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扶阳祛病三步走:第一纳阳入肾,第二助阳化气,第三固阳敛阳

 天下小粮仓 2024-05-16 发布于福建

中医认为阳气,是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那么阳气在体内有温热、兴奋、推动等功能,阳气不足,一是易有怕冷畏寒,身体不温的情况,二是易导致气血推动无力,引起气滞血瘀,三是影响消化,致食欲下降、消化不良。

扶阳祛病三步走:第一纳阳入肾,第二助阳化气,第三固阳敛阳

同时阳气还有卫外御邪的功能,阳气又和生殖生育息息相关女子阳气亏,易有胞宫的疾病,男子阳气亏则有欲望下降,功能减退的问题。

阳气是从哪里出来的呢,从肾。五脏六腑之阳皆根于肾,封藏于肾,它们阳气不够用了,就会从肾脏一点点的借调。因此,扶阳、补阳去病,就一定要考虑到由肾入手。中医在扶阳祛病的思路,整体分为三步:第一步,纳阳入肾,第二步,助阳化气,第三步,固阳敛阳!

扶阳祛病三步走:第一纳阳入肾,第二助阳化气,第三固阳敛阳

第一步,纳阳入肾。就是把虚阳外越、虚浮的阳气收回到肾中潜藏起来,把虚火降下来。这里常会用到这些方法:

脾胃阳虚,多会用于砂仁、石菖蒲来醒脾和胃,引阳入肾;肾阳虚寒重的,会用制附片、肉桂来引火归元;遇到气血瘀阻、有郁热的,多用用于麻黄、桂枝、羌活,来散寒湿阳。

第二步:助阳化气。这是阳气足了,要推动阳气来温暖身体。这里多用到温肾阳,益肾精的中药,如巴戟天、淫羊藿、补骨脂、仙茅等,这些能助阳行气,散阴寒,通关节,养筋骨。

第三步:固护阳气、敛阳入肾。病看着差不多了,为了防止后续问题反复,就需要把阳气固护住。这个时候,中医常会用到潜阳丹、封髓丹,因为阳得阴来敛,阳得阴助,才能生化无穷。

扶阳祛病三步走:第一纳阳入肾,第二助阳化气,第三固阳敛阳

PS:本文仅用于中医知识科普,不推广中药及调理方案。如有类似问题,请咨询医生,在医生指导下辨证用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