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春秋三杰:介子推、伍子胥、管仲,谁才是真正的忠臣?

 新用户99584979 2024-05-16 发布于北京

我是小九,很高兴回答您的这个问题!

春秋三杰

指介子推、伍子胥、管仲。他们是千百年来人们十分推崇的忠臣:介子推忠于主,伍子胥爱于君,管仲则忠君又爱国。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介子推

介子推对功名利禄的鄙弃,对奸伪欺罔、人世谬举的愤懑,他“割股食君”实乃“食国”,正是中华民族正道爱国传统美德的体现;在介子推身上蕴涵着对祖国的深沉赤诚的爱恋之情。

割肉喂君——与晋文公重耳的故事

重耳逃亡时,先是父亲献公追杀,后是兄弟晋惠公追杀。重耳经常食不果腹、衣不蔽体。介子推随重耳在外逃亡19年,风餐露宿,饥寒交迫,备尝“险阻艰难”。重耳最终能返回晋国,立为晋君,介子推也尽了犬马之劳。

春秋三杰:介子推、伍子胥、管仲,谁才是真正的忠臣?

有一年逃到卫国,一个叫做头须的随从偷光了重耳的资粮,逃入深山。重耳无粮,饥饿难忍。当向田夫乞讨,可不但没要来饭,反被农夫们用土块当成饭戏谑了一番。后来重耳都快饿晕过去了,为了让重耳活命,介子推到山沟里,把腿上的肉割了一块,与采摘来的野菜同煮成汤给重耳。当重耳吃后知道是介子推腿上的肉时,重耳大受感动,声称有朝一日做了君王,要好好报答介子推。

十九年的逃亡生涯结束后,重耳一下子由逃亡者变成了晋文公,介子推不但没有主动请赏,反倒隐居山林;后因重耳求才心切,放火烧山,介子推抱树而亡!

致死不忘其衷心:爱其君不受其禄之廉志

楚不用伍子胥而破,吴阖庐用之而霸,夫差非徒不用子胥也又杀之,而国卒以亡。

伍子胥

本为楚国人,因楚平王杀害父、兄,他便逃往吴国!

春秋三杰:介子推、伍子胥、管仲,谁才是真正的忠臣?

春秋末期吴国兴亡,伍子胥举足轻重。辅佐吴王阖闾修法制以任贤能,奖农商以实仓廪,治城郭以设守备。又举荐深通兵学的孙武为将,选练兵士,整军经武,使吴成为东南地区一强国。根据吴与周边各国的强弱形势及利害关系,与孙武等制定先西破强楚,以解除对吴之最大威胁,继南服越国以除心腹之患的争霸方略。

后因夫差愚昧,听信谗言:“勾践送给伯嚭大量财务和美女,伯嚭就在夫差面前进谗言。说伍子胥把儿子送到齐国就是背叛吴国。夫差用属娄剑赐伍子胥死。”

伍子胥视死如归,在死前对邻舍人说:“我死后,将我眼睛挖出悬挂在吴京之东门上,以看越国军队入城灭吴”,便自刎而死,死后仅十年,越灭吴,终应其言。

管仲,世所谓贤臣,然孔子小之。岂以为周道衰微,恒公既贤,而不勉之至王,乃称霸哉?语曰:将顺其美,匡救其恶,故上下能相亲也。岂管仲之谓乎?——《史记》

管仲

春秋三杰:介子推、伍子胥、管仲,谁才是真正的忠臣?

周穆王后代,法家重点代表人物。公元前685年,被鲍叔牙举荐为相,齐桓公称之为“仲父”。其在任内大兴改革,整顿行政管理系统、选贤任能、注重经济和农业发展、富国强兵,使齐国成为强国。

箭射齐桓公

齐襄公十二年(公元前686年),齐国内乱,两个逃亡在外的公子,一见时机成熟,都想急忙设法回国,以便夺取国君的宝座。鲁庄公知道齐国无君后,万分焦急,立即派兵护送公子纠回国,后来发现公子小白已经先出发回国。管仲于是决定自请先行,亲率30乘兵车到莒国通往齐国的路上去截击公子小白。人马过即墨30余里,正遇见公子小白的大队车马。管仲等公子小白车马走近,就操起箭来对准射去,一箭射中,公子小白应声倒下。管仲见公子小白已射死,就率领人马回去。其实公子小白没有死,管仲一箭射中他的铜制衣带勾上,公子小白急中生智咬破舌尖装死倒下。经此一惊,公子小白与鲍叔牙更加警惕,飞速向齐国挺进。当他们来到临淄时,由鲍叔牙先进城里劝说,齐国正卿高氏和国氏都同意护立公子小白为国君,于是公子小白就进城,顺利地登上君位,这就是历史有名的齐桓公

后又被鲍叔牙推荐为相,桓公亲自迎接管仲,一连聊了三天三夜,句句投机,斋戒三日,拜了管仲为相,并称管仲为“仲父”。

管仲的一生,建立了彪炳史册的功绩!

以上就是小九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如有错误之处,还望指教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