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周正翔 | 陶侃,枞阳人的父母官

 文乡枞阳 2024-05-16 发布于安徽

我的祖祖辈辈都生活在枞阳,在漫长的岁月长河里,枞阳人的父母官是一茬接着一茬。东晋时期陶侃曾在枞阳任过县令,是我前些日子寻访和读书时,在无意中获悉的,确实让我有点小惊喜。
今年3月2日,我在南京龙蟠里寻访,在巷道白墙上看到陶风楼等古迹和陶侃等名人的史料介绍,得知位于龙蟠里九号的陶风楼,最早是1838年两江总督陶澍为纪念东晋时期名将陶侃平定叛乱、收复南京有功而创建惜阴书舍,亦称“惜阴书院”,这是我初次接触到名人陶侃的过往。
7日,读王羲之《十七帖》时,发现陶侃与我的家乡枞阳还有一段故事。书法爱好者都知道《十七帖》是一组书信,据考证是王羲之写给他朋友益州刺史周抚的,书写时间从永和三年(347年)到升平五年(361年)。据史载,周抚之妹嫁陶侃之子为妻,这就不难理解王羲之在书信中,为什么会提到大将陶侃了。从《远宦帖》“武昌诸子亦多远宦”句的译文,即“陶武昌(陶侃,镇守武昌)孩子们亦多远在各地做官。”知“武昌”即是陶侃,这又让我再次对陶侃有了兴致,便想进一步作了解。
原来,据《晋书》·陶侃传:“陶侃字士行,鄱阳人。吴国灭亡后,迁到安徽庐江的寻阳……,鄱阳的孝廉范逵(用现在话是老乡)曾经去拜访陶侃,陶侃毫无准备,无物待客,他母亲于是剪下自己的长发卖给别人做假发,换得酒菜,客人畅饮极欢,连仆从也受到未曾想到的招待。范逵告别时,陶侃相送百余里。范逵问:'卿想到郡中去任职吗?’陶侃回答:'想去,可苦于无人引荐。’范逵拜见庐江太守张夔,极力赞美陶侃。张夔召陶侃为督邮,领枞阳令。”读到“领枞阳令”四字时,还真有一种说不出的心悦。

从【枞阳好家风·人物篇】《从陶母还酢说起》一文中得知,在枞阳县城老大街的达观山上,曾有一个著名的古建筑,叫惜阴亭。不知此“惜阴”与南京“惜阴书院”中“惜阴”是否存在勾连,未加考证。据记载,陶公在枞阳当过五年县令。因陶侃任枞阳县令时对枞阳贡献很大,乡贤百姓便建了陶公祠。祠旁有惜阴亭,以纪念陶公之“大禹圣者,乃惜寸阴。至于众人,当惜分阴。”至今,陶侃在枞阳为官留下了陶母还酢的感人故事,千百年来一直流传。

注:惜阴亭,位于安徽省枞阳县。始建于东晋年间,是纪念陶侃搬砖(运甓励志)而建的,1938年毁于日军侵略者之手。

来源:文乡枞阳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