体感知《祝福》的环境描写,其中并没有截然分明的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的区分,两者是自然融合的,对小说的伟大成功起到了辅助和推动的作用,鲁镇的热闹(以爆竹来突出)和天气的寒冷(以雪花来突出)形成对比,它们又在整篇小说中形成首尾的呼应和前后的照应,增强了小说的讽刺性,丰富了作品的内涵。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