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开始就没有在一起的人,永远都没有办法在一起

 沉默的陌生人 2024-05-16 发布于北京

作者:张琳
本文图片和音乐皆来自于网络

520快乐

第一次遇到他的时候,我19岁。
闲聊之间,我闻到他身上有一股淡淡的味道。
不能说一眼定生死,但就是因为多看了那一眼,他就已经赢得了我的生理性喜欢。
多年后我才知道,这种喜欢是一种本能。

后来每次见面的时候,我总是觉得他身上有一股难以形容的味道。
这种味道跟好闻与否没有关系,就是特定的、属于他的味道,或许,也只有我闻得出来。
时光荏苒、阴差阳错,我们说不明、也记不清最终是如何走散的。
再次重遇,我们各自成家立业,日子也过得跟大多数人一样,用平淡二字,足以概括。
时隔20年,我已经记不起他的味道,但是对他的生理性喜欢,却一直没有改变。
他很少提及他的妻,但是却很不满意自己目前的生活状态。
他跟我聊工作上的压力、生活中的桎梏。
那些所有不舍得放下手机、结束对话的夜晚,相谈甚欢的默契,都让我觉得,年轻时代恋爱的感觉,又回来了。
但是我却忽略了最重要的一点,这些其实全和喜欢无关,而是共性的惊喜感在作祟。
我们拥有很多相似的想法、对时局相似的观点,甚至八九不离十的脑洞、还有那些无厘头的笑点等等。
所有这一切,都让我觉得这是属于我们的共性。它带给我熟悉的感觉,是亲密的共享。
他激起我对彼此生活交叉点的好奇,我想知道他的观点、歌单,书柜里的收藏、甚至衣着的款式风格。
但我并没办法,仅凭这些就了解他这个人本身。

于是我会对他有着更加深层次交流的需求。
我觉得分享欲这件事情,应该能够代表喜欢。
但是他却认为,该知道的过往、该了解的时机,不过是顺其自然、水到渠成的事情。
这时候我就明白,分享欲并不是真正的喜欢,探索欲才是。
因为我对他的好奇,已经压抑不住,我甚至好奇到想了解他的成长过程、喜好厌恶、以及他的脾气秉性。
当他跟我分享过去的经历、甚至是私隐的时候,我觉得自己就是他最亲密的人。
我们每天都聊天、频繁的通话,分享生活中的点滴日常。我们互相聆听、倾吐彼此的压力和烦恼。
我以为这就是喜欢。
直到我发现,别人了解的他和我知道的并不一样。

换一个视角审视我们的交往,其实很容易察觉到,他在这其中的算计。
怪不得他很少谈及他的家庭与家人,原来他早就对这段感情设了限。
而在未来的上限里,并没有我的位置。
我想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当初没能在一起的原因。
或许在那个时候,我已经隐约地知道,他身上的那道光环,不过就是我自己眼里的光。
仔细想一想,如果是一个我不感兴趣的人,喋喋不休地跟我讲他的生活日常,我早就烦了。
而如果是一个我喜欢的人,我不仅爱听他说,而且会持续对他所说的、所经历的一切都保持好奇。
因为他的讲述,会给我带来极大的参与感和满足。
人性很复杂,但是细节会说明一切。

想来,在一段固定的时间里,突然有这么个人,和我有着共通的情绪,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为彼此分担,达到精神层面的共鸣。
而那些相似的想法,以及应对生活中难题的能力,也将我们紧紧相连。
交往氛围的改变,肾上腺素和多巴胺的分泌,都很容易产生暧昧的感觉和喜欢的错觉。
这些感觉的唯一性和排他性,无论别人是否理解,只要他认可,我就觉得感同身受。
在我眼里,他就是另一个我自己。
打个比方,我说独自带团队、攻项目的艰难。他就能说出自己曾经几天几夜奋战在一线,最终得胜的经历。
我抱怨遭人排挤、打压,他就给我讲自己遇到不公平的事情,如何反击、维护个人利益的经验。
这些不仅是体谅,更是鼓励。
我们就像彼此的加油站和充电桩,互相扶持、互相依靠。
但是我们终究未曾深入探讨过,为什么会喜欢彼此。
哪怕随便一个话题都可以聊一天的我们,却从来不会问对方,与之并肩的那个人,是不是最适合的人。
也许正因为我们对彼此没有更深层次的探寻欲望,更没有把自己所有的生活都向对方讲述的冲动。
所以注定的结局,就是我们迟早会走向各自的归途,完成各自的人生。

我想,喜欢的前提,应该是探索欲在分享欲的基础之上,因为分享所以才会想了解得更多。
探索的作用是经营和维系。
毕竟只有想跟一个人永远在一起的时候,我们才会对他寻根问底,想了解关于他生活中的所有细节。
打听和收集他的一切信息,关注他所有的行为举止。
他的爸爸妈妈长什么样子,他家的小狗叫什么名字,他吃什么东西有过敏反应。
他那些古怪的坏习惯,他所有阴暗、不为人知的另一面,都是我想探寻的答案。
这样我就能知道,他是个什么样的人,他的前半生快乐与否,他的后半生想如何度过。
就因为我们一开始没有在一起,所以我没有机会、没有时间去了解这一切。
但是,也正是因为我们一开始就没有在一起。
所以,我们永远都没办法在一起。
有没有一种可能,我一直在一条错误的道路上,走了很久很久。
520告白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