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他是李世民的五世孙,平叛战无不胜,力保李唐江山

 茂林之家 2024-05-16 发布于湖南

在对待宗室方面,唐朝与明朝截然不同。明朝直接将宗室们“圈养”起来,不让他们参与政治,结果这些人非但没能成为朝廷的屏藩,反而沦为“废物”。唐朝就不一样了,宗室不仅能够参与朝政,甚至还能领兵作战。在唐德宗年间爆发了“二帝四王之乱”,此时一位宗室挺身而出,在平叛中立下大功。那么,这个人到底是谁呢?

一、出身宗室

此人名叫李皋,字子兰,是曹王李明的玄孙。曹王李明的身份有些特殊,他的父亲是唐太宗李世民,母亲是齐王李元吉的王妃杨氏。李明排行第十四,是李世民最小的儿子,因卷入章怀太子李贤谋反案,被流放到了黔州。682年,黔州都督谢佑奉武则天之意,逼迫李明自杀。705年,唐中宗李显复位,李明的孙子李胤被封为嗣曹王。

741年,李胤病死,次子李戢承袭了爵位。然而,仅仅过了六年,李戢就病死了。李皋是李戢的儿子,他在少年时就补任左司御率府兵曹参军,在752年承袭嗣曹王的爵位,还被封为都水使者。此后,李皋多次得到提拔,官至秘书少监。李皋很聪明,他在安史之乱期间,居然带着母亲郑太妃,历经艰险从长安来到了蜀地。

二、就任地方

上元年间,天下发生旱灾,导致粮食歉收,李皋虽然贵为嗣曹王,但俸禄微薄,不能养家,请求外出任官却不被允许,于是他故意违犯轻法,被贬为温州长史。当时温州也发生饥荒,李皋在没有得到朝廷旨意的情况下,拿出官仓中的数十万石粮食来赈济灾民。事后,李皋得到了朝廷的褒奖,历任处州别驾、衡州刺史之职。

780年四月,李皋被任命为潭州刺史、湖南团练观察使。在此之前,湖南牙将王国良占据武冈作乱,朝廷多次派兵征讨,都未能取胜。李皋到任后,给王国良写了一封书信,然后扮作使者,只身骑行五百里来到了王国良的军营。他在营门大呼:“我曹王也,来受降!”全军上下都非常震惊,王国良“迎拜请罪”。李皋拉着王国良的手,“约为兄弟”。

三、平叛淮西

782年,山南东道节度使梁崇义起兵叛乱,朝廷立即任命李皋为左卫大将军、江南西道节度使,让他对付图谋叛乱的淮宁军节度使李希烈。李皋到任后,招兵买马、制造战船,做好了战斗的准备。同年十二月,李希烈叛乱,并派兵进攻周边地区。李皋领兵与叛军作战,多次击败李希烈,先后收复蕲州、黄州等地。就在此时,泾原兵变爆发,唐德宗逃往奉天。

李希烈趁机切断了南北交通,“南方藩镇各闭境自守”,只有李皋“数遣使间道贡献”,为朝廷雪中送炭。李皋还派兵“治邮驿,平道路”,开通了新的朝贡之路。在平定李希烈的叛乱中,李皋指挥了三十二次战斗,从未战败,一共攻取州城五座、县城二十座,斩首三万三千级,生擒一万六千人,力保李唐的江山。792年,时任山南东道节度使的李皋病死,终年六十岁。李皋死后,军中发生哗变,乱军在城中肆意劫掠,但唯独不冒犯李皋一家。

参考资料:1.《旧唐书》;2.《资治通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