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461年前的这块碑具有里程牌意义,俊秀方正,流丽古拙,间杂隶势,精美典雅,书法楷隶过渡、推陈出新的不二碑选

 无名经生 2024-05-16 发布于浙江
魏碑极品、原大拓片、简体旁注、适合临创

这就是《长孙彦墓志
这个志文是北齐时期长孙彦的,看起来挺大的,高度有61厘米,宽度是60.5厘米。志上刻了31行字,每一行都刻满了,有30个字。这些字都整齐地分隔在界格里。
这个志是用青石做的,志和志盖都有,志盖的形状就像个倒过来的斗,平平的顶,宽度是50厘米,长度是51厘米。
在志盖的中间部分,有个九宫格的设计,正中间的那个格子还挂了个铁环。铁环旁边用篆书刻着“齐故史君长孙公铭”这八个字。根据志上的记载,长孙彦是在北齐的河清二年(563年)六月十一日,在邺都南城的一个叫义井里的地方去世的,那时候他51岁。所以,我们可以推算出他应该是北魏延昌元年(512年)出生的,他活过了北魏、东魏、北齐这三个朝代。
这个墓志还有个特别的地方,就是它的字体。虽然主要是楷书,但是里面还藏着隶书的影子。写字的笔法也是楷书和隶书的特点都有,笔画很流畅,字形看起来有点扁扁的。整个墓志看起来既流畅又古朴,有点像隋朝时期碑文的样子。

图片

图片

志文字数比较多,正好给了我们了解历史背景和人物故事的绝佳机会,增加一些“字外功”

长孙彦,字叔彦,是河南洛阳人。他的一生,起初就像是在仙境中修炼,后来则在大舞台上施展才华,建立了自己的事业。他的家族就像那茂盛的槐树,枝叶相连,显赫的声名如同车盖一样紧密相连。他的人生基础坚固而卓越,就像昆仑山一样高耸,又像湘水一样深不可测。

他的祖父是使持节都督、安州诸军事、骠骑将军等,功勋卓著,声名远扬。他的父亲也是一位杰出的人物,被誉为奇才。长孙彦继承了家族的优秀传统,从小就表现出非凡的才能和智慧。他的言谈举止都合乎礼仪,言行举止都堪为楷模。他在少年时期就享有盛名,才智出众,无人能及。

长孙彦的仕途也是一帆风顺,从魏明帝的挽郎开始,他凭借自己的才华和勤奋,逐渐获得了更高的官职。他先后担任了领军娄王的东阁祭酒、襄威将军,以及司徒高公的记室参军等职务。他在这些职位上都表现出色,备受赞誉。

图片

后来,他还担任过益宁远将军和中坚将军等要职,并在朝廷中担任了斋帅等要职。他的才华和品德都让人赞叹不已,被大家誉为奇才。

然而,就在他事业蒸蒸日上的时候,却不幸遭遇了疾病,于大齐河清二年六月十一日去世,享年五十一岁。他的去世让所有人都感到惋惜和悲痛。

为了表彰他的功绩和品德,朝廷追赠他为假节督合州诸军事、平西将军、合州刺史。他的遗体在八月十八日安葬于豹祠西南五里处,距离邺城十五里。

恐怕千年之后,山川可能会陷落消失;万年之外,大海也可能会再次被尘埃覆盖。因此,将他的卓越事迹记录下来,埋藏在墓穴之中。希望这座郁郁葱葱的墓穴开启之时,其中的美好和荣耀能够被世人传颂。

图片

这段志铭写道:向南远望,是丹水潺潺;向东眺望,是青丘翠绿。我们的轩帝,曾经在这里游历。这里的田野被称为朔野,都城则名为幽都。子孙们在此定居,世代都享有这份安宁和繁荣。从北到南,光华永不熄灭。虽然朝代变迁,城市迁移,但天上的日月始终悬挂,照耀着这片土地。

这里再次诞生了贤明之人,才华出众,就像圭璋一样闪耀着光芒。他气概非凡,声音奇特,富有仁义和智慧,文武双全。五种光彩同时闪现,三种色彩各显其美。就像松树掩映着翠绿的色彩,桂花散发着馥郁的香气。他在家中能够通达事理,在国中必然声名远扬。

王宫高耸入云,金台险峻。君子们聚集在这里,再次展现了光辉。他的爵位是因为才能而获得的,荣耀也随着他的才华而显现。我怀念这位君子,他独自散发着美好的风尚。然而,美好的时光总是短暂的,他早早地离开了人世。永远告别了这个世界,进入了幽暗的地下。

如今,他的坟墓孤独地矗立在月光之下,树木凋零,风声急促。狡兔在墓旁嬉戏,飞鸟在树上聚集。但如何才能使他的事迹永垂不朽呢?只有这些文字,能够永远记录下他的故事。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