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专题|泛在电力物联网系列评述(三):泛在感知能力提升助推营销业务发展

 挥剑破空迎星落 2024-05-16 发布于浙江

全文约3000字,预估用时4分钟。

图片

【导语】当下,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商业环境发展、企业运营管理等深度融合,已经成为推动企业管理优化的重要驱动因素。随着泛在电力物联网客户侧设备的智能化发展及泛在感知能力提升,也必将推动电网企业的业务模式变革,流程更加优化,作业效率更高。

图片
图片

一、泛在连接、全息感知,客户侧泛在感知能力加强

国网《泛在电力物联网建设大纲》提出:要加强泛在感知能力建设,推动基于“国网芯”的新型智能终端研发应用。加快客户侧智能路由器的研发,推动既有设备推进智能化改造,提升终端智能化和边缘计算水平。可以预见,随着泛在电力物联网的不断推进:

客户侧终端设备的信息采集能力不断提升。泛在物联后,设备采集的信息将更加多元(如增加图像、声音、温度、压力、振动、红外线等信息的采集),通过集成更多类型的传感器,提升终端设备的感知能力。

客户侧终端设备的感知模式从“静态”转向“动态”。从单纯的用能量测数据拓展至对用能环境数据、设备的移动轨迹数据、各类设备的运行及工况数据等,设备采集到的各类“场景”数据融合后将产生新的视角,再辅助于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分析技术,设备将具有动态感知能力。典型应用如发现设备潜在异常的影响因素。

客户侧终端设备智能化水平不断加强。边缘计算技术的引入,使得客户侧终端设备的智能化水平得到提升。终端设备、边缘计算平台、云计算平台共同支撑了设备的智能化能力。

客户侧终端设备的交互能力不断提升。未来客户侧各类设备之间将采用统一的互联互通标准,实现标准化的接口,终端设备间具备了信息交换与数据共享的能力,人、机、物之间的交互将不断提升。

未来,类型众多的客户侧设备不再是一个物理设备,而是泛在电力物联网中的一个网络终端、具有一定的信息处理能力的“智能单元”,实现对现实世界的数字化感知,并具备智能化的分析能力,同时还有一定的控制功能,实现能感知、能分析、能决策,“泛在感知”能力得到极大提升。

图片

二、泛在设备连接与感知推动营销业务新模式

全球领先的信息技术研究和顾问公司Gartner认为,到2020年超过一半的新业务流程与系统都将引入物联网的要素。引入物联网要素对于营销业务的价值并不在于物联网技术本身,而在于物联网技术或者设备升级带来的智能化、实时感知、自动化等独特效果,并与电网企业运营全环节、全流程的深度融合,切实推动基于智能互联的营销业务新模式的形成。

1

设备感知能力提升变革现场运维作业模式

 

传统的营销业务开展,主要依托于以“事务处理”为特点的信息化系统,“事务处理”是基于记录的、具有事后特点的一种方式。随着泛在电力物联网建设的全面开展,可以实时采集各类用能设备、员工移动终端、用户侧各类智能设备及系统层面的业务流程等相关状态及数据,基于“物”的数据采集及互联互通来提升业务效率将成为一段时期内业务创新及信息化建设的重点内容,通过对“物”的全息感知及认知能力改变了传统营销业务事后处理的业务模式,转向基于数据实时采集与设备智能的实时业务开展模式。

以运维检查类业务为例,长期以来,电网企业营销运维检查类等工作,基本都是以计划安排批量开展为主。为了保障电网运行安全,电网企业每年投大量的人力物力开展运维检修工作,一方面耗费成本,另一方面目标范围较广,不容易聚焦到异常。

客户泛在电力物联网感知能力提升之后,设备端将采集到更多的动态数据,包括设备自身的运行工况,环境数据等,同时,由于边缘计算技术的引入,使得设备智能化水平将得到大幅提升,具有较强的智能化分析能力,设备端可以实时感知运行异常,并自动对异常情况发起报警反馈。

这是一种全新的业务模式,根据设备实时状态,针对性排查设备疑似异常,延长检修周期,降低人力运维成本,提升业务作业效率。

图片

图1:业务模式变革示意

2

设备感知能力提升支撑业务流程自动化

 

物联网通过实时接入、汇聚海量多源数据,可以即时动态感知电网运行状态、业务活动状态、用户行为、企业生产状态、设备运行状态、外部环境等综合态势。通过汇集的海量感知数据资源,依托云计算、大数据平台、人工智能技术、边缘计算技术等,将能够形成对业务事件及处理状态的认知,实现业务流程的自动化处理。

以业扩方案自动编制为例。随着“互联网+营销服务”推广建设,电网企业基本实现了供电全业务线上办理。客户只要在线上就可进行各类供电服务业务的申请。然而,受限于低压配网拓扑关系及用户侧负荷实际数据无法精准掌握,客户办电申请后无法及时给予答复,通常需要现场勘察后再告知,时限较长,投入成本较高,客户体验不好。

泛在物联后,客户侧感知能力大幅加强,各类感知设备能够即时获取到电网实时运行状态、配电台区的实时拓扑关系、台区下用户负荷动态、台变容量数据、配网线路及开关数据及配网的GIS数据等,使现场勘查与方案编制环节具备了方案自动编制的技术基础,系统根据实时获取的数据,自动评测接入条件,可以实时答复客户是否接入。

这种模式打破了时空限制,重构业扩办电业务流程,能够大幅提升工作效率,提升客户体验。

图片

图2:业扩办电流程优化示意

3

设备感知能力提升强化营销服务互动

 

物联网技术的发展催生了设备级的交互入口。例如很多初创公司都在将智能音响作为家庭物联网的交互入口,将智能眼镜作为新一代的移动交互终端、带动物联网生态的核心设备,海尔冰箱也将发布“屏+生态”模式等。泛在电力物联网发展下,客户侧泛在用能设备可以成为各类生态用户与电网企业的交互入口。

以智能电表为例,一方面,对于家庭用电来说,融合边缘计算技术的智能电表可以作为家庭用电用户与电网的交互入口,用户可以通过APP与智能电表实现直接互动,例如在电费余额到达临界值时,电表会自动把当前余额不足消息发送给到APP,同时会基于该用户近期用电情况推荐合适的缴费套餐,当客户完成线上充值时,数据也会实时反馈到智能电表,实现人机物的实时交互。此外,电网企业可以将电能表二维码读取能力服务化,通过掌上电力等APP扫描电表二维码查询各类居民用电服务套餐,并借助于本地通信实现就地自动更换套餐。

另一方面,智能电表还可以作为家庭用电设备提供商与电网企业的交互入口,电网企业可以开放电费测算服务及费控策略模型服务,通过互联互通协议标准,各设备生态方可以实时调用相关服务,实时测算用电设备层面的实时电费,并根据用户偏好设置相应的费控策略。因此,智能电表也将作为交互入口带动智能家居生态的发展。

4

设备感知能力提升支撑电能替代市场开拓

 

泛在电力物联网建设推动了设备级的用能数据采集,数据采集更精细、更实时,并实现了设备级的能耗效率测算。基于长期对企业用能状况及行业平均水平的深度了解,电网企业可以依托对用户或者设备的电能量消费、电气参数监测及异常诊断等方面的核心优势,对第三方提供能耗评估、替代经济性测算等服务,如为电能替代设备商推荐潜在目标客户群体,为金融单位提供基于用能数据的设备融资风险评测等,聚合电能替代服务产业链的相关方如金融单位、设备厂商、运维服务商等,实现多方共赢,助力电能替代市场开拓与经营。

图片

图3:电网企业连接生态各方示意

图片

结语


未来,客户侧泛在连接、全息感知的范围将覆盖各类用户侧能源系统、储能单元的连接互动;也将覆盖电网与各类HEMS、BEMS、FEMS的广泛互动;同时,涉及多能合一、实时交易、需求响应、节能优化、用能安全、运行优化等多端应用。

客户侧设备的泛在即时感知与智能化能力,必将形成对客户侧各类新业务更高效的支撑,助力业务范围更广泛、业务模式更多元、业务场景更丰富。

Thank You
图片

【文/ 朗新研究院 泛在物联研究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