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现代社会是否还有必要读《孙子兵法》?

 经管读书会 2024-05-16 发布于广东

如果要推荐一本古代典籍,我会推荐《孙子兵法》。

有的人可能会问,这些纸上谈兵的东西有什么用?现代战争比拼的是科技,冷兵器时代的理论在如今能有什么价值?这本书不就是讲阴谋诡计、投机取巧之术吗?

  



关于《孙子兵法》这本书首先要澄清的就是它与阴谋诡计的区别,这本书主要讲的是计划、形势、地形等战略问题,如果仅靠书中的一句“兵者诡道”就认为它是阴谋诡计就太极端了。其次,如果把《孙子兵法》仅仅当作兵书来看就太片面了,因为这本书是两千多年前写成的,时间与空间都发生了巨大变化,根本无法套用。

然而这本书能够历经两千余年流传至今,被曹操、唐太宗、杜牧等历史人物长期研读,并且得到国外学者,如英国战略学家德利尔·哈特的高度评价,说明了其中蕴含的内容不仅仅是战争。

关于这本书,我认为对我们有四点重要的价值:

第一就是带给了我们冷静、理智、谨慎的思考方式

相关的话语很多,比如:

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在战争之前就进行周密的计算且有优势,胜算就大

知彼知己,百战不殆;(了解对手也了解自己,就不会失败

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先做到不可被战胜,等待敌人出错的机会,然后

胜兵先胜,而后求战

合于利而动,不合于利而止。(符合自身利益的就去做,不符合的就马上停止

第二个价值是辩证的思想,利害的相互转化

比如:

以迂为直,以患为利;(通过迂回的道路到达目的地,将不利的因素转化为有利)

智者之虑,必杂于利害,杂于利而务可信,杂于害而患可解。(明智的人思考问题总是综合考虑利弊,在有利的情况下想到不利的一面,事情就可以顺利进行,在不利的时候想到有利的一面,祸患就可以解除)

没有永远的利,也没有永远的害,关键是要能够看到事物的反面。

第三是对个人修为的要求,树立了优秀的标准。

比如:

智,信,仁,勇,严;(明智、守信、仁慈、勇敢、严格)

求之于势,不责于人;(营造并依靠有利的态势,而不过分苛求下属)

无恃其不来,恃吾有以待;(不期待敌人不进攻,而是要提前做好准备)

必死可杀,必生可虏,忿速可侮,廉洁可辱,爱民可烦;(抱着必死的心态就有被杀的风险,贪生怕死就会被俘虏,容易愤怒就容易被敌人用侮辱的方式激怒,追求名声就会被敌人用污名所刺激,心慈手软就会一直被困扰)

进不求名,退不避罪,唯民是保;(不贪图名利,不怕担责,一切以保护人民为根本)

不可以怒而兴师,不可以愠而致战。(不能因为一时发怒而兴师出战,也不应因一时气愤而发动战争)

对于这些做人的要求,哪怕只能做到一两点,也足够了。

第四就是对战争的敬畏,对普通人生命的尊重

比如:

兴师十万,出征千里,百姓之费,公家之奉,日费千金,内外骚动,怠于道路,不得操事者,七十万家;(十万军队劳师远征,百姓与国家的钱财每天都耗费千金,国内外动荡不堪,有七十万户国民无法正常生活)

力屈财殚,中原内虚于家,百姓之费,十去其七;(国力衰弱钱财枯竭,百姓的钱财被耗去了十分之七)

亡国不可以复存,死者不可以复生。(国家灭亡就不能存在了,人死了也就不能再生了)

这些无不体现战争对普通人的伤害,特别是在如今这个动荡的时代,更值得一读。

然而书本不能代替实践,就像《庄子·天道》中记载的故事《轮扁斲轮》带给我们的道理一样:“书不尽言,言不尽意”。

最后,回归读书的本质,一方面是要明理,也就是要懂道理,另外一方面就是能够用书中的内容指导我们更好的生活。

到底这本书能够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价值,只有结合自身的经历去仔细品味。

https://mp.weixin.qq.com/s/xL9JtUdW1KvoWqAcg_7gBw

参考文献:

[1]孙武. 孙子兵法

[2]李零兵以诈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