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隶和八分

 家有学子 2024-05-16 发布于甘肃

中国书法史两汉卷和魏晋南北朝卷对八分隶书的解释不同,两汉卷认为八分就是汉铭石书,魏晋南北朝卷认为是竖画加长,波挑变少的隶书是八分,到底那种书法可信,是标准汉隶先出现,还是八分隶书先出现.......

这个问题极头疼。想刚开始的时候应该很简单,现在的称呼也很方便,篆书,隶书,楷书,就是中间阶段比较麻烦。现在八分的名字一般的教材也不采用,即使提起也是简单介绍一下。关于隶和八分的说法小弟见到的大致有以下几种:
1。“割程(程邈)隶八分取二分,割李斯篆书二分取八分,是为八分。”(蔡文姬)
这个名字先记住,等会用。可以看出来隶的称呼是在八分前。
2。“八者,别也,背也,象八的样子,相背。”
3。“汉隶之未有挑法者,比秦隶易识,比汉隶则微篆。”(吾邱衍)即八分是汉隶的一种,介于汉隶和秦隶之间。
4。凡是参有篆意的都是八分。
5。王次仲造。
前两种是比较影响比较大的派,包世臣就是持“八”为背的观点,并指出,程邈隶书,汉称为今文,中郎(蔡邕)变隶而做八分。但从前面可以看到,蔡文姬是持有“割取”说的,应从其父,既然坚持八分为中郎做,为什么不取其对八分的名称解释呢?即使文姬的记载是后人的附会,但是包的说法也未必是可靠的。
刘熙载的艺概说,隶与八分之名,每辩而愈晦,并提出隶是广泛的名称,而八分是特殊的,这个是教为可信。
可以确定的是,从大篆到小篆,由小篆到隶,这个隶,应该是卫恒所谓“隶书者,篆之捷。”并非是我们今天所说的隶书,而是篆书的简便,是比较原始的隶书。接下来,字体并没有很反复的变化,但是,历来名称就比较混乱,不好理解。
唐人说的隶,是楷书的意思,“王羲之擅草隶”就是明证。宋人既有隶,也有正,真,八分的称呼,且隶和八分泾渭分明,宣和书谱分列了两个版快,隶书收韩择木,而八分收于僧翰,张彦远,贝冷该,释灵该,并在对韩择木的简介中说到,工隶,兼作八分,看来区别很明显。
对韩择木的介绍中,还提到了杜甫的《赠李潮八分歌》,很明显,唐人的这个八分是指汉隶,只不过是今人写的汉隶书,因为隶在唐人那里已经用去指钟王开始的楷书了。
这样看来,唐人也是比较明确的,隶是楷,八分是汉隶。关于宋人,首先是继承了唐人的八分的说法,但是他们又发现唐人口中的八分和汉隶并不一样,所以宣和书谱才说,“至唐八分巨盛,不古不严。”因为他们看到的被唐人(如杜甫)称为八分的字,在前并不多,所以他们就认为唐人的八分是古人的八分,但是汉的隶又是单另的东西。这和唐人将汉隶和他们当时写隶的都叫八分是不一样的。
隶和八分是争论了千年的名词,真论述起来,天知道要看多少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