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人如何优雅且高级的躺平、摆烂,真的太绝了

 woshilaoniuba 2024-05-16 发布于北京

几时归去

做个闲人

 
图片
 
图片
图片

思身外无穷事,且尽生前有限杯。

杜甫《绝句漫兴九首·其四》

杜甫经历了安史之乱,寓居成都,生活相对安定。

在草堂的田居生活中,他的身心得到了一定的休憩,但他的济世救民的理想也快被现实消磨殆尽了。

人生苦短,面对“身外无穷事”的烦忧,无奈之下,他选择“摆烂”。

就像他的好朋友李白一样:“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喝他个天翻地覆,喝他个一醉方休。

可是杜甫不行啊,强烈的家园情感在任何时候都没有被他抛却,他只能劝慰自己“莫思”。

“莫思”二字,是他对无法改变之事的释怀,是对内心安宁的追求,正如陶渊明笔下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在田园生活中寻得一份自得其乐的宁静。

“且尽生前有限杯”,是把握当下、享受生活的写照。

向杯酒中寻求一次恣意的放纵,以减轻心中的痛苦,毕竟这杯酒的沉醉也是一天少过一天了啊!

通过饮酒、赋诗、游历山水,与挚友相聚,将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情趣与美好之中,以此来对抗人生的无常与苦短。

即便在逆境中也要豪情满怀,尽情享受生命赐予的每一刻。

这种“摆烂”,是一种高级的生活艺术,是对现实压力的优雅抵抗。

他在生活中找寻到了自我,学会了在纷扰世事中保持一颗平常心,以淡泊明志的态度,活出了自己的风骨与气节。

林清玄所说:“人生需要准备的,不是昂贵的茶,而是喝茶的心情。”

这种生活哲学,依旧能给予我们启示,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学会适时放慢脚步,以从容优雅之姿,拥抱世界,细品生活,挚爱此生。

图片

事浮云何足问,不如高卧且加餐。 

王维《酌酒与裴迪》

王维早年仕途顺畅,官至尚书右丞,然而随着安史之乱的爆发,他经历了从繁华到落寞的剧烈转折。

这场变故深刻地影响了王维,使他开始对世事无常有了更深切的体会。

认识到世事如浮云般变幻莫测、难以捉摸,因此不再执着于尘世功名,转而追求内心的平和与自然的和谐。

于是他选择退隐在辋川的山水间,以诗画自娱,寄情于自然。

晚年的他更加注重身心的滋养,通过简朴而充实的生活,寻找到了心灵的归宿。

明代洪应明《菜根谭》有这样一句话:“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

这与王维的“世事浮云何足问”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王维通过他的诗歌和生活实践,向我们展示了一种超越时代的精神“摆烂”,

选择以更加豁达和智慧的方式去面对人生的风雨与阳光,从而达到一种物我两忘,心静如水的境界。

图片
图片

而今何事最相宜,宜醉宜游宜睡。 

辛弃疾《西江月·示儿曹以家事付之》

辛弃疾一生以恢复中原为志,屡次上书请缨抗金,却因朝廷主和派的阻挠,壮志难酬,后被弹劾落职,退隐江西带湖。

他不是真的消极遁世,而是一种无奈的自我安慰与精神寄托。

“宜醉”、“宜游”、“宜睡”,表面看似悠然自得,实际上却透露出词人内心深处的苦闷与失望。

饮酒以消愁,游历以遣怀,睡眠以忘忧,这些“适宜”的行为背后,隐藏的是他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个人抱负无法施展的痛苦。

他深知,在那个风雨飘摇的时代,个人的力量显得微不足道,于是选择了在逆境中寻觅片刻的宁静与美好。

这种态度,与庄子“顺其自然,无为而治”的思想相呼应。

正如庄子所说:“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

辛弃疾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在顺应时势,寻求心灵的自由与解脱。

辛弃疾的“摆烂”,是英雄末路时的自我救赎,是在理想破灭后的自我疗愈。

图片

来无事不从容,睡觉东窗日已红。

程颢《秋日偶成》

程颢身处的北宋中期,社会矛盾日益加剧,科举仕途成为文人士大夫实现人生价值的主要途径。

然而,作为理学大家,程颢追求的是内心的平和与道德的自我完善,而非外在的功名利禄。

于日常生活中保持一种平和从容的心态,即便是在看似平凡无奇的日子里,也能找到生活的乐趣与心灵的满足。

这种从容,是对生命本质的深刻体悟,是“心远地自偏”的精神境界。

一觉醒来,发现天已大亮,阳光已经照进东窗。

这不仅反映了程颢随性自然的生活节奏,也寓意着他内心世界的光明与温暖。

在这里,“摆烂”是一种对繁杂俗务的淡然处之,是放下尘世纷扰,回归内心平静的选择,

道家“无为而治”,同时也与儒家“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的修身理念相契合。

孔子说:“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程颢的生活态度,正是对这种超脱物质追求、注重内在修养价值观的实践。

他通过“闲来”的从容与“东窗日红”的自然景象,传递了一种生活哲学:

真正的幸福不在于外界给予,而在于内心的充实与和谐。

图片
图片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李白一生仕途坎坷,虽才华横溢,却未能在政治上得到重用,多次被排挤出长安,理想与现实的落差使他深感不称意。

“人生在世不称意”是他对现实境遇的不满与无奈。

然而,李白并未就此沉沦,“明朝散发弄扁舟”,则以一种近乎豪放的姿态,宣布了对这种不称意生活的决裂。

不如摆脱礼法约束,归隐江湖,乘一叶扁舟,游于天地之间。

这不仅是对现实压力的逃避,更是对个人精神世界无拘无束的向往,是李白式“摆烂”。

即在不顺遂的人生中寻找到属于自己的诗意与远方。

这种“摆烂”,实际上是李白对理想与现实冲突的深刻反思后,做出的个性化的回应。

它蕴含着对自由、对纯真本性的坚持,以及对官场束缚的蔑视。

这是一种超然的人生态度,即在不称意的人生旅途中,仍要保持内心的旷达与高洁,追求灵魂的绝对自由。

李白的“摆烂”,是他对传统仕途的反叛,对个人精神自由的捍卫,是一种高傲而不屈的灵魂独白,

也是他留给后世的宝贵精神遗产,激励着人们即使在逆境中也要追求心灵的自由与高远。

图片

几时归去,做个闲人,

对一张琴,一壶酒,一溪云。

——苏轼《行香子·述怀》

苏轼,其豁达的人生观和深邃的艺术造诣影响了中国文学史数百年。

苏轼的一生是波折不断的。

他在官场上屡遭贬谪,从繁华的京城到偏远的黄州、惠州、儋州,每一次贬谪都是对他身心的巨大考验。

然而,正是这些磨难,铸就了他那不屈不挠而又淡然处世的精神风貌。

词中,“几时归去”透露出他对仕途的厌倦和对归隐生活的期盼,是他对另一种生活方式的主动选择。

“做个闲人”,这里的“闲人”并非无所事事之人,而是指心灵自由、超然物外的智者。

苏轼追求的是一种心灵的闲适,是在历经风雨之后,依然能够笑看云卷云舒的心境。

一张琴,一壶酒,一溪云,是理想化的生活场景,琴代表艺术修养,酒象征着生活的乐趣,溪云则寓意着自然与内心的和谐统一。

这三者共同构成了苏轼心中理想的生活图景,是对精神家园的向往,是对简单、纯粹、自然生活方式的渴望。

苏轼的“摆烂”,是一种对名利的看淡,对复杂人际关系的疏离,更是一种内在精神世界的丰富与自足。

他以诗文书画为伴,以自然为友,把生活中的不如意转化为艺术创作的源泉,从而达到心灵的净化与升华。

在困境中,他不仅没有沉沦,反而创作出了许多流传千古的佳作,如《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等。

他的这种态度,至今仍启发着无数人,在面对生活压力和挑战时,学会调整心态,以平和与智慧去拥抱生活,享受生命的每一刻。

图片
图片

老夫惟有,

醒来明月,醉后清风。

元好问《人间圆·卜居外家东园》

元好问,被誉为“北方文雄”、“一代文宗”,生活在金朝末年到元朝初期,这一时期国家动荡,民族矛盾尖锐,社会变迁剧烈。

他本人也经历了由金入元的政权更迭,个人命运随之起伏,仕途坎坷,曾多次被贬谪。

在经历了无数的政治风波和人生遭遇后,他似乎在告诉世人,除了明月与清风,世间的一切已不再重要。

醒来时,有明月为伴,喻示着心灵的清醒与高洁;醉后有清风相随,则是心灵得到释放与慰藉的状态。

明月与清风,都是自然界中最纯净、最自由的元素,它们象征着元好问内心深处对于纯粹与自由的向往。

他没有选择沉溺于个人的不幸,也没有在政治的漩涡中迷失自我,而是通过诗酒风月,寄情山水,寻找精神上的寄托和慰藉。

元好问的这种生活态度,是他对个人命运的接纳,对自然美的热爱,更是对高尚人格的坚守。

他以诗人的敏感和学者的睿智,将个人的情感升华为对宇宙人生的大爱,用文字记录下那个时代的风云变幻,留给后世宝贵的文化遗产。

因此,元好问的“摆烂”不是放弃,而是一种智慧的选择,是在乱世中保持清醒,于困境中寻求精神自由,以一种超然的态度面对生活的不易。

图片

一叶舟中吟复醉,云水。

此时方识自由身。 

李珣《定风波·志在烟霞慕隐论》

李珣,五代时期前蜀的著名词人,他的生平虽不如同时期的温庭筠、韦庄等人大起大落。

但其词作中流露出的淡泊名利、逍遥自在的情怀,正是这句诗文背后意境的生动体现。

他乘坐一叶扁舟,行于云水之间,时而吟诗,时而醉饮。

在舟上,他既是一位诗人,也是自然的子民,与山水云雾融为一体,感受着万物的呼吸与节奏,从而达到了物我两忘的境界。

李珣在这样的生活方式中寻找到自我认知与灵魂的解放。

在五代那个政权更迭频繁、社会动荡不安的时代,李珣选择了不同于世俗功名的道路。

通过寄情于山水,他摆脱了权力斗争的漩涡,拒绝被时代洪流所裹挟,转而在自己的小舟里,构建了一个精神的桃花源,享受着内心的平静与自由。

在李珣的词作中,我们常能感受到他对自然美的热爱,对平凡生活中细腻情感的捕捉,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深刻领悟。

这种“摆烂”式的逍遥,是他对生活的一种诗意诠释,也是对传统儒家入世观念的一种温和抵抗。

他通过诗词,向后人展示了一种超脱于世俗之外,追求心灵自由与和谐共生的生活美学。

图片

|十点共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