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资治通鉴》经典20句箴言

 伟111 2024-05-16 发布于河南
图片

《资治通鉴》,是由北宋史学家司马光主编的一部多卷本编年体史书,共294卷,历时十九年完成。

《资治通鉴》书名由来,是宋神宗认为该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而钦赐此名。

图片

01

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资治通鉴·唐纪八》

解释:听取多方面的意见,才能明辨是非;听信单方面的话,就分不清是非。

感悟:不能只听信一方之言,更不能一意孤行,要多思考,多方面听取别人的意见。

图片

02

从善如登,从恶如崩

——《资治通鉴·魏纪·魏纪三》

解释:顺从良善如登山一样艰难,屈从邪恶如山崩一般迅速。

感悟:善恶就在一念间,做善人难,作恶却很容易,只会在作恶的路上越走越远。

图片

03

爱之不以道,适所以害之也

——《资治通鉴·晋纪十八》

解释:父母爱护子女方式如果不正确,那样恰恰是害了子女。

感悟:父母无论是对孩子溺爱,还是用扭曲的爱去打压孩子的天性,都是不对的,只能是对孩子心灵的伤害。

图片

04

救寒莫如重裘,止谤莫如自修

——《资治通鉴·魏纪五》

解释:御寒没有比上好的毛皮衣服效果更好的,要不想别人诋毁你的话没有比提高自身修养更好的。

感悟:提高自己,对他人的诋毁就可以从容应对。

图片

05

君子能勤小物,故无大患

——《资治通鉴·周纪·周纪一》

解释:贤德的人能够认真谨慎地对待小事,所以才不会招致大祸。

感悟:慎小事微,小心驶得万年船。

图片

图片

06

不痴不聋,不作家翁

——《资治通鉴·唐纪四十》

解释:不装聋作哑、不装傻,就当不了别人的公公、婆婆。

感悟:有很多婆媳之间的矛盾,是由公婆惹出来的,善待一个来你家的媳妇,不挑剔毛病,就会少些矛盾。

图片

07

人皆作之。作之不止,乃成君子

——《资治通鉴·秦纪·秦纪一》

解释:人都是要强求自己去做一些事情的。假如这样不停地做下去,便会成为君子。

感悟: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图片

08

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得失

摘自《资治通鉴·后周纪五》

解释:借鉴历史上兴盛衰亡的经验教训,以考察现在社会的是非利弊。

感悟: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

图片

09

贤而多财,则损其志;愚而多财,则益其过

——《资治通鉴·汉纪·汉纪十七》

解释:贤能之人,财产多了就会损害他们的意志;愚庸之人,财产多了就会增加他们的过失。

感悟:人为财死,鸟为食亡,贤能之人,面对金钱,也很难抵得住诱惑,对于暴发户来说,钱多了可能会产生更多的问题,不知道钱该如何利用。

图片

10

家贫思良妻,国乱思良相

——《资治通鉴·周纪·周纪一》

解释:家境贫困,就会想要一个贤德的妻子;国家出现动乱,就会渴求一位治国有方的宰相。

感悟:形势艰难时,就会盼望能解决问题的人出现。

图片

图片

11

责其所难,则其易者不劳而正;

补其所短,则其长者不劝而遂。

——《资治通鉴·汉纪二十》

解释:做事把重点和精力放在难点上,只要把难点解决了,简单的自然也就解决了;做人要取长补短,只要把自己的短板解决好了,自己的长处自然也得到了加强。

感悟:物固莫不有长;莫不有短;人亦然。吸取他人的长处,来弥补自己的短处。

图片

12

惟贤惟德,可以服人

——《资治通鉴·魏纪·魏纪二》

解释:只有贤明,品德高尚的人,才能让人信服。

感悟:只有德,才能真正服人。

图片

13

丈夫一言许人,千金不易

摘自《资治通鉴·唐纪二》

解释:大丈夫答应人一件事,即使给千金也不会更改。

图片

14

不怕念起,惟恐觉迟

摘自《续资治通鉴·宋纪·宋纪一百四十九》

解释:不怕偶尔的恶念,只怕醒悟得晚。

感悟:浪子回头,千金不换。产生了恶念,要尽早地醒悟。

图片

15

宠辱不惊,肝木自宁

——《资治通鉴·唐纪·唐纪十七》

解释:指受宠受辱都不在乎,不因个人得失而动心,身体自然安宁。

感悟: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名对利应有的态度:得之不喜、失之不忧、宠辱不惊、去留无意。这样才可能心境平和、淡泊自然。

图片

图片

16

疾风知劲草

——《资治通鉴·唐纪·唐纪十》

解释:在猛烈的大风中,可看出什么样的草是强劲的。

感悟:只有在危难时刻才能知道,哪些人是意志坚强的人。

图片

17

口说不如身逢,耳闻不如目睹

——《资治通鉴·唐纪·唐纪二十六》

解释:听到的不如亲眼见到、亲身经历的可靠。

感悟:谁也不能真正的站在对方的角度,只有感受了,亲眼看到了,才能体会,冷暖自知;不能随意听到就相信,还是要亲自去考察分析。

图片

18

猛兽不如群狐

——《资治通鉴·晋纪·晋纪四十》

解释:一只老虎很厉害,可是碰到一千只一万只不怕死的狐狸一拥而上,也难保自身安全。

感悟:双拳难敌四手;寓意团结,一根筷子易折断,十根筷子难折断。

图片

19

强人之所不能,事必不立

禁人之所必犯,法必不得矣

——《资治通鉴·唐纪·唐纪五十八》

解释:强迫他人做力不能及的事情,这件事肯定不能成功;以人必定会违背的规定来禁止他人,这样的法令必定不能施行。

感悟: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不管是谁,都要对别人的能力进行考量,不可强迫做不可能的事,合适的人做合适的事。后一句,可以从父母教育孩子去感悟,孩子有着孩子的天性,不可对泯灭孩子的天性去控制,而去为了你而活。

图片

20

言善非难,行善为难

——《资治通鉴·唐纪·唐纪四十五》

解释:嘴上说做善事并不难,要真正去做好事才是难的。

感悟:每个人都说自己的好人,其实,大家都是普通人,只不过没有做什么伤天害理的事罢了,经常做善事的人却少有,甚至遇到事可能也只是一个旁观者。

图片图片
图片

司马光: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

司马光(1019年~1086年),字君实,号迂叟,陕州夏县涑水乡(今山西省夏县)人,出生于光州光山(今河南省光山县)。世称涑水先生。北宋时期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自称西晋安平献王司马孚后代。
宋仁宗宝元元年(1038年),进士及第,累迁龙图阁直学士。宋神宗时,反对王安石变法,离开朝廷十五年,主持编纂了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

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官至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

元祐元年(1086年),去世,追赠太师、温国公,谥号文正。名列“元祐党人”,配享宋哲宗庙廷,图形昭勋阁;从祀于孔庙,称“先儒司马子”;从祀历代帝王庙。
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做事用功,刻苦勤奋。以“日力不足,继之以夜”自诩,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

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稽古录》《涑水记闻》《潜虚》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