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被忽略的一个底层学习能力:存档

 老鹰666 2024-05-16 发布于重庆

(你打游戏会存档吗?

熊开启“日更挑战”,第184天

小时候打游戏,我有一个必胜技巧:

存档。

打boss前,存个档——

每当我感觉打不过boss了,赶紧读档。

回到打boss前,我马上满血复活。

对于打游戏的小孩来说,“存档再来”不算秘密。

但神奇的是,长大后,许多人就忘了存档。

比如说,工作后,最让人崩溃的事情是:

电脑崩溃,但写的文档,没有保存。

我越发觉得:

“存档”不仅仅是一个简单动作,更是一种值得培养的能力。

因为我们时刻在面对海量信息——

远方的新闻、身边的交谈、行动产生的反馈、手机里时刻更新的信息流...甚至我们内心的想法与感受,都是重要的、值得回看的信息。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开启自己的“存档”之路呢?

1、系统:导航与详细记录

2、习惯:随手记录

3、思维:跟随文字思考

图片

1、系统:导航与详细记录

我有个朋友,叫小德。

他在中学时期,大部分时间成绩都很差。

但每到升初中考、升高中考时,在短短一年之内,他的成绩就会从倒数冲进全班前十。

他有一个不算特别但有效的学习方法:

错题本。

但他的错题本很特别。

他不是简单的抄写错题,而是一个错题导航。

哪张卷子,错了哪题,什么知识点,记下来。

然后把卷子保存好,对着错题本一起看。

这就是一个有效存档——

错题本,是导航仪,指明大致方向;

卷子,是详细记录,详细说明过程。

这样做的好处是,不至于在“导航”这件事上花太多时间精力,毕竟“抄写题目”是一件苦力活,做多了还容易陷入“自我感动”的心态之中,当然能省则省。

然而,这样的能力,即便是他自己,在工作后也逐渐忘记了。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果呢?

因为我们时常忽视习惯。

2、习惯:随手记录

《笔记的方法》提到一个核心观点:

笔记,是为了支援未来的自己。

但怎样的笔记才是能够支援自己的笔记呢?

我没有答案,大概也没有人有准确答案。

任何的规划在变动面前都不值一提。

那么,在“无法预测变化”这个前提下,我们最值得去做的事情就是「养成随手记录的习惯」,搭配「导航与详细记录」,把我们看过的书、进行过的思考、亲身经历等等内容,全部记录下来。

当未来的自己遇到问题时,我们可以从我们的笔记本中找到方法、感受与灵感。

比如,阅读时,时常有人看了后面的内容,就忘记前面的内容。

存档意味着:

你知道你在看什么内容,这部分内容接下来会怎么说...

当你再次打开这本书时,你能接上之前的思路。

而非每次看书,都是看一本全新的书。

再比如,做自媒体,也非常需要存档的能力——

你看到一个有趣的选题,记下来;

你看到一个可以用的故事或素材,记下来;

你看到一个好的账号,记下来...

但许多人的问题在于,不知道什么内容值得存档、存档后如何提取...

这就是「笔记系统」需要解决的问题。

3、思维:跟随文字思考

什么叫跟随文字思考呢?

你能根据文字,产生相关疑问。

比如说,“我今天出去玩。”

根据这句话,你能想到什么问题?

比较会聊天的人可能会想到:

玩什么了、和谁玩、感受怎么样...

(这是延展发散话题)

不太会聊天的钢铁直男可能会想到:

怎么去的、几点去的、去了哪里、好的...

(听上去是不是特别像审问?)

无敌情商的人可能会想到:

怎么没喊我一起去?

(好家伙,“怎样高情商发言”,是另一个话题)

我发现,高效阅读者,之所以“高效”,正是因为他们可以做到“跟随文字思考”——

“诶?作者为什么这么说?”

“噢,原来是有一个案例...”

“案例说的是什么呢?为啥值得相信呢?”

“噢,原来有做过一组对比实验...”

“实验是什么呢...干嘛就有信服力呢?”

在一来一回的问答中,你的阅读就形成了加速度——

越来越快,越来越深度。

写作同样如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