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十二时辰养生法|午时:调食少息养心气

 海天一色天龙 2024-05-16 发布于广东

图片

【开栏语】

十二时辰养生法源于中医经典《黄帝内经》,强调人体本身就是一个讲究和谐与平衡的系统,五脏六腑皆有神明,如果偏离了它,就会生病。人体内的经气就像潮水一样,会随着时间的流动,在各经脉间起伏流注,且每个时辰都会有不同的经脉“值班”。古代中医养生学家根据历代百岁寿星的养生经验,顺应经脉的变化,将良好的生活方式与规律作息相结合,制定了一日十二时辰养生法。明代石室道人称之为“二六功课”,清代养生学家称之为“十二时无病法”。所以,十二时辰养生法是我们先人延年益寿的传统方法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栏目将推送广东省名中医池晓玲教授有关十二时辰养生方法的相关内容,结合不同的季节、节气,指导广大民众开展日常的养生保健及防病祛疾,共同探索如何在日常生活中把握养生的黄金时刻,以实现身心的和谐与健康。

午时指11-13时之间的时段,正如《说文解字》所言,午有“阴气逆阳,冒地而出”之意,古代也有“午时一阴生”的说法。

图片

图片

在自然界,午时阳气由盛至极、阴气初生渐侵,正是天地阴阳之气交汇的时候,也是养生的重要时刻。

在人体内,午时正值心经当令,也是心脏功能活动最活跃的时候。中医认为,心脏有两大功能:①藏神明,如《素问·灵兰秘典论》所说:“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心脏统管全身的精神、意识和思维活动,心气充沛,则精神焕然、意志坚定、思维灵活、判断准确,而睡眠节律正常有度。②通血脉,如《素问·痿论》提到:“心主身之血脉”,心脏能够配合其它脏腑的功能活动,推动血液,输送全身。心气充沛,则全身脉管通畅、生化有源,宿毒可去、瘀血可化。因此,在心经当令的午时,护养心气是非常重要的。

那么,午时养生应该如何进行呢?

首先,午餐宜种类丰富且不宜过饱。

图片

午时自然界气温接近一天中最热的时刻,人体腠理络脉舒张,气血外行而脾胃功能减弱,因此进食午餐时宜固护脾胃,否则容易出现气血停留脾脏和胃腑,从而减弱心脏功能,也可能因为胃脘部胀满、中焦失调而影响体内阴阳气机交汇。

具体可参考民间“三口菜一口肉”的做法,即3份蔬菜、1份肉类、1份主食、少量水果或清汤。蔬菜宜选择不同颜色的高纤维蔬菜,如青菜、茄子、胡萝卜、菠菜、芹菜、青椒等;肉类以含丰富优质蛋白的鱼、鸡胸肉为首选,其次是虾、瘦肉、牛肉等;主食最好以米、面食为主,要保证下午体力充沛;水果或汤水则以滋润口咽为目的,少量进食就可以了。

午餐慢嚼细咽、避免过饱,也是非常重要的养生原则。

其次,午时宜放松少耗神。

图片

《灵枢·本神》提到:“所以任物者谓之心”,说明考量辨物、思虑劳神,也会损耗心气,影响心脏发挥其功能。在心经当令的午时,宜稍作放松,不宜过度用脑耗伤心气。

因此,建议在午时放下书本、暂停伏案劳神、清空纠结思虑的情绪,放松脑袋去享受一段悠闲惬意的午间时光。

有些朋友可能认为玩游戏、刷新闻、看视频不需要用脑,殊不知,这种在短时间内被“灌输”进大量信息、图片、视频且不断刺激精神兴奋的状态才更“烧脑”,也更加容易耗损心气。

对于午间仍处于大脑兴奋状态者,可以一边缓慢散步,一边自行按摩神门穴,以起到补益心气、安定心神、舒缓情绪的作用。

神门穴位于腕横纹尺侧端、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凹陷处。简易取穴为:从小指延伸下来,到手掌根部末端的凹陷处,与手腕横纹处交叉便是。操作方法为:以拇指按压此穴,左右每穴每次各2分钟。

最后,午休片刻养心气。

图片

午时为一天中阳气最盛的时刻,中医称为“合阳”,对人体来说,此时应“少息所以养阳”。

少息包括站立、静坐、或者午睡片刻,一方面可以避免动摇阳气,起到敛养心气的效果。另一方面心体安宁,有助阴气涵养,以与阳气更好交汇。其中最推荐静坐与午睡。

对于上班族,缺乏午睡工具,可找一个安静的环境,背靠椅子静坐片刻。注意身体尽量端直,头到肩、腰放松,双手可略作“握固”(四指环包拇指,呈微握拳状态)放于大腿,双脚平放在地,闭目敛神,呼吸平缓,保持5-15分钟。

对于有午睡床铺枕具的人,则建议享受“午觉”。午睡环境应避免冷气太过,注意肚腹保暖以防寒邪;睡姿取头高脚低、右侧卧位为宜,可减轻心脏负担。午睡时间一般以30-45分钟为宜,最多也不超过1小时。

专家简介 
图片
池晓玲
图片

广东省中医院肝病科学科带头人、学术带头人,广东省名中医,岭南名医,主任中医师,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第六批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广东省首批名中医师承项目指导老师,广东省中医师承“薪火工程”指导老师,广州市优秀中医临床人才研修项目指导老师,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专家,中医哲学访问学者,国家中医肝病重点专科协作组组长。

兼任九三学社中央科普工作委员会委员,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新药评审专家,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评审专家,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肝病专委会副会长及方药量效研究专委会副会长,中华中医药学会肝胆病分会副主任委员及方药量效研究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民族医药学会肝病分会副会长,广东省中医药学会肝胆疾病健康促进专委会主任委员,广东省药学会中医肝病用药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广东省医学会感染病分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保健协会首席专家顾问、广东省保健协会健康服务示范基地首席专家等40多个学术任职。

从事中医临床研究工作40余年,坚守中医原创灵魂,继承不泥古,创新不离宗,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方法推进中医肝病的传承发展,创立多维立体系列疗法体系及其创新性学术思想,建立以辨证论治为主导的“预测-预防-治疗-康复-保健”一体化的肝病防治模式,疗效显著。擅长中医辨证施治、中医心理治疗、情志疗法、中医外治法、药膳食疗、养生保健,提出并实施中医多维立体系列疗法体系治疗肝病,包括病毒性肝炎、肝纤维化、肝硬化、脂肪肝、酒精性肝病、药物性肝病、自身免疫性肝病等。


图片

供稿:池晓玲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
张朝臻  谢玉宝
执行编辑:王军飞
审核校对:张靓雯

责任编辑:宋莉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