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肿瘤患者必看!长期服用抗癌药的实用技巧及用药误区,都整理好了!

 与癌共舞论坛 2024-05-16 发布于天津

作者:pear

对于很多肿瘤患者来说,治疗计划的一部分可能包括服用几个月、几年甚至余生的药物。但有时,可能由于需要服用的药物太多,或者副作用过于明显,导致漏服药物,影响病情的控制,甚至记错用药时间和用药量而服用药物过量,影响身体健康。

为此,小编总结了7个用药的实用小技巧,9个用药误区及更有利于提高药效的用药时间及服药姿势,希望为大家提供一些帮助。

1

7个长期用药的使用技巧

1

使用一个适合你的药盒

使用药盒是一个很好的起点,帮助你记住每天必须服用的药物。药盒可以在药店或商店里购买,有不同的颜色和尺寸,能够满足不同患者的需要。

在将药物装入药盒之前,请仔细阅读药物说明书中关于如何安全储存和处理的内容,因为有些药物可能需要冷藏,或与其他药物分开放置。同时,在分装药品之前,清洗双手,保持双手干净、干燥,或戴上食品手套。

另外,使用便签纸写好药物名称和用量,贴在药盒对应的地方。当复查后,药物用量有变化时,需要及时更换便签纸。


2

将服药纳入日常生活

可以使用手机设置闹钟提醒,或者使用有关“吃药提醒”的应用软件,这些均可帮助患者记得吃药。

同时,可以选择一件日常必须做的事情,如刷牙、吃饭、上班、下班等,将其与吃药结合起来,如刷牙后的事情是吃xx药,要吃完xx药才可下班等。

3

与医疗团队保持沟通

可在第一次就诊或第一次复查时添加主治医生的联系方式,定期与医生沟通,询问预期的治疗结果、如何处理副作用,以及如果错过剂量该怎么办等。

若需要长期用药,可以询问医生以下的问题:

  • 这种药我预计需要吃多久?

  • 如果用药期间有任何疑问和不适,我可以咨询谁?

  • 是否有慈善赠药、惠民保等帮助我承担一部分药费?

  • 这种药物是否有明显的副作用,是否需要提前预防?

4

当出现明显不适,需及时告知主治医生

若出现恶心、腹泻、皮疹等症状,或者既往存在的症状有加重趋势,需要及时告知主治医生。

5

设定合理的期望

适应长期服药需要一定的时间,可能在适应过程中你会焦躁、烦闷,但请努力平复你的心情,要多一些耐心。

6

及时更新健康保险信息

当确诊癌症后,需要及时办理门特;有商业保险的患者也需要及时与保险员联系,告知现在的健康情况。同时,在就诊过程中,告知主治医生,他们可以更换一些药物,以期患者花最少的钱,获得最好的疗效。(详情点击《中国癌症患者浪费了很多钱!医保报销省钱攻略来了》)

7

准备旅行时携带药物

外出旅行时,确保携带足够的药物,并将其存放在药盒中。另外,将药物放在防水袋中,并随身携带,以备不时之需。


2

9个吃药常见的误区

1

误区一:1天3次=随三餐服用

“1日3次”是药物学家根据实验测定出药物在人体内的代谢速率后规定的,意思是将一天24小时平均分为3段,每8小时服药一次。同理,一日2次,就是每12小时服药一次

2

误区二:药品难以下咽,掰开吃

部分中成药,中央有刻痕,可沿刻痕掰开服用,但不可嚼碎。而控释、缓释、肠溶片剂药物,一般不能掰开吃。这些药片掰开后,药效迅速释放,达不到长效的目的。比如奥美拉唑肠溶片等药物,到肠道才会释放药效,若事先压碎或只吞下没有胶囊外壳的药粉,胃内酸性环境会影响药物的稳定性,分解药物,导致药效减弱。

3

误区三:用保健品代替药

人们常会认为保健品的成分更安全,副作用小。事实是保健食品不是药品,没有临床治疗作用,不能代替药品使用,必须严遵医嘱,科学用药,切勿因食用保健食品擅自停药。

4

误区四:多药同服

每一种药物都有特定的化学成分,不同化学成分相遇时可能“放大”药物本身的副作用,也可能产生有害健康的物质。购药前必须咨询医生或药师,看清楚说明书,了解药物的相互作用,避免出现不良反应。

5

误区五:随意换药、调剂量

频繁换药,随意调整用药剂量,甚至停药,轻则达不到理想的疗效,加重病情,重则增加并发疾病等危险,危及健康。不论是什么药物,都必须在医生的指导下增加或者减少剂量,不能因为症状稍有好转就擅自减药,或者因为症状没有好转就擅自加药。

6

误区六:重复吃同一类药

拥有同一种通用名的药品,由不同药厂生产时,又会有一个独特的“商品名”。很多时候,人们熟知其商品名,却忽视了通用名,从而可能出现重复用药的情况。比如,百服宁、泰诺、必理通等,其实都是解热镇痛药对乙酰氨基酚。服用药物的时候,一定要看一下药物的通用名,在药盒上,通用名的字体要大于商品名。

7

误区七:用饮料送药

直接用咖啡、茶水、饮料、牛奶等送服药物,可能与药物发生相互作用,轻则影响药物疗效,严重时会使药物在血液中的浓度升高,副作用增强。另外,服药时不喝水,而是直接将药物干吞下去。其实,这也是非常危险的。

大部分片剂通常用150—200毫升左右的温开水送服,胶囊送服时的饮水量应不少于300毫升。对于糖浆这种特殊的制剂,建议服喝完5分钟内不要喝水。

8

误区八:含服片随意放在嘴里

含服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普通的含在口腔里(任意位置别噎住就行);另一种是把药片含在舌下。普通的含服,目的是为了“慢”。比如华素片,其主要目的是针对咽部的病灶,所以要让药物长期呆在口腔中,经唾液融化后,一点一点慢慢刺激咽部。舌下含服则不同,它的目的是为了“快”。最经典的舌下含片,就是用来救治心绞痛的硝酸甘油。因为舌下有丰富的血管,这样能让药物快速通过血管壁、迅速吸收,而且不会被肝脏代谢损耗,吸收完全。

9

误区九:怀孕后生病不敢服药

有一些孕妇生病后不敢服药,硬扛着,生怕对胎儿有害。其实,在孕期生病不必完全拒药,不是所有的药物孕妇都不能服用,切记要遵照医嘱,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相对安全的药物进行治疗。如果硬扛引起病情加重就得不偿失了。


3

什么时间吃药?

生病了,到底什么时间吃药?吃药和药效有什么关系?在适宜的时间吃药,不仅可以增加药物在人体内的生物利用度、增强疗效,还可以充分调动起人体内的免疫和抗病因素,减轻副作用。

从服药时间上,一般可以分为空腹、餐前、餐中、餐后、睡前等。

1

空腹服用——泻药和补药

空腹服用即指腹中没有食物,饭前1—2小时以前和饭后2—3小时都属于空腹。空腹药物最直接的好处是避免食物影响药效,利于药物被吸收和发挥作用。

以下药物通常需要空腹服用:泻药、补益类中药,头孢氨苄、诺氟沙星等抗生素

2

饭前服——胃动力药

饭前服用的药物,是指在饭前15—30分钟内服用。某些胃肠道不良反应小、进食后服用会影响其吸收的药物、保护胃黏膜或者促进胃肠动力药,建议饭前服用。

以下药物通常需要饭前服:多潘立酮(吗丁啉)、西沙比利、甲氧氯普胺(胃复安)、抑制胃酸的药物奥美拉挫等。

3

随餐服——部分降糖药和抗真菌药

“餐中”或“随餐”服用,是指在吃饭的同时服用药物。餐中服用的主要目的是增强药效,充分发挥药物作用,也有部分是为了减轻药物对胃肠道的刺激。

以下药物适合随餐服用:降糖药、抗真菌药物灰黄霉素、某些抗高血压药物(如卡维地洛)、某些抗生素(如克拉霉素缓释片)

4

饭后吃——大部分药

饭后服用通常是饭后15—30分钟服药,并非饭后马上吃。大部分药物都可以在餐后服用,其目的是为了减轻药物对胃肠道的刺激,并使药物更好的起效。

以下药物通常需要饭后服用:刺激胃肠道的药(阿司匹林、吲哚美辛、硫酸亚铁、苯妥英钠、金属卤化物、甲硝唑、多西环素等)以及溶脂性的药物

5

睡前服用——助眠药

睡前服药是指在睡觉前半小时左右服药,有些药物会产生困倦感或可以帮助病人更好的入睡。

以下药物通常适合睡前服药:催眠药水合氯醛、平喘药沙丁胺醇、缓泻药比沙可啶、抗过敏药苯海拉明等。

小贴士:抗肿瘤药怎么吃?

肿瘤细胞和正常细胞具有不同的生物钟,肿瘤细胞在10时生长最旺盛,第二个生长高峰在22:00~23:00,而正常细胞在16时生长最快。因此,在10时或午夜22:00~23:00进行化疗,对肿瘤细胞的杀伤力最强,而使正常细胞受损率最低,所以有人提出了“零点化疗“的给药方案。

4

服药姿势也会影响药效

我们知道拍照需要摆POSE,没想到喝药也要讲究姿势,姿势对了才能发挥药效,否则错误吃法会致命。

1

必须采取直立姿势服用的药物

治疗骨质疏松的双膦盐酸类(阿仑膦酸钠等),若此类药物贴附于食管壁,可引起食管炎症、糜烂、溃疡。因此为将药物尽快送至胃部,必须以直立姿势服用。同时在服药之后仍须保持上身直立半个小时以上,同时饮水200毫升以上。

2

最好采用半卧位含服的药物

缓解心绞痛的硝酸甘油舌下含片,若患者站立含服,可能因直立性低血压的发生,致使头部一时供血不足而晕倒,因此最好采用半卧位含药,这种姿势可使回心血量减少,利于心绞痛较快缓解,又可避免引起低血压的风险。

小爱提醒

一般而言,对于大多数口服剂型的药物,服用时最好采用直立或端坐姿势。这样可使药物顺利通过食管进入胃肠道。

卧病在床的患者,如果仰卧吞服片剂或胶囊,一则药物有可能会贴附于食管壁,刺激食管黏膜,引起炎症和溃疡,二则药物可能延迟进入胃肠道,也将会影响疗效。所以最好自己或在他人帮助下,采取坐位服药,并随后稍做轻微活动再卧床休息。


小爱总结

通过上述用药实用方法,相信大家可以更为有效地管理长期服用的药物,确保治疗顺利进行。同时,请记住,你的主治医生始终是治疗过程中的守护者,当出现任何问题,请及时与其沟通!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