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孩子的“起跑线”如何,取决于父母的这4个条件

 舒山有鹿 2024-05-16 发布于广东

1715832293731.png

有一个说法: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何谓“起跑线”?说得直白一点,就是所处的阶层。有的人,站在山谷看风景;有的人,站在山腰各种窥视;而有的人,站在山峰俯视一切。

所站的位置不同,所看到的风景,所拥有的眼界,就不一样。后边的人生和命运,也存在极大的差距。

为什么现代的父母要“鸡娃”?就是通过砸资源,去培养孩子,希望孩子可以在同龄人当中鹤立鸡群,尽量向成功靠近。

砸资源,本质不也跟孩子所处的阶层有关吗?有资源的阶层,肯定不会穷。而没有资源的阶层,通常都比较困窘。

孩子的“起跑线”如何,基本上,取决于父母的这四个条件。

1715832199815.png

条件一:所接触的“教育”资源。

只要涉及“起跑线”,不可避免的,都要谈到“教育”。教育,从古至今,都是稀缺的资源。以往如此,今时今日也是如此。

对此,你肯定不理解,在今时今日,为什么教育也是稀缺资源呢?因为教育资源,也分“三六九等”。

偏远农村的教育资源,肯定比不过城市的教育资源。城市的教育资源,肯定比不过一般省会城市的教育资源。

一般省会城市的教育资源,肯定比不过北上广深的教育资源。广深的教育资源,肯定比不过北上的教育资源。

基本上,我们能接触什么样的教育资源,都可以对号入座了。越是大城市,所拥有的教育资源越丰富。越是穷地方,所拥有的教育资源越匮乏。

接触的教育资源越高级,取得成功的几率越大。反之,取得成功的几率越小。有文化,跟没文化,在这年头,差距很大。

1715832090291.png

条件二:所秉持的“家庭理念”。

教育,分为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学校的教育,另外一个方面是原生家庭的教育。前者教育孩子读书、考试,后者教育孩子为人、处世。反正,各种侧重。

一般来说,原生家庭的教育如何,都跟父母的三观、格局、理念有关。而这一切,都取决于父母所处的阶层。

高产的家庭教育,跟中产的家庭教育不一样。中产的家庭教育,跟低产的家庭教育也不一样。

高产重视的,是思维逻辑、人性心理的培养;中产重视的,是内卷竞争、赚钱谋生的培养;低产重视的,是善良老实、乖巧憨厚的培养。

原因在于,高产都是管理层次的精英,他们的格局,让他们重视思维逻辑,人性心理。中产都是卷王,他们的认知,让他们重视内卷竞争。

至于说低产,怎么说呢,由于他们没得选,所以不得不教育孩子老实善良。 

一个家迟迟 兴旺 不起来,多半是这5个原因,早点纠正少走弯路

条件三:所拥有的“关系”。

人情社会,本质就是关系社会,人与人之间讲人情世故,就是为了拉关系。谁拥有的关系更高级,谁就能轻松胜出。

有点经历的老江湖,应该都知道,在医疗资源紧张的时候,要想去医院找个床位,都需要拼关系。有关系,自然就有床位。没关系,有钱也找不到床位。

有钱有渠道,那钱就是有用的。有钱没渠道,那钱就是没用的。就跟投资一样,你没关系,只能被人割韭菜。你有关系,才能接触到发财的路子。

就拿“大学毕业生”举例子。A的爸爸是领导,那A自然前途似锦,哪怕能力一般,也问题不大。B的爸爸是穷人,那B自然处处受阻,英雄无用武之地。

你肯定会说,这个世界怎么如此不公平呢?其实,这并非不公平,而是“强者通吃,弱者被吃”的潜规则,一直在运转。

不论我们是否接受,人类社会,一直遵循“弱肉强食”的一套。有关系,才有资格成为强者。没关系,就只能跟贫穷沾边。

父母离开之后,家中发生这些怪事,会逐渐走下坡路

条件四:父母对于孩子的“陪伴”。

上边谈到的那三点,都跟钱财、物质有关。这里谈到的“陪伴”,跟人之情感有关。

只有钱财、物质,而没有情感,人格就会存在缺陷。反之,只有情感,而没有钱财、物质,人格也会存在缺陷。

也就是说,钱财、物质,跟人之情感,是同样重要的。对于孩子来说,关键的情感,莫过于父母的“陪伴”。

有多少父母,可以陪伴在孩子的身边,给予孩子一定的温暖和爱意呢?少之又少。

一部分父母,需要外出打工,让孩子成为了留守儿童;一部分父母,没啥文化,也不懂爱意的表达;一部分父母,动不动就打骂孩子,没有什么好脾气。

留守儿童,命运是悲催的;脾气暴躁的父母,只会培养出性情暴戾的孩子。是幸福,还是悲剧,因果从一开始,就种下了。

文/舒山有鹿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