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超牛的帽儿胡同11号

 颐源书屋 2024-05-16 发布于北京

帽儿胡同:一条极具传奇色彩的老胡同儿,是北京幸存的25片胡同保护区中的一条非常著名的胡同儿;不知道哪个部门主持评选的,反正北京有十大胡同之说,帽儿胡同便位列其中。它位于东城区西北部,地处南锣片儿区。南锣鼓巷是北京城内元代街巷肌理保存最为完好的街区,以南锣为主街,两侧各有八条胡同整齐排列,称作鱼骨式,俗称蜈蚣街。帽儿胡同就是西侧的“蜈蚣腿儿”之一,或者说是主骨的“小刺儿”之一,从南往北数、它排第四。

图片

东起南锣鼓巷,西至地安门外大街,出西口就是俗称后门桥的万宁桥,也就到了什刹海风景区。帽儿胡同不但历史悠久,而且古迹众多、住过的名人也多。明朝时称梓潼庙文昌宫,因胡同内建有文昌宫而得名。文昌宫是供奉文昌帝君的地方,文昌帝君是文昌星与梓潼帝君合而为一的文教之神,因此也叫梓潼庙建于元,鼎盛时有大小殿堂近百间,即今帽儿胡同21号,前半部已改为帽儿胡同小学。

图片

当年胡同中还有斗姥宫(也作斗母宫)、显佑宫,现已无存。清代,胡同改称“帽儿”,因内有“帽子局”(制帽作坊)而得名。乾隆年间步军统领衙门从宣武门内迁至帽儿胡同、显佑宫右侧;即今45号,民国时改为保安队部,解放后作为中央实验话剧院,后改为国家话剧院,然后又搬到了广外。帽儿胡同35号、37号,是末代皇后婉容的娘家,俗称娘娘府,因其父被封为三等承恩公,所以也叫承公府。

图片

帽儿胡同2号曾是中共晋察冀中央局城工部秘密电台隐蔽地,解放战争时期,在城工部兼敌工部部长刘仁的领导下向北平派遣人员,设立秘密电台,负责帽儿胡同2号的地下党员叫赵振民。1949年初国民党守军在东单修建了临时飞机场时,解放军从城外用炮火轰击。开始命中率低,秘密电台就及时将着弹点汇报给前线指挥部,炮兵据此修正弹道,终于封锁飞机场,因此该电台与工作人员还为北平的和平解放做出了重要贡献。

图片

最牛的帽儿胡同11号,即晚清重臣文煜宅。文煜在清末史书上记为文达公,他做过刑部侍郎、直隶总督等要职,还是武英殿大学士,死后被追封太子少保、谥号文达。他家是带花园的大宅第,占地广阔、规模宏大,由五座院落并联而成,所以并不止11号,今帽儿胡同7号、9号、11号、13号全是,在北京现存的私宅中非常少见。

图片

原建筑东为下房,西为住宅,现存11号院就是住宅部分,共五进院落。大门两旁有八字墙、上马石,门内有照壁,照壁西为扇屏门。进门内为第一进院,有倒座房七间,北侧为垂花门,门前有小石狮一对。二进院有正厅三间,东西耳房各两间,前有走廊;西厢房三间、右侧带耳房两间,东厢三间、两卷勾连搭过厅,可通往花园。三进院为正房院,有正房三间、左右带耳房各一间;院中由转角廊贯通,东廊与正房拐角处又与一横廊相接,通往花园。

图片

四进院布局和房屋构造与二进相同。五进院有后罩房十六间。这里原文煜宅住宅的主要部分。民国时期,文煜后人将宅院分割出售。1917年,北洋三杰之一的冯国璋(相声演员冯巩曾祖)入京代理大总统,将此院及今13号买下,从此与花园不再相通。1918年冯国璋下台后就闲居在帽儿胡同(中途曾回原籍河北),并在这里去世。

图片

冯国璋死后,其家人将宅子的一部分、今帽儿胡同13号租给了朱文钧。朱文均是故宫博物院创始人之一,他有个儿子名气更大,为当代著名学者、考古专家、戏曲研究专家,也是收藏大家,被喻为“文物界的国宝”:朱家溍;他在收藏鉴定方面的造诣与张伯驹比肩,也曾为故宫捐献出千余件珍贵文物,他的童年时光就是在帽儿胡同度过的,后迁居板厂胡同。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11号又售与伪军司令张兰峰。

图片

其实他家的花园也很牛,即7号与9号,叫可园,别看面积不算特大,但古典园林该有的元素都有,建制与规模当然不能跟王府花园比,但也算北京现存最牛逼的私人花园了。十一号院的现状如何呢?据说原面貌基本保存完好,解放初期曾为朝鲜驻华大使馆(可园应该也是);后改为单位宿舍,跟据东城地名志记载看,为外交部宿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