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东西十四“条”里住过的那些名人

 新用户8926AVU2 2024-05-16 发布于北京

老北京还有许多叫某某条的胡同,据《北京市城区街巷地名全图》记载,北京共有400多个以条命名的街巷。“条”就是小胡同的意思,明朝时,北京城的规模比元朝时大了很多。为了管理日益增多的街道胡同,就给某一街道的小胡同编号,于是就有了某某头条、某某二条,以此类推。

在北京,按条划分地区的可能数东四最多,一共分了十四条。这些胡同里保留着很多古迹,因为住过许多名人,所以也留下了许多不为人知的传奇故事。

东四头条排第一序列位,文化气息也数它最浓,胡同一号院,曾经住过钱钟书夫妇、卞之琳、罗念生、余冠英等人。矛盾与侯宝林曾先后在五号院居住过。在上世纪80年代后期到1993年,著名相声大师侯宝林就居住在东四头条19号。

东西十四“条”里住过的那些名人

侯宝林故居

据老人讲,二条胡同里几乎一半的院落都曾经是福康安的宅院,福康安是个具有传奇色彩的人物,民间传说他是乾隆皇帝的私生子,在金庸的小说里,他是个风流倜傥的贵族公子。

据说东四三条曾住着一位格格,本来是溥杰的候选夫人,最后并没能嫁给溥杰,后来她的母亲又想让她家给溥仪,也没有成,最后就终身未嫁。

四条在文革中曾被改名叫红日路四条,后恢复原名。胡同里1、3、5号原为道光皇帝的本家绵宜的府邸,被老百姓称为“皇帝的叔叔家”。现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正房内部装修仍为清代旧物,硬木落地隔扇和碧纱窗非常完整。

据《京师坊巷志稿》记载,麟公第在五条胡同,麟公系饶余敏亲王次子温良贝子博和托之后。三号院是鸦片战争死难者中官阶最高的钦差大臣裕谦的故居。民国总统徐世昌、杜聿明、吴玉章、作家冷雪峰都曾在这条胡同里居住过。

六条胡同,明代永乐年间,在今东四十字路口和与之东西相对西四路口各建了一组牌楼,人称“四牌楼”。清康熙三十八年(1699)毁于火,后照原样重建。新中国成立后,为方便交通,将牌楼拆除。胡同63、65号是光绪时的大学士崇礼住宅,55号院在民国时为一税务局局长的住宅,解放后七君子之一的沙千里曾在此居住。

东西十四“条”里住过的那些名人

东四七条79号

据《燕都丛考》载:“《顺天府志》:灿公第在七条胡同,公为圣祖十五子愉恪郡王讳允祸之后。”东四七条79号院就是辅国公载灿的府邸,人称灿公府。清灭亡后,此宅被阎锡山重金购买,解放战争时,一度成了山西大学的临时校舍,建国后成了八一电影制片厂的宿舍,刘江、冯德英等都先后在此居住过。

八条胡同71号,原为清代宫中掌管帘子的王姓官吏的房子,解放后为叶圣陶故居。清光绪年间的举人朱启铃、段祺瑞政府司法总长章士钊、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刘长瑜都曾在这条胡同居住过。

东西十四“条”里住过的那些名人

东四八条胡同叶圣陶故居

在清代乾隆年间编写的《宸垣识略》中记载:“二等昭信伯第在东四牌楼北九条胡同”。这个“二等昭信伯”就是与和珅勾结,狼狈为奸的大贪官李侍尧。

东四十条胡同往东是工人体育馆,往西的张自忠路沿线分别有段祺瑞执政府、欧阳予倩故居、和敬公主府。

东四十一条有一个很大的特点旧时没有树,因为历史上是条运粮道,谁要是在这里种树是要被砍头的。

十二条是一条“平民胡同”,有着远离闹市的闲适和清净。

东四十三条胡同原名慧照寺胡同,胡同东段有一个慧照寺,原为永宁伯府所在地,后被僧人庭佑辟为焚修之所。民国时,庙已衰败,十三条19号(原慧照寺7号)院内现存《慧照寺修建碑记》石碑一通,现已被砌于居民厨房内。

十四条有个萧王府,萧亲王善耆就曾住在这条胡同里,他的女儿就是有名的间谍川岛芳子,萧王府后被袜厂占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