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萨尔浒之败,是谁之责?

 历史最美 2024-05-16 发布于重庆

作者|历史最美作者团队-王振华

字数:1903,阅读时间:约3分钟

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明朝集结十余万明军携两万朝鲜军队在辽东集结,旨在荡平努尔哈赤的老巢——赫图阿拉,重现当年犁庭扫穴的荣光,维护帝国东北边境的安宁和势力均衡。反观努尔哈赤这面,史料记载只有六万人,相比明军的众多火器,后金军的武器装备则只能用原始来形容。但即使存在如此悬殊的差距,明军还是败得一塌糊涂,这是为什么呢?

很多人在分析失败原因是大都归结为主帅杨镐布置的四路齐出,分进合击的战术。明末科学家徐光启对此评价为:此法大谬!并预言努尔哈赤一定“并兵以应一路,当之者必杜将军矣”。事实果如徐光启所料,努尔哈赤集中兵力,各个击破,首先迎击杜松,致使明军大败。但我们再看看当时的情况,果真如此吗?

萨尔浒之战示意图

按照作战计划,杨镐要求四路大军统一把出击日期定在二月二十五日,并在农历三月初二这天同时到达赫图阿拉进行决战。抛开上帝视角,杨镐当时这么制定计划也是有道理的。当地多为山地,众多兵马集结在一起很难施展,况且天降大雪更是影响了明军的行军速度,所以分兵行军也是有依据的。但更深层次的原因是四位主帅不和。

杜松和马林都是在西北边境征战多年的老将,刘𬘩生性高傲,在加上他在朝鲜和西南平叛的功劳,更不把别人放在眼里,至于李如柏就更出名了,当年跟着大哥李如松四处征战,军功卓著。所以让这四位大哥级人物互相配合作战的难度无异于登天,这也正是任命杨镐当主帅的原因。杨镐虽然军事能力一般,但是他的协调能力和做思想工作的本事确实值得一提,再加上之前和他们都有一定的交往,所以杨镐似乎是这只军队主帅的不二人选。杨镐也深知这一点,所以安排他们各领一军,一方面减少主帅之间互不服气造成的相互掣肘,另一方面也能分散后金军的兵力,发挥人数优势。

计划安排得看起来很有道理,但落实到实际情况就是另一个故事了。杜松是个急性子,再加上自己想抢头功,所以在二十九日这天离开抚顺关,冒着大雪前进。杜松这一路有三万多人,战斗力和人数比其他几路略强一些,作为明军的主力,起初进展十分顺利,拔掉了后金军的多个营寨(多为老弱病残驻守),并且比预定计划提前一天到达萨尔浒山,此地距离赫图阿拉只有不到一百五十里。杜松隔着浑河望着对岸,见对面吉林崖上只有四百多后金士兵带着一万五千多民夫在筑城,便打算趁机先吃掉这股敌人占领制高点。杜松不顾王宣、赵梦璘的劝阻,带兵一万轻装渡河。只见杜松骑着战马,叼着酒壶,袒胸露怀,露出了自己胸膛上密密麻麻的伤疤,似乎在表达:我的伤疤就是我的实力证明,这点敌人不算什么。明军的动向自然被努尔哈赤所发觉。他一面调兵增援,一面指挥士兵挖堤放水。一眨眼的功夫,数百名明军士兵和辎重物资一起被卷走。但战斗并不顺利,杜松带着一万多士兵在有火器优势的情况下,始终没有攻克吉林崖,反被增援来的后金军所夹击。总兵王宣和赵梦璘军事素质可观,在杜松渡河时就战局萨尔浒山修建大营抵抗,以此来形成呼应,面对后金军的围攻,起初明军还能抵挡,但随着天色渐晚又天降大雾,依赖火器的明军失去了视线,杜松在慌乱之中下令举起火把,但这无疑又被敌人以暗击明,成为了活靶子。最终,明军几乎全军覆没,杜松王宣等人也力战而死。随后便是一边倒的局势,努尔哈赤又集中兵力分割包围了马林和刘𬘩,并将其消灭,若不是杨镐的撤军命令下的快,再加上李如柏和朝鲜军队行动进度滞后,李如柏这一路也是送。

杨镐

客观来看,战术问题出在杜松这里。他如果不把部队一分为二去进攻吉林崖,完全可以依托萨尔浒山和浑河稳扎稳打,八旗军没那么容易吃下他们,只需要坚守一天(按照约定日期)就可以等到马林前来支援,这时候刘綎和李如柏以及朝鲜的援军就可以逼近赫图阿拉。八旗军战斗力虽然强,但是分兵也没有太多优势,至少明军可以保证不输。

至于士气方面,明军虽然拥有火器但并没有形成对后金军的绝对优势,且明军的盔甲和刀剑质量根本保证不了,因为长期的贪污和克扣,不光士兵的武器装备得不到质量的保证和维护,京城生产的盔甲头盔对箭矢也起不到太好防护作用,至于军饷和兵员,大多数部队都达不到满员足额,很多军队的人数都是虚报,实际人数根本没有口号里宣传的这么多。反观八旗兵很多是双层甲重甲兵,明军火器近距离才能造成杀伤,而后金军近战格斗能力却比明军高出不少。纸面实力上看,后金军人数只有六万多,但是很多民夫和奴隶是没有算在内的,若算上多达十万,所以后金军的人数劣势并没有太大,再加上努尔哈赤利用机动灵活的战术对明军进行了各个击破,甚至在局部地区一直保持了人数优势。

所以主要问题在于杜松冒进和分兵作战,还有李如柏的行动迟缓。明军近战能力弱、士气低落是客观存在的,但是如果实现了杨镐的作战策略,四路并进稳扎稳打,至少可以保证下限,不会惨败。

本文系历史最美原创稿件。主编枪君,作者王振华。部分图片来源网络,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

一个正确的选择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