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父母必读】你的孩子,其实不是你的孩子!

 老沔城人 2024-05-16 发布于湖北



  “开明的亲子关系,就是父母可以提要求,但允许子女不听,子女不会因为父母提了要求就嫌他们烦,父母也不会因为子女不听话就指责他不孝;就是子女的各种感受、想法、意见,可以在父母那里安全且自由地流动;就是父母给出意见时,没有居高临下的'必须怎样’,没有未经商量的'只能这样’,没有试图掌控的'你还想怎样’……”

  是啊,你的孩子是因你而来,但却不是为你而来。没有谁是谁的附属品,没有谁该为谁的人生负责,没有谁有义务去实现你的梦想,不要以爱为名,行控制之实。

  每一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如果家长用力过猛,过于干扰孩子的命运,孩子的人生有太多家长的痕迹,双方都会失去自我,这会彼此的给人生带来“灾难”。

  心理学家李雪曾说:

  “一个身体只能承受一个灵魂,如果父母的控制密不透风,孩子实际上已经精神死亡。”

  孩子的成长历程中,他自己才是导演和主角。父母不要轻易地越界,尊重孩子的主体性,让孩子成为最好的自己。

  李子勋说:

  “中国人对孩子的家教需要有三句话:自己的事自己做好;自己的行为自己负责;尊重他人。父要做个在路边鼓掌的人,默默给予爱与支持就好。因为最后承担的结果是孩子,而不父母。”

  有一种暴力,叫“都是为了你好”!父母虽然养育了孩子,但孩子自有其人生,拥有独立意识,不要以爱为名,将其圈禁。

  之前知乎上有个问答:

  身为子女,最讨厌父母什么行为?

  最高赞的的回复是:

  试图以“为了你好”,掌控子女的人生。即“戴着以道德为名的面具,束缚子女对生活本身的渴望”。

  几乎没有哪一个父母不爱孩子,但每一个孩子,都只是完整地属于他自己,而非其他任何人。父母在提供必要的滋养之外,要给予他自由、信任、尊重。让他试错、成长、经历,他才能寻找一片适合自己的蓝天!

  心理学家说:

  “尊重就是:重视他人身为人的价值,并知道我们可能带给别人的痛苦。”

  父母可以提要求,随着孩子逐渐成长,孩子越来越有自己的思想,不是一些原则性问题,允许子女不听,决定权应交给孩子,让他为自己的未来负责,不要因子女不听就指责他不孝,允许子女的各种感受、想法、意见,在父母那里安全且自由地流动,也许这就是父母对儿女最大的成全。

  我们一起深味纪伯伦这首著名小诗吧:

  你的孩子,其实不是你的孩子,
  他们是生命对于自身渴望而诞生的孩子。
  他们通过你来到这世界,却非因你而来,
  他们在你身边,却并不属于你。
  你可以给予他们的是你的爱,
  却不是你的想法,
  因为他们自己有自己的思想。
  你可以庇护的是他们的身体,
  却不是他们的灵魂。
  因为他们的灵魂属于明天,
  属于你做梦也无法达到的明天。
  你要向他们学习,
  而不是使他们像你,
  因为生命不会后退,
  也不会在昨日流连。

  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孩子在你身边长大的过程,或许是这场目送中最为幸福的部分。





—The end—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