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脾胃的经方(中成药)

 阅海书馆 2024-05-16 发布于浙江
图片

市面上能买到的脾胃中成药,一般有三类:

第一类:是君子汤类。

①四君子汤:比较适合气虚的人,像气短乏力,倦怠懒言,就可用四君子汤;

②六君子汤:除了气虚,如果还伴有湿气,就可以用六君子汤,六君子汤比四君子汤多了两味药,半夏和陈皮,多了行气化湿的作用;

③香砂六君子汤:如果还有胀的症状,可用香砂六君子,又能健脾补气,还能行气化湿。

除了气虚,如果还伴有阳虚,可以试试第二类的经方。

第二类:是建中汤类的。

小建中汤,黄芪建中汤:阳虚不是特别严重,还能吃一些冷的,可用小建中汤,黄芪建中汤。黄芪建中汤的补气的效果要更强一些。

小建中汤:桂枝,甘草, 大枣, 芍药,生姜, 饴糖。

【适应证】腹痛(腹中急痛,产后腹痛),重按、久按或得温熨后则痛减,脉象弦涩。

【禁忌】阴虚火旺者忌用。
(附方:黄芪建中汤、黄芪桂枝五物汤、十四味建中汤)

中成药:小建中合剂

如果患者是胃脘拘急疼痛,痛喜重按,而且胃中嘈杂、吞酸、吃饭少、没精神、舌淡苔白,这说明他是中焦虚寒导致的肝脾失调了。这时就需要温中补虚、柔肝理脾、和里缓急,临床常用的就是小建中合剂。

黄芪建中汤:

黄芪建中汤=小建中汤+黄芪

以补虚固表。适用于虚劳里急,阳气虚弱,呈现腹痛、少食,表虚自汗,肢体倦怠酸痛(或身重)。

如果阳虚比较严重的,即使夏天,一点冷的都不能吃,就要用到第三类的常用的经方。

第三类,是理中汤类。

理中汤,附子理中汤:理中汤温补脾阳更加明显,有理中汤和附子理中汤。

注意:以上要经过中医辨证后,在医师的指导下才可以使用,切勿擅自使用。

图片

中成药在这里:

图片

①四君子丸:具有补中益气,强健脾胃的作用,适合用于脾胃气虚的人群,那脾胃气虚的人的舌下有什么样的特点呢?一般来说,这样的人,舌质的颜色淡,舌苔较薄的,舌边有齿痕,舌中间有凹陷,这张图片就是典型的脾胃气虚者。

这种人还伴有浑身乏力,没力气,提不起精神,食欲不好,没有胃口,常常多吃一点就胀得厉害,这时可参考“四君子丸”益气健脾。

②六君子丸:具有益气健脾,燥湿化痰的作用,适合脾虚、痰湿重的人群,这样的人舌像有哪些特点呢?

看这张图片,舌质颜色很淡,舌中间除了凹陷,还有裂纹,舌苔又厚又腻,这是典型的脾虚痰湿重,这种人平时没胃口,吃的少,容易肢体倦怠,乏力,易疲劳,嗓子痰多等症状,这时可参考“六君子丸”加减,来健脾祛湿

③香砂六君子丸:用于脾虚气滞的人群,舌体胖大,舌边有齿痕,舌苔厚腻,舌中间有鼓胀,像这张照片。

这类人伴有腹胀,反酸,嗳气等,这时可参考“香砂六君子丸”来调理脾胃的气机,化湿和胃

图片

①理中丸

主要功效:温中健脾,和胃止痛。

同类中成药:附子理中丸、香砂养胃丸、小建中合剂、温胃舒颗粒等。

典型症状:胃部隐隐作痛,痛喜轻按,怕冷喜欢热食,空腹时疼痛加重,进食后可缓解,体倦乏力,手脚发凉,大便溏薄等。

脾胃虚寒的表现:临床上,有这样一类脾胃病的患者,从来不敢吃凉的东西,即使在炎热的夏季,西瓜、绿豆汤、雪糕或冰镇啤酒等这些解暑的东西也不敢吃,

一吃胃就隐隐地疼,疼得不厉害,但总是感觉胃部不舒服,喝点热水,或者用热水袋捂一捂,或者用手轻轻按揉一会儿,马上就会感觉舒服多了。

饿的时候,胃部感觉不舒服或胃痛明显,吃点东西就能缓解,但吃多了会不消化、肚子胀,有时还会吐清水。有些人还伴有体倦乏力、手脚发凉、大便不成形等症状。

这些都是脾胃虚寒的典型表现。

脾胃虚寒包含两层意思,一是脾气虚,二是脾的阳气不足,导致阴寒内生。

理解了这两点就为我们选药提供了依据,脾气虚,就要健脾;脾寒,就要温中。

所以,我们在选药的时候就要选择那些具有温中健脾、和胃止痛作用的药物。

比如,理中丸就是具有代表性的一味成药。

理中丸是临床上治疗脾胃虚寒的常用方和基础方,出自《伤寒论》。

组方:干姜、党参、白术、炙甘草。

方解:其中干姜性味辛温,是治疗胃寒的专药,能温中祛寒、扶阳抑阴;党参性味甘温,可补气健脾;白术甘温枯燥,可健脾燥湿,既能祛除脾胃的湿浊之气,又能让脾脏重新活跃起来,与干姜、党参搭配,一温一补一燥,三法合用,而又以温为主,温中阳,去中焦之寒,补脾气,燥湿浊,助运化,再加上调和诸药的炙甘草,共同起到温中祛寒、补气健脾的作用,因此这个药取名为“理中”

那些脾胃虚寒症状不严重的患者,如胸满腹痛、腹满食少、呕吐泄泻、消化不良、畏寒肢冷等,都可以服用理中丸来调治。不过,在服药前,大家一定要注意,这个药是针对虚寒胃痛的。

注意:如果是湿热内蕴中焦、脾胃阴虚、泄泻时腹部热胀痛、胃痛灼热、口干舌燥等患者就不适合服用这个药了。

另外,方中有温补药物,所以,感冒发热的患者也不适合服用这个药,以免使体温更高;孕妇则要慎重服用,以免补药影响胎儿的健康。

②附子理中丸
组方:附子(制)、党参、白术(炒)、干姜、甘草。
功效:温中健脾。用于脾胃虚寒,脘腹冷痛,呕吐泄泻,手足不温。
方解:方中附子辛甘温煦,有峻补元阳、散寒止痛的功效;干姜大辛大热、温脾暖胃,和附子配伍是治疗脾胃虚寒、寒湿内盛的要药;阳虚则气弱,党参益气健脾、补虚助阳、养血生津;脾为中土,喜燥恶湿,白术甘温苦燥,健脾除湿;甘草一可健脾益气,二可缓急止痛。


因此这个药不但可以用于治疗胃阳虚,也可以用于治疗胃有实寒,只要是脾胃的寒证,此药当为首选。

理中丸适合脾胃虚寒轻症的患者。如果患者的虚寒很严重,胃脘、腹部冷痛,手脚冰凉,甚至小腿都凉,这时吃附子理中丸温中祛寒的效果会更好。

图片

脾虚的病情发展阶段: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