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网飞《新生》烂尾?3大bug从“全员恶人”到宣传教育片

 芸淡风倾 2024-05-16 发布于新疆
坚持原创的1005篇 国产剧的观众,太卑微了。

一共10集,终于大结局。
可以敞开聊,不担心剧透了。
原著小说《费可的晚宴》也很短,不到半小时我就看完了。
刚好谈谈小说影视化改编的变动,以及我每天一集,直到看完大结局的感想。

开播第一天,我在推荐的同时,也写了我当时的预期:
能看,持观望态度,优缺点都非常突出。
网飞首部内娱悬疑《新生》:将反诈剧本杀进行到底

优点就不再重复了,毕竟这年头能看,能写,能讨论,有热度的7分往上国产剧,真不太多。
我综合还是给到7分多点。
上8分困难。

第一个bug,整体故事的割裂,逻辑不顺。
电视剧开头剧情很简单,甚至切入的非常生硬——
现在就算看结局,明白团队想要首尾呼应的意图,甚至应该说是为了这个结尾,设计了暴风雪山庄的密室模式。
还是莫名其妙,逻辑很难自洽。
明明已经拿下费可,自家报仇带着所有受害人,是图大家合伙作案,可以分担罪责(并不会)?
还是非要一起替天行道,才能证明自己的行为,有多么正义和正确?
这个巨大的bug,我唯一的想法,就是,可真方便把所有犯错之人,一锅端。
证人证言证据一条龙都齐全了。
因为小说并非如此。
这一场晚宴的幕后筹划人,并非受害者的任何一个,而是费可本人。
这样想,是不是合情合理多了。
包括说出你的受害故事,就返还受损金额,来自加害者本人,是不是更合适?
再说第二个bug。
费可的人设和性格的大改动。
小说里的费可,没有什么值得同情的地方。
尤其是依靠坑蒙拐骗,让别人家破人亡的方式走上人生巅峰。
他所有行为,包括反转,出发点只有一个,他自己,为了自我实现的需求。
可以说一步一步,实现马斯洛需求理论。
从温饱,到成功,到亲密关系的拿捏,到彻底财务自由的金融巨鳄,到最后,自我实现。
是的,自我实现。
他召集所有受害者并给与比当初骗来的钱更为丰富的补偿,并不是所谓的良心不安,良心发现,而是为了自己最后的满足。
他已经名利双收,物质和资源带来的享受,边际效应已经递减到很低的状态,相信小说里费可的年纪(人过40)该享受,该造作,胡作非为的也享受得差不多了。
虽然腻了,淡了,但绝对没有到,反思自己人生的地步。
他从头到尾,都不认为自己有错。
因为这些人都想从他身上获取些什么,那就利用人性的阴暗和贪婪,让他们付出代价,他认为这是合理的。
这个状态,本该延续到最后。
他之所以想要弥补的转折点,其实是他得了绝症,命不久矣,再有钱折腾,也没用。
思考人生最后的时光,如何得到最大程度的满足时,他的补偿行为更像是一种成为造物者主宰他人命运的快感:
我能让你们一夜跌落谷底,我也能让你们重回更高的巅峰,
我可以随心所欲改变你们的生活。
我可以让你们一辈子更加忘不掉我的影响。
这种极端的自私自恋自我主义,电视剧上感受不到。
因为一些很极端的诈骗手段,已经被修改为,更健康清洁的版本。
诚然,国产剧终于有个处于灰黑色地带的男主,且他的过往经历,多少都带点无奈,编剧努力让他看起来,不是那么绝对的坏的诈骗犯。
所以,仔细分析一下,这个人整个人生也处于一种人生逻辑混乱的状态。
不管三观歪不歪,他的行为,是没有一个一以贯之的状态和方向的。
为了报复小三上位的继母和同父异母的兄弟,替考故意考低分,还被抓,失去保送资格和5年延迟上大学这件事,他的动机,根本不符合一个寄人篱下的高智商将成年的孩子的选择。
尤其是他后期,智商在线,时间管理在线,就证明随便努努力,也不至于这么傻地同归于尽。
所有受害者都不无辜这件事,倒是保留下来,虽然情节改得阳光了一些。
总体上,4个受害者的人设和故事反转,还算流畅,合理。
小说很明确地传达出“全员恶人”,至少也是“全员不无辜”的设定。
虽然不提倡受害者有罪论,更不求完美无瑕的受害者,但是小说对人性阴暗面展示的比较直白,下限低。
说白了,费可的行为,只能说苍蝇不叮无缝的蛋。
人能控制自己的欲望,至少不会这么轻易地万劫不复。
也看得到,每个人的视角里,都会不由自主,美化失败和不堪,洗白自己,费可也不例外,所以他没有真正意义上的负罪感。
电视剧,就多少有些别别扭扭,含蓄。
坏也不敢明目张胆地,彻头彻尾地坏,所谓的人性两面,其实也很没说服力。
费可,整体观感,就是有复杂,有矛盾,有冲突,有无奈,但都不多,也不深入,不算好。
就是不单薄,不简单粗暴的坏而已。
当然,结局直接上教育价值,不管是谁,犯错就得认罚,不是不报,时候未到。

第三个bug,就是周依然这个记者角色。
就最终呈现来看,存在得十分生硬,可有可无,加上她这个演绎方式,没什么代入共情感,实话说,井柏然比她生动太多了。
冷静,内敛,藏住心思,不等于没得表情的呆滞。
小说里费可对她的格外青睐和重视,绝不是电视剧这么一带而过,轻描淡写的初恋未满,看到你我就想起洁白无瑕,干干净净的我自己。
拜托,这可是个巨骗,
可以有初恋,可以青涩不成熟,但纯爱战神恋爱脑,大可不必。
电视剧人物关系我不深究,可有可无的感情线,没写好或者干脆写得少,也不重要。
因为小说的实际关系,拍不了。
她在临终的费可心中的无以复加的地位,源自于2点。
这4个人和费可交集的时候,她都恰好出现,她也发现了异常,她完全可以提示,完全破坏费可的计划,提前让他伏法。
但她都选择了沉默,且不动声色暗戳戳地帮助他,掩护他,让他顺利过关。
她的存在感之低,4个人最后都没想起来,她曾经一己之力,小小一步,蝴蝶效应,改变了故事的走向,让费可越走越顺。
费可这种没有心的人,能理解人性黑暗面,对他的算计利用和觊觎,但他不能理解对方这种毫无所求的默默支持和帮助。

他能得出的结论:
啊,这个女人一定爱我爱到不行。
所以我也要尽我所能,满足她最大的心愿——写一个惊世骇俗的秘闻,金融巨鳄的不光彩发家秘史。
可以说,为了她,才集合这些人,像写回忆录自传一样,传达这些年的故事,让她可以写作。
一方面,就是满足自己蜜汁自信的自以为是,这个女人,太爱我了,只要曾经的我愿意,所有人都对我不可自拔;
另一方面,我猜测,他希望他能流传下去,哪怕是不光彩的故事。
人的第二次死亡,就是这个世界上,再也没有记得你,提起你的人了。
费可一个隐姓埋名的孤家寡人,只能靠受害者回味自己了。

我解释到这里,是不是小说整体更情理之中,反转也更精彩?
虽然阴暗,虽然故事尺度大,虽然整体有些生理心理不适场景,但总归是个连贯的故事。
电视剧,多少有些割裂,本就是一段一段加工的。
时下电诈的经典案子,刻板印象,全被一股脑填充进去了,尤其是司机和大小姐的初恋,这是借鉴三星长公主吗?

不是质疑国产悬疑编剧们的能力,单纯理解他们,求生欲和精彩度之间需要平衡。
要能同时满足国内和网飞两边的选择标准,审核标准的悬疑,其实不容易。
当选择了取舍和大改动,尤其是最后结局必须有教育意义后,作为悬疑的天花板上限就在那里了。
而且5个故事杂糅呼应,影射出男主复杂的一生,这一点做得不算好,就是完成任务的水准。
要么就是一段一段分离,要么就是舞台剧的刻意感。
综合起来,没有太多惊喜。能下饭。
逻辑硬伤没办法,圆不好,故事就是7分。

当然,即使如此《新生》也好过让人两眼一抹黑,无语凝噎的同期国产悬疑题材了。
至少它值得被打开,被看完。
国产剧的观众,真的太卑微了。
作者:年读120+本书,两大视频网站入驻作者。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