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脏腑辨证:总共涉及证候58个之心与小肠病辨证

 空谷幽兰80 2024-05-16 发布于广东
红柿子挂树上
写作水平不行,但我要努力提高
193篇原创内容
公众号

一、心与小肠病辨证

    心病证候:虚证有气、血、阴、阳不足;实证有气火痰郁、寒凝、瘀血等。

    心病症状:以神志症、精神异常、心悸、失眠、多梦、健忘、烦躁、谵语及面色、舌象和血脉表现为常见。

    小肠证候:虚证有小肠虚寒(脾阳虚);实证有小肠实热,小肠气痈(寒滞肝脉)证。

    小肠病症状;以小肠的分清泌浊失常为主,表现为二便异常。

图片

    (一) 心气虚、心阳虚与心阳暴脱

    [临床表现]其三证既有相同的特点,又有不同表现应注意鉴别。

    相同点:有二点,一是神志症的心悸怔忡;二是气虚症的胸闷气短、自汗,活动后加重。

    不同点:三证分述如下:

    心气虚:以气虚症状为主,主要表现面色、舌象和脉象变化。面、舌色淡,脉虚。

    心阳虚:气虚症状明显加重,同时出现虚寒表现。有畏寒肢冷、心痛,面色 白或晦暗,舌质淡苔白滑,脉微细。

    心阳暴脱:气虚症状极重,虚寒象突出,且神志异常亦重。突然冷汗淋漓,四肢厥冷,呼吸微弱,面色苍白,口唇青紫,神志模糊或昏迷,舌淡紫青滑,脉微欲绝。

    [证候分桥]盖心气虚、心阳虚和心阳暴脱证以心气虚、心脏全身机能衰退为病理基础;进一步发展为心阳虚,出现虚寒象;进而虚脱亡阳则为暴脱证,为审证要点。

    气虚,宗气不足,神无所主,则表现一派心气虚症,如心悸、气短、胸闷,动则尤盛等。

    气虚血运无力,濡养不足,则有血虚不荣症,面、舌色淡,脉虚无力。

    气虚及阳,失却温煦功能,故现虚寒象,如畏寒肢冷等;阳虚寒凝,气血郁滞,心脉痹阻,故有心痛证,脉道不充,则微细。

    阳气暴脱,阴津无依,则冷汗肢厥;宗气大泄,血脉瘀滞,心神失养,是以亡阳诸证具在。

    总之,其病理可概括为气虚阳衰,血运不足,神失所养基本过程。

    (二) 心血虚与心阴虚

    [临床表现]上二证以心悸怔忡、失眠多梦为其共症。

    不同症状:心血虚有血虚症,如眩晕健忘,面、唇、舌色淡,脉细弱等。心阴虚必兼有虚热象,如五心烦热、潮热盗汗、两颜红赤、舌红少津、脉细数。

    [证候分析]其阴血不足病因,一是先天或后天生成不足;一是损伤太过,如失血、热病、七情等因。

    血属阴,心阴心血不足,心神失养,故有神动不宁诸症,见心悸怔忡,失眠多梦等。

    心血虚证,重在血的濡养不足,不能上荣,故见血虚症。

    心阴虚证,重在滋润减弱,阴虚阳亢,内生虚热,故有一派阴虚内热象。

    在病理关系上,血虚渐进致阴虚,所以二证鉴别要点,是有无虚热证。虚而无热象,为心血虚;虚而有热象,为心阴虚。

图片

    (三) 心火亢盛

    [临床表现]此证三个特点,一是热扰心神症,心胸烦热,夜不能寐,甚狂躁谵语;二是火热津亏症,面赤口渴,溲赤便干,舌尖红绛,或口舌生疮,腐烂疼痛,脉数有力;三是热迫血妄行,致各种出血或气滞血壅,肌肤疮疡等。

    [证候分析]心火生成其因有三,或为外感,六气化火;或为内伤七情所致;或为肥甘厚味饮食所伤。

    心火亢盛,重点在舌、脉、神志之方面审证,其性质属实热证。

    火热内炽,上炎扰及心神,是有心神不宁等症;热能伤津,故有一派热盛津亏里热象。心主血脉,热壅血络,或迫血妄行而吐血、衄血;或血热壅滞脉络,肌肤疮疡,红肿热痛。

    [证候鉴别]心火亢盛与心阴虚证。

    二证均有心神不宁一般心病症状,并有热象。其鉴别要点,心火亢盛属实证,心阴虚属虚证。

温馨提醒:用药需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四诊合参后根据体质辩证用药,切勿随意用药!注意用药安全~

图片

 

▲点击 关注 一起学中医
“上可以疗君亲之疾,下可以救贫贱之厄,中能保身长全”

🙏愿天下无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