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模切卡纸益智绘本《是谁呀》系列赏析

 石头052631 2024-05-16 发布于河北
模切卡纸益智绘本《是谁呀》系列赏析
一、这套模切卡纸益智系列推荐理由是什么?
1、全套三本27 页模切设计独特富有创造力。
2、涵盖动物、物品、环境、自然、图形和颜色等6 大认知主题,贴近生活锻炼逻辑力。
3、全部27 个小游戏亲子互动新手爸妈也易学。
4、原版复刻,哑光纸质,色彩图案高级快戳,可以从 6 个月用到 3、4 岁。
二、对“模切卡纸益智系列”整体认知有什么?
法国玛蒂娜˙佩兰的《模切卡纸益智系列》是一套既富有艺术气息又非常实用的卡纸书,共三本,分别为《是谁呀》《在路上》《在树林里》。集合了视觉认知、触觉感知、情绪情感、互动游戏和艺术审美于一身。包含了动物、物品、环境、自然、图形、颜色等六个认知大主题。而且每个认知主题之间都被联系在一起,每本书都有一个共通的逻辑关系,并且不断地在爸妈和宝宝共读互动的过程中加深印象,有助于从小培养宝宝的逻辑思维能力。
● 视觉认知
认识了多种鸟类、昆虫、大小型哺乳动物以及它们的生活环境,认识了生活中的玩具及生活用品,认识了各种颜色。

 

 
● 触觉感知
丰富多彩的模切突出了环境的特点,动动小手摸一摸,调动触感,感知丰富的形状,促进触觉发展。三本书共包含了27种不同形式的模切,如波浪形状模切、荷叶形状模切、花朵形状模切、蛛网形状模切、水桶形状模切、草丛形状模切等,有助于满足宝宝好奇心的发展和引导宝宝对更丰富的世界产生兴趣。

 
 
 
● 情绪情感
有非常好的“翻页前后或紧张或有趣的呼应关系”,将宝宝带入阅读氛围,有助于宝宝丰富的情绪情感的发展。如这个蜘蛛网页,上面蜜蜂透过网看到了后面的蜘蛛,恐惧让身体后坐,而另一只还毫无察觉的振翅而飞。而翻过页后是蜘蛛的耐心等待。

 
 
● 互动游戏
翻页即游戏——翻页前,引导宝宝去猜猜后面是什么?如蜘蛛页的戏剧变化。
触摸即游戏——摸一摸,想想摸到的是什么形状的东西?摸到的是真实的蜘蛛网形状。
互动式游戏——每本最后都附有便于互动阅读的模切设计,互动更方便,并能吸引宝宝反复阅读、强化记忆,有助于提升孩子的兴趣。
《在树林里》翻页前
 

《在树林里》翻页后
 

翻页前这些小动物都遇见了谁,被模切页覆盖住了,但透过模切的方孔旁的图片线索,留下了思考的空间,翻过模切页把小动物们用方孔圈住,却把答案露了出来。而在哪儿遇见的?颜色提示了出来。
● 艺术审美
3本书主要使用了绿色、蓝色、橙色、粉色、黄色等,讲究颜色的搭配与对比,充满法式艺术气息和设计感,不仅可以认知,也有助于幼儿艺术审美的培养。

 
 
三、艺术创作手法有哪些
1、模切设计
全书采用厚卡纸对裱印刷,每页都包含不同的模切形状,富有创造性和游戏性,可以作为低龄幼儿早期认知、智力启蒙、快乐游戏的选择。
模切是印刷品后期加工的一种裁切工艺,模切工艺可以把印刷品或者其他纸制品按照事先设计好的图形进行制作成模切刀版进行裁切,从而使印刷品的形状不再局限于直边直角。 
卡纸是介于纸和纸板之间的一类厚纸的总称,作为一种纸张材料,卡纸是每平方米重约120克以上的纸,纸面较细致平滑、坚挺耐磨。
益智是指增益智慧。
对裱是指将两张纸粘在一起,从而形成更厚、更结实的纸张或纸板的过程。
绘本用模切为形式,以卡纸为载体,以游戏为手段,以前后呼应为逻辑产生代入感,以感知产生兴趣,以认知为导向,以艺术培养审美以达到益智的目的。
既然是模切书,模切设计自然是它最重要的考量标准了。
区别于大多数模切绘本中使用的圆形、方形、三角形、常见物品,动物等,这套书的模切设计别出心裁,形式充满设计感,模切形状也相当丰富多彩,27 个模切形状没有重复,贴近生活却又别出心裁模切边缘处理得非常光滑,没有毛刺,每一页模切的部分都是印刷工人手工处理的。内容也涉及到了自然环境、生活用品、昆虫鸟类等多个方面。除了有树叶、荆棘、蘑菇、蜘蛛网这类自然形状,还有房子、雨伞、奶瓶、水桶这类的生活形状,栩栩如生,我们大人都爱不释手,更别说孩子了。每一页非常地能够吸引宝宝的注意力,也增添了阅读乐趣。
这套书的模切翻页前后在情节上有着非常好的衔接关系,再配合爸妈的稍带夸张的生动演绎,很容易就能在孩子的脑海里形成互动。
这样的内容设计,不仅有助于孩子分析推理等思维能力的发展,同时也对他们情绪情感的丰富有一定的帮助。 
特殊形状模切的封面,提升宝宝的阅读兴趣和动手欲望;充满设计感的内容,全面促进宝宝的智力、情绪、触觉等的发展。
另外,每本最后都附有便于互动阅读的格子模切设计!
 

2、图案配色
除了模切形式少见外,图案配色也很有讲究,简直就是一套超棒的视觉激发、审美启蒙的低幼绘本。
绘者沿用原版哑光纸质,运用高饱和柔和的纯色块,相得益彰,让阅读成为一种视觉享受,有利于唤起儿童的注意力,帮助视觉发育,从小培养宝宝审美。
如:高饱和黄色和红色的经典撞色。

 
如:荧光粉色和绿色的视觉冲击。

 
如:嫩绿和草绿的层层叠加。
 

如:红黑白的万年组合。

 
每一个配色都是精心设计,再配上浓浓法国艺术气息的动画图案,每一页的翻阅,都是一次视觉激发,仿佛看了一场艺术画展那般动人。
3、剪纸效果
一个个剪纸在经典色彩的搭配下,显得更醒目。让小读者对熟知的动物和物品有了更加清晰的轮廓认知。

     4、《是谁呀》和《在森林里》《在路上》的异同

《是谁呀》模切页前背景色为上下不等分的纯色,白色与不同颜色搭配出现,模切页前的生活中的小物件出现在白色背景上,白色也是模切页后的背景色。
模切页颜色与前后页物件或动物同色,而后页文字以模切页颜色同,关键字与后页的
颜色相同。
《在路上》与《在森林里》的每一个游戏基本上都是两色,模切页前后页背景色同,而模切页的背景色与前后页的动物同色。而白色则起是点睛之笔,或是动物名称,或是动物关键部位。如小鱼与鲨鱼的较量就是发现鲨鱼的小鱼头部是白色的,而鲨鱼的牙齿也是白色的,前者害怕,后者凶恶。
四、《是谁呀》展示了什么?
《是谁呀》这本书展示了包含玩具、动物、生活用品在內的16种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东西,且都出现在宝宝熟悉的生活环境中。譬如:帆船和鱼、毛线球和猫、雨靴和蜗牛、水桶和螃蟹、洗手液和鸭子、围嘴和小鸟、太阳和蜜蜂、月亮和小熊玩偶等。而其间贯穿着与之相关的模切有:帆船、房子、雨伞、铲子、水龙头、奶瓶、花儿和床等。熟悉的环境、常见的物品让小读者有亲临其境之感,自然注意力就被吸引了去。
这本书小读者看到的是谁呀?故事以各色模切为遮掩,透过帆船看到了水中的透过房子看到了瓷砖上的猫、透过雨伞看到了雨中的蜗牛、透过铲子看到了沙子里的螃蟹、透过水龙头看到了洗泡泡浴的鸭子、透过奶瓶看到了草莓上的小鸟、透过花儿看到了草丛中的蜜蜂、透过床看到了小熊玩偶。透过造型各异的模切看到了8中孩子们喜欢的小动物。
本书共通的逻辑关系:生活中常见的东西。
而这些动物与出现的场景,都与模切造型及生活中的物件有着严谨的逻辑关系。比如:灯塔、大海和鱼,鱼在海里游,灯塔指引航行;毛线球、房子和猫,猫爱玩的毛线球在房子外面的地上,猫在哪儿呢?原来猫在房子里面的瓷砖上溜达呢;雨靴、雨伞和蜗牛,孩子们喜欢穿着雨靴或打着雨伞在雨中嘻逐,而蜗牛则是背着一座房子在雨中散步;水桶、铲子和螃蟹,在海边孩子们最爱提着小桶,拿着小铲子,在沙滩上玩耍,而小螃蟹呢?则是钻进了沙子里;洗手液、水龙头和鸭子,孩子们把洗手液倒在手中,扭开水龙头洗挖脏的小手,而鸭子则喜欢洗泡泡浴清洁全身;围嘴、奶瓶和小鸟,小朋友们戴上围嘴,手拿奶瓶吃奶,而小鸟则喜欢以草莓为食;太阳、花儿和蜜蜂,在太阳普照下,花儿开放,小草成长,蜜蜂采蜜;月亮、床和小熊玩偶,月亮高挂,小朋友抱着玩偶,躺在床上安然入睡。
亲子阅读可以这么扩展:
——下雨天,宝宝要穿雨靴才能踩泥坑对吗?
——下雨天,宝宝还要打伞才能不被淋湿。
——蜗牛也喜欢下雨天,宝宝你看,把房子背在身上的就是蜗牛。
作者通过三页一组(封面灯塔除外),中间为模切,拿出生活中的一个物件,让小读者透过模切画面,看到后页的背景而联想将要出现的小动物。且仅用两个色块,从文字到画面来进行逻辑的关联,引出页由两个色块上下拼接,物件颜色与模切页和是谁页的文字和动物同色,模切页正反同色,而后页背景色在文字中变色出现。
另外,最后附有便于互动阅读的格子模切设计!
同样用一组和内页相同的三页形式,来归纳看到的“是谁呀?”的集中出现。透过模切的镂空,来进行位置对拼,物件的对接。
五、《在路上》有着怎样的内涵?
《在路上》展示了15种动物以及它们生活的环境:包含水里的动物、天上飞的昆虫、有地上爬的等。这些动物是:青蛙、小鱼、鲨鱼、蜻蜓、瓢虫、蝴蝶、蜜蜂、蜘蛛、海马、章鱼、蚂蚁、蜗牛、乌龟、蜥蜴和螃蟹。书中有荷叶、海浪、睡莲、花朵、蛛网、海藻、道路、草叶和水桶形状的模切。
本书共通的逻辑关系:生活的自然环境。大海中的大鱼吃小鱼、池塘里蜻蜓与青蛙的玩耍、瓢虫与蝴蝶的躲猫猫、蜘蛛结网的守株待兔、海洋动物生存法则、弱小动物的求生本领等。通过模切逼真地展现出来,让小读者更加亲近自然,展现自然的魅力。
本书所展示的小动物或物品,都用生动而简洁的轮廓以概之。不认识的动物有了笼统的认知,熟悉的动物让小读者与目睹的实物联想有一个清晰的对比与简要的描述。
不仅认识了小动物,还对动物的情绪有了认知,家长可以用身体来演示。例如:从瓢虫翅膀分开的角度不同联想到各自飞行的状态,三只海马站立的角度不同可见其内心害怕的程度。
本书共同的主题在路上,动物们在路上的所见所闻及他们的行动。譬如:小鱼游走路上遇到了鲨鱼、蜻蜓飞行途中看到了睡莲底下在吐泡泡、瓢虫看到花儿背后躲着蝴蝶、蜜蜂一路跋涉差点撞进蜘蛛网、海马在水中发现海藻后面的危险、蚂蚁行进路上遇到了庞然大物小蜗牛、乌龟移动中惊奇地偶遇飞跑的小蜥蜴、而横行霸道的螃蟹嘀咕可爱的小脚丫成为他的美食。他们都行进在路上,都发现了意想不到的事情,都为之动情。
故事这样讲可以更吸引小读者:
——宝宝你看,三只小鱼慌忙地要游走。不然会怎么样呢?是那条小鱼发现了鲨鱼的呢?
——原来海浪的那头,凶猛的鲨鱼正游过来了,快跑呀!
——小鱼为什么要跑呢?因为大鱼吃小鱼,小鱼吃小虾呀!
——从哪儿看出鲨鱼的可怕呢?
——蜻蜓飞累了,想趴在睡莲上看风景。
——咦,睡莲下面好像有其他动物在活动?
——哦,原来是小青蛙在水里练习游泳呀,呱呱呱。
——三只小海马哪一个更害怕呢?
——为什么说章鱼鬼鬼祟祟游来?章鱼的触手是否与海藻以假乱真呢!
六、《在树林里》出现了哪些动物
《在树林里》展示并让宝宝了解了16种树林里会出现的动物,包含鸟类(布谷鸟、猫头鹰、啄木鸟)、大小型哺乳动物(野兔、狐狸、老鼠、獾、鹿、刺猬、松鼠、蝙蝠、野猪、狼以及人)、还有很不起眼的小动物(锹甲、鼻涕虫)等,以及它们会出现在哪里,当然是树林里啊!
书中出现草丛、树洞、洞穴、荆棘、树叶、树林、大树和蘑菇形状的模切等。
本书共通的逻辑关系:同一个环境(树林)串联起不同动物。野兔在草丛中发现了狐狸、布谷鸟发现了树洞中呼呼大睡的猫头鹰、老鼠在洞穴的尽头发现一只獾正走过来、母鹿在荆棘丛中发现了带刺的刺猬、松鼠发现了酷似树叶的蝙蝠、在树林中随时出没的狼对野猪构成了威胁、锹甲在大树上发现了啄木鸟笃笃的敲击声,还有小男孩发现蘑菇并赶走了鼻涕虫。
树林中植物生态万千,透过植物模切,动物明察秋毫。这其中显然动物们发现对方的方式和动作不同。
这就要记住要带入情绪讲故事:
——野兔在草丛中玩耍,突然紧张起来,疑惑地四处张望……
——布谷鸟仰头静听,“谁在树洞里打鼾呢?”
——老鼠妈妈警觉地大喊“快跑,快跑!”
——母鹿保护性地说:“看看你走过的地方,荆棘丛里有奇怪的刺!”
——松鼠面对树丛感叹道,“这树叶怎么这么奇怪呢!”
——小野猪看到黑黢黢的树林,警觉地自言自语地说“我得赶快找到爸爸妈妈!”
——锹甲听到笃笃的声音,不解地问同伴“是谁发出这样的声音呢?”嗷!原来这是啄木鸟啊!
都是采用有问有答的对话方式,带有情绪地自言自语、同伴间的问询、保护性的提示、和快速躲避的指令等等,非常让小读者引人入胜。
三本书,从身边的小物件到广阔的自然世界,既保留了亲切感,又开拓宝宝的眼界。并且,在不断的认知过程中,了解到动物和环境的必然关系,物品和场景的相互联系。
七、互动小游戏是如何演绎的?
每个模切形状都配合了前后页,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小故事。以27个模切(含封面)页形成了27 个互动小游戏,非常适合亲子共同演绎。
这里的小故事,简单的格子和图案搭配起来可以引发很多思考。或紧张,或有趣,或情感会紧抓阅读者的心,忍不住地想要翻过去探个究竟。
例如:
——“快停下!”小蜜蜂突然说到。
——原来是它看到了大大的蜘蛛网后似乎有个大家伙。(紧张)
——翻过来看一看,原来是一只大蜘蛛,正在等着小蜜蜂掉进网里,美餐一顿呢。
——但小蜜蜂已经发现并且停了下来,不会被网住吃掉啦。(安心)
——快看,是我们宝宝的洗手液,还有水龙头,饭前饭后要洗手哦!
——打湿小手,搓一搓泡泡,好玩耶!(轻松)
——翻过一看,这么多泡泡,怎么宝宝的小鸭子也跑去洗澡了呢。(更开心了)
——那就今晚的泡泡浴,宝宝和小鸭子一起洗吧!
八、这套绘本是否适合家孩子的年龄
绘本上基本都标注有适读年龄,以指导读者阅读。
所谓的适读年龄,只是编辑结合本书的主要特点和不同年龄段孩子的普遍特点给出的选书建议和参考。
《模切益智卡纸系列》给出的适读年龄是:适合 2 岁以上亲子共读。
主要是考虑到书中动物与环境的关系、动物与动物的关系等知识点和知识量,以及延伸思考的广度,认为2 岁以上的孩子是最契合的。
但从这套书的其他特点来看,6 个月+的宝宝也非常适合读。
6个月~1岁宝宝
认知启蒙的关键在:看、听、摸。
1、他们注意力十分有限,不要照着书全本阅读。从书中选择一些孩子感到亲切的物品(或动物)的页面,展示给宝宝看,说出物品的名称,再配合一些生动的拟声词,和宝宝说话、交流。
2、让他们用小手摸一摸书,摸一摸模切的形状,感受不同物品的不同线条。
3、结合日常生活来使用。如宝宝用奶瓶喝奶时,可翻出奶瓶那页给宝宝看看,加深宝宝建立联系。下次再看这幅图时,就变得更生动和更有温度了。
1岁~2岁宝宝
认知启蒙的关键在:兴趣、情感、游戏。
1、想一想,猜一猜,文中提到的互动亲子游戏玩起来。
2、利用模切图形前后连续的两个页面,给宝宝讲小故事。就有助于养成阅读的好习惯。
3、有感情地读故事,营造生动的阅读氛围,吸引宝宝的注意力,也能促进宝宝情绪情感的发展。
2岁以上宝宝
亲子共读的方法:
1、有感情地读,有问必答。随着宝宝理解能力的增强,很容易明白前后页的关系,展开联想,思考事物之间的关系,思考其中的道理。有问必答,满足他们的求知欲。
2、利用模切形状翻页互动,猜猜是什么形状。注意要多采用一些生动有趣的互动提问方式。比如你可以用奇怪的语气说:咦?这个圆球好像还戴了帽子?是什么呀?
3、利用三本书后面的互动游戏页进行记忆力训练、逻辑思维训练!挑出几幅图考一考宝宝,可以和宝宝比赛谁回答得对,记得要故意说错,让宝宝更有成就感哦。
所以说用对方法,好的绘本可以打破适读年龄的界限。用对方法,才能让绘本的力量发挥到最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