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的“首席刘三姐”黄婉秋永远与我们同在!

 烈日雪 2024-05-16 发布于山东

, 

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的“首席刘三姐”黄婉秋永远与我们同在!

李子荣

一,段子:因看电影入狱15年,这事怎么听都觉得不可思议。可却真实发生了!
多年前,马来西亚有一位影迷,痴迷上了电影《刘三姐》,疯狂程度比起现在的追星族过之而无不及。他不仅自己追着看,还煽动其他人一块看。结果这位影迷被捕,往后15年的光阴年华只能在牢狱中度过。
其实在那些年里,因为《刘三姐》而被拖累的人,何止这个影迷,还有“刘三姐”本人黄婉秋。在国外,她是被捧上云霄的国际顶流,可在国内,她却是人人喊打的“毒草”。游街、谩骂、扔臭鸡蛋……她活得连个畜生都不如。
后来每每谈起那段记忆,黄婉秋都浅浅一笑,避之不谈。从巅峰跌落谷底,再从谷底爬回顶峰,黄婉秋经历的困难,其实远比我们想象得更多……
黄婉秋这一生,享受过云端,也深陷过泥潭。她的人生就像是一部传奇的史诗,只能仰望,无法衡量。刘晓庆曾羡慕道:“我们多少演员拍戏一生,都难以让人记住一个角色,但你一个刘三姐,却可以吃一辈子。”
其实黄婉秋并非是凭借一个角色“吃”一辈子,而是将这个角色变成了使命感。多少人在人生这条路上沉浮半生,要么被荣誉所迷,要么被坎坷所累。而黄婉秋却像是一朵遗世独立的莲花,谨守自己的一方荷塘,却开出夺目的景致。
黄婉秋曾在面对采访时,谈及出演刘三姐的事情,她弯着眉眼自谦道:“实属幸运。”但如果了解她的过去,就会知道,所谓的“幸运”,其实是必然……

二,人生七分靠打拼!

1943 年,一位名叫黄婉秋的小姑娘在广西桂林市永福县诞生于一个质朴无华的家庭。身为百货商店职工的父亲虽然生活并不富裕,却始终致力于培养女儿的艺术天分。

黄婉秋从小就是个戏曲爱好者,爱到什么程度呢?在别的小孩还在地里玩泥巴的时候,她能当着无数陌生人的面,化上老成的妆容,直接哼唱起来。还在上小学的她,也没经过什么专门的训练,所有对戏曲的印象都来源于电视,但她就是莫名地喜欢那些“哼哼呀呀”的音乐。路过的行人是她的观众,百货商场前的空地是她的舞台,她往那一站,手势一起,俨然一个戏剧演员。
据黄婉秋的兄长回忆,在黄婉秋尚未踏入学校大门之际,她便已整日与邻居小伙伴们沉浸在“演戏”的欢乐之中,而她总是毫不犹豫地选择扮演公主的角色,并且在每一次演出中都不忘高唱几曲。毫无疑问,她已然成为整个社区的小明星,深受众人的喜爱。
然而这方小小的天地根本满足不了她,她向往真正的舞台。13岁那年,她得知桂林市桂剧团在招募演员,眼前瞬间一亮,她的舞台来了。小小的她,来不及和家里人讨论,直接冲去报名。
可到了现场才知道,报名的条件必须得是小学毕业,才上五年级的她显然不满足。但黄婉秋不甘心放弃这来之不易的机会,她直接找到主考老师,向他自荐。

老师一看她这稚气的脸蛋,本想敷衍她,让她再等一年。黄婉秋顿时就不干了,她直接开嗓唱了起来,宛若百灵般的嗓音娓娓而来,顿时让主考老师惊艳了,管它什么规不规则,当场破格招收了她。


好不容易进了剧团后,黄婉秋十分珍惜这争来的入学机会,她年纪小,比团里的其他人都入学晚,所以她只能比别人更努力,才能不落后于人。练戏剧不仅讲究唱功,还有手势。单单是为了摆出好看的兰花指,黄婉秋都下了苦功夫。为了能让手指更软,她每天早起用热水泡手,中午还得扎手,这样一件看似简单的事,她坚持了很长时间,直到让手指变得纤软。

如此坚韧的性子,和刘三姐简直如出一辙。正因她这股事事追求完美的倔强劲儿,没过几年,她便成为了团里的顶梁柱,也给她日后加入《刘三姐》剧组制造了机会……

三, 三分天注定?福兮祸所依……

1960年,想要筹拍电影《刘三姐》的长春电影制片厂导演苏里联手著名作曲家雷振邦以及词作家乔羽,不远千里奔赴广西桂林,对刘三姐的故事进行深入细致的实地考察。
经过一个多月的辛勤努力,他们终于完成了长达30余万字的剧本初稿,为将这个广为人知的传奇故事呈现在银幕之上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影片打算以音乐剧的方式呈现,
这消息一出,在戏剧演员中间炸开了锅。毕竟,苏里的名气在当时可是响当当的,丝毫不亚于今天的老谋子。如果能被苏里选中参演电影,那可是一朝成名的好机会。尤其是影片女主角刘三姐,当时竞选这个人物的演员,足足有上百号人。 然而在选定饰演女主角刘三姐的演员人选时,剧组却陷入了进退维谷的境地:

一方面,他们倾向于选择那些国内观众耳熟能详的专业演员;
另一方面,广西方面却坚称,刘三姐乃是广西的象征,理应由本土演员来诠释。

经过反复斟酌,剧组最终决定在桂林展开演员选拔活动正是在这次选拔过程中,年仅16岁、才华横溢的黄婉秋赢得了试镜的机会,并给导演苏里留下了深刻且美好的印象。

然而由于缺乏电影表演的丰富经验,当时她被“保送”出演影片里的女二号“舟妹”。能够在这样的大制作中有所表现,对黄婉秋而言已是求之不得的机会,她又怎会奢望更多。

相比之下,来自广西歌舞团的杰出苗族彩调表演艺术家傅锦华的表现则更加抢眼。她不仅早年便以其卓越的艺术才华声名鹊起,更曾在中南海多次成功上演《刘三姐》剧目,赢得了广大观众的热烈掌声与喝彩。因此刘三姐一角最终毫无悬念地落在了傅锦华的手中。

正当剧组整装待发,电影版《刘三姐》即将正式开机之际,一个出乎所有人意料之外的插曲突然降临。广西电影制作团队发现,在镜头面前,傅锦华扮演刘三姐时的歌唱嘴型存在一些微小的瑕疵,这可能会对这个经典角色在银幕上的形象塑造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

下图:当时有人建议让参演《五朵金花》而大红的杨丽坤来饰演“刘三姐”,但却被领导们否决了。原因是杨丽坤是云南演员,饰演刘三姐的人选最好是广西演员才可以。

历经深思熟虑与激烈讨论,剧组果断作出了一项重大决策:正式启用新晋演员黄婉秋,接棒傅锦华,担纲电影《刘三姐》的女主角重任!

要知道刘三姐这个角色,容貌是重中之重。这一点后来在电影《刘三姐》中可见端倪,那时黄婉秋所饰演的刘三姐一出现,观众第一眼就被她那俊俏的容颜迷住了!这时后话。

既然傅锦华不合适,导演苏里只能暂停拍摄,尽快再挑选合适演员。那时的苏里可以说焦头烂额,他没日没夜地翻看各个女演员的照片,连睡觉时脑子里浮现的都是一张张面庞……
当他再次看到黄婉秋照片时,脑中灵光一闪,这不就是他想要的“刘三姐”吗?当下,苏里立即让黄婉秋来试戏。黄婉秋还没明白过来是怎么回事时,就已经被换上戏服,推到场上了。

第一场戏表演的是制绣球,绣球其实代表的也是少女怀春的心思,黄婉秋手里握着一个绣球坐在床边,一抬眸目光流转间,少女的羞涩在脸上浮现出来。场外的苏里从镜头中一看,顿时拍板,刘三姐就是她了!
她生动诠释刘三姐与阿牛哥之间那份纯真热烈的爱情故事,无疑构成了一项极大的挑战。尽管面临诸多艰难险阻,黄婉秋依然毫无退缩之意。相反,她虚心向导演求教,全神贯注地投入到角色之中,全力以赴地揣摩刘三姐的性格特点及内心世界。
命运有时就是这么奇妙,冥冥之中,似乎有一只无形的手将她推向“刘三姐”。从戏份不多的女二号,到挑大梁的女主角,好运的天平似乎开始向她倾斜而来。只是此时的她还无法预料,这场“好运”后来将会让她付出巨大的代价……


 刚接到刘三姐这一角色时,黄婉秋是不安的。她很清楚自己几斤几两重,能否真正胜任这一角色,她的心里也是没底的。或许苏里之所以选中她,正是因为她青涩的演技,透着天然的质朴感,

但在排练过程中,这所谓的质朴却成为了拍摄的阻碍。想当年,章子怡初演《我的父亲母亲》时,因为哭不出来,被张艺谋撂在原地吓哭了。苏里的脾气可并不比张艺谋好到哪去,拍不好直接就开骂:“你怎么那么笨!”

一向在团里被奉为团宠的黄婉秋哪受过这样的委屈,可她的性子,一向是不服软的,越骂她,她心里的那股子倔脾气就上来了。说她笨,她偏要演好给导演看!

为了演好“刘三姐”一角,黄婉秋也是做足了功课,费尽了心血,同时也受了不少苦和委屈。黄婉秋因为年纪小,演戏方面的经验也不足,也常常被导演苏里责备“你为什么这么笨?”,但是她从不记恨在心上。

下图:导演苏里每次骂完了黄婉秋演得不好时,私下里都会主动向其道歉,并感到很后悔。而黄婉秋则笑着对导演苏里说:“苏叔叔,您所为之是出于对我最好的考虑,我对此不会有任何介意。”之后,导演苏里开始耐心指导黄婉秋拍戏,拍摄进度也变得越来越顺利。

当时拍摄时,室外气温高达40度,黄婉秋的里衣经常都是汗涔涔的,湿哒哒地贴着身体很不舒服。黄婉秋多次因中暑而晕倒。但她与摄制团队携手共进,可她全然不顾,仍旧一遍遍地走戏,拍不好就加班加点拍,有时一天下来能拍几十个镜头。拍完戏后,身上都能挤出水来。

或许正是她这执拗的性子,恰恰贴合了刘三姐身上的特质,倔强又坚毅。后来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不被看好的女孩一朝爆红,黄婉秋和刘三姐之间,互相成就了彼此。最终于1961年成功推出这部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风光音乐电影,为其首次银幕之旅画下圆满句号。

自此,电影《刘三姐》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前所未有的观影狂潮。这部长达112分钟的风光音乐电影完美呈现了人美、歌美、风景美的独特魅力,赢得了广大观众的高度评价。

无论是内陆还是港澳台地区,抑或是东南亚各国和地区,只要有《刘三姐》的放映,必定会引起万人空巷的盛况。影片中刘三姐的形象以及那首广为人知的《山歌好比春江水》主题曲,已然成为了广西壮族自治区的骄傲与象征。

当时这部电影火到什么程度呢?哪怕是今年春节档数十亿票房的电影,都不及当时的《刘三姐》有名气。这部影片可以说火遍千家万户,上至七八十岁的老人,下至几岁孩童,没有不知道刘三姐的。

尤其是她在影片中唱着山歌,划着一叶扁舟缓缓而来的模样,成为了多少人迄今难以忘怀的画面:
演员姜文曾说自己13岁那年,看了17遍……
国外有位影迷连看了99遍,每看一遍,便写一篇看后心得,后来那心得都堆成厚厚一叠……
还有本文开头那位,煽动别人一起看电影,入狱15年的忠诚影迷……
他们都侧面证明了刘三姐的价值。无论外界如何将刘三姐捧上高位,黄婉秋凭借其青春活力、质朴自然的气质,生动地再现了这位传奇女性,使得众多观众为之痴迷不已。片中黄婉秋与男主角的深情对白,特别是那场经典的抛绣球定情的场景,更是栩栩如生,令人难以忘怀。观众们纷纷赞誉黄婉秋完美诠释了刘三姐对爱情的那份纯洁、忠诚与奔放。

作为一位年仅16岁的少女,黄婉秋竟然能够如此出色地展现爱情的各种情感,堪称一个令人瞠目结舌的奇迹。她的精湛演技使她一夜之间蜚声海内外,被誉为“国民女神”,成为无数青年男子心中的理想佳偶。

1963年,在电影界的至高荣誉——百花奖颁奖典礼上,黄婉秋凭借在《刘三姐》中的卓越表现荣获最佳女主角奖项。

就这样,这个曾经默默无闻的小女孩从此展翅翱翔,凭借出色表现成为了艺坛瞩目的新星,紧接着又在《白毛女》等诸多经典剧中大放异彩!

而一时间,黄婉秋这个名字竟然与刘三姐这个标志性的人物紧密相连,迅速走红,演艺事业更是到达了人生的顶峰!然而,令人意外的是,就在这个荣耀璀璨的时刻,时代的巨轮却无情地从她身上碾压而过。

于黄婉秋而言,这一切就像一场梦一样,来得快,去得也快。她还没来得及享受这得来不易的荣誉,一场灾难狠狠地将她推入了万劫不复!  ,
罪大恶极空前绝后的十年浩劫是许多人心中挥之不去的阴影!对黄婉秋来说更是如此!她做梦也没想到不过是出演一个角色,竟遭来无数白眼和唾弃?因为《刘三姐》影片被批为“文化毒草”,作为主演的黄婉秋自然遭到了牵连。她不再是万众瞩目的明星,而成了人人唾弃的“毒瘤”!那段日子里,她经历了从未有过的黑暗。几乎每日,她都要戴着一块木牌,去做各种脏活累活。只要一出门,就会有人朝她身上扔石子和臭鸡蛋,还有人往她身上塞臭鞋,逼着她去游街。
更难以忍受的是,她的头发被剃成阴阳头,一向爱美的她,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秀发被剪掉,露出丑陋的一面。无数个日日夜夜里,她的身心遭受巨大煎熬,眼泪也早已流干了,这样的日子不知道什么时候才是个头……
这时她甚至想到了死!或许,只有结束生命,才能了结这无穷无尽的黑暗。她先后3次自杀,所幸及时被家人发现,才避免了一场悲剧。命虽然留了下来,但此时的她,却没了生的希望……
下图:这时,比黄婉秋小6岁的何有才“站了出来”!何有才说:“她没做什么错事,不应该这样待她。我就要对她好,有没有前途无所谓!”   ,

那时候,何有才担心黄婉秋吃不好,身体没有营养,用自己的工资买好吃的给她。有一次,何有才为了保护黄婉秋,结果手骨被打裂了。因为一直保护和关爱黄婉秋,何有才也遭受了牵连影响了前程,但他并不在乎。
下图:黄婉秋满是愧疚地对何有才说:“要不是我的原因,你也不会遭遇这样的困境。”何有才则深情地对黄婉秋说:“我爱你,别说为你做这点事,就是付出生命也在所不惜。我对你所做的一切都真心实意,从没有后悔过!”那一刻,黄婉秋也开始对何有才动了心,觉得找到了真正可以依靠的肩膀。

1972年,黄婉秋嫁给了何有才,两人正式结为了患难夫妻。因为没有分配的婚房,婚后两人住在了何有才父亲的房子里,他们也是婚后开始恋爱。那一年,黄婉秋29岁,终于嫁给了最深爱自己的男人,也被宠爱了一生。

 

婚后第二年,黄婉秋生下了一个女儿,取名叫何雁云,两人如愿当上了父母。丈夫何有才安慰黄婉秋说:“你现在是一个母亲了,要更加坚强。”

下图:在丈夫的呵护与温暖下,黄婉秋也变得更加乐观坚强,开始渐渐对生活充满了希望。可以说,丈夫何有才成了黄婉秋生命中的一束光,给了她温暖与光亮,让她敢于面对苦痛与不堪,也彻底救赎了她。

  其实俩人很早就认识了,何有才和黄婉秋同属一个剧团,那时黄婉秋是剧团里的前辈、明星,而何有才只不过是个名不见经传的小演员。在他眼里,黄婉秋是太阳,是高不可攀的存在!请点击:影视:刘三姐和阿牛哥山歌对唱,这段太经典了02:51

但故事就是这么俗套,小演员喜欢上了闪闪发光的“太阳”。只是那时的黄婉秋,心里早就有人了。黄婉秋在拍摄《刘三姐》时,对影片中“阿牛哥”的扮演者刘世龙产生异样的情愫。但两人因为年龄差距太大,迟迟没有捅破那层窗户纸!

请点击:《刘三姐》经典歌曲《世上哪有树缠藤》,原汁...02:37

而在那段黑暗的时光隧道里,这份感情更是无从提起。于是这便给了何有才靠近“太阳”的机会!那时其他人对黄婉秋都是唯恐避之不及,只有何有才逆流而上
这份温暖,于黄婉秋而言,是那段黑暗时间里唯一的光。不出意外地,俩人走到了一起。这份感情里,有多少是恩,多少是爱,外人无从得知,但接下来,黄婉秋用一生的时间做了解答。

那段漫长而黑暗的岁月持续了整整十余年。回忆起那段艰难时光,黄婉秋无数次想要放弃舞台生涯,但她的丈夫何有才却如同阿牛哥般坚定地守候在她身旁,成为她生命中的唯一依靠。

正是因为有了何有才的无私支持和鼓舞,黄婉秋才能在绝望的日子里重新燃起希望之火,对“刘三姐”这个角色始终保持着执着的追求。而在阴霾最终消散之际,她也将以崭新的姿态,再次登上舞台,诠释这个早已深入骨髓的经典形象。
或许是有爱人在旁,往后的时光里,黄婉秋也不觉得有多苦了。十年如白驹过隙,很快就过去了,原本黄婉秋以为自己这一生或许会继续这么平凡而简单地过下去,直到一个意外的消息传来:1977年11月,这是黄婉秋重返舞台、再度饰演《刘三姐》的重要日子。转眼间,她已步入中年,不再拥有少女般的娇艳风采。

岁月无情,十余年的磨砺使黄婉秋逐渐失去了往日的青春容颜。她的身材因生育孩子而略显丰满,早已不是多年前那个初出茅庐天不怕地不怕的小姑娘了,她已35岁了,但那双充满灵气的双眼依然明亮如初熠熠生辉。
虽然很多年没练过舞台功夫了,但时隔多年还能再次拍戏,对黄婉秋来说,仿若天赐的惊喜!纵使心里百般担忧,她却舍不得放弃这个机会,骨子里的那股子倔脾气再次回来了!

为了找回曾经的演出状态,她每天除了吃饭睡觉,就是在练功,有时一天能练十几个小时。为了成功瘦下来,她每天吃得很少,经常啃几个水果充饥了,即使饿得眼冒金星,她都咬咬牙不肯多吃一口。如此艰难,她却甘之如饴。

终于,命运所亏欠她的荣光再次回来了,《刘三姐》重映后,反响惊人,不仅大受本土观众欢迎,在国外又是掀起一波浪潮。当时上映后,票房一度打败了本土电影《飘》,黄婉秋再次重回事业巅峰。

当年轻的她首次出演《刘三姐》剧目时,由于舞台经验和生活阅历的不足,尚显稚嫩。然而,如今的黄婉秋历经沧桑,尝尽人间百态,对于刘三姐这个角色有着更为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为了深度呈现这一经典角色在生命中的原貌,黄婉秋在台词、动作乃至表情等各个细节层面上下足了功夫。她勇于挑战传统舞蹈动作,每日雷打不动地沉浸在剧院之中反复磨练,直至将每个微小的动作都烙印于心。

然而,这些年来,尽管黄婉秋已经不再活跃在舞台之上,可对于“刘三姐”这一角色的深入剖析和挖掘始终未曾停止。在那段最为艰难的岁月里,正是这份对“刘三姐”的深刻理解和不懈追求,成为了她坚守信念的强大动力。

不久之后,备受瞩目的《新刘三姐》在漓江剧场隆重登场,黄婉秋以首席女主角的身份闪耀全场,其气质超凡脱俗,舞姿曼妙动人,每晚都在舞台上尽情释放自我。

观众们凝视着台上那位身穿华丽服饰、虽年华已逝却依然精神焕发的中年女性,无不为她的风采所折服。她,正是当年那个16岁的少女,如今已然成长为一位在演艺界独树一帜的资深演员。

然而,当她一展歌喉,那令人陶醉的嗓音依旧让人无法自拔。"刘三姐"这一形象便如此栩栩如生地再次呈现在众人眼前,仿佛它就在黄婉秋的身上得到了新生和孕育。

之后黄婉秋又生下了一个儿子,至此儿女双全,她的生活也开始由悲入喜。到了1982年,黄婉秋时隔21年,才再次参演了电影《春兰秋菊》,演艺事业重新起航。此后,她不仅相继参演了一些影片和歌剧,还担任桂林市文化局副局长,事业开始一路攀升。

毫无疑问,这个曾经风靡一时的角色,如今在黄婉秋的精湛演绎之下,再度引发了全国观众的热烈追捧。一时间,整个漓江剧场上演了近300场《新刘三姐》,黄婉秋更是创下了壮族剧目的历史记录,被尊称为首席"刘三姐"。

何有才事事都会先为她考虑,两人一直伉俪情深。何有才说:“婉秋受的苦太多了,我应该帮助她更好地发展她自己,让热爱她、关心她的人,重新看到她艺术的发展。”

在家里,黄婉秋是一个贤惠能干的好妻子,将家里打理的井井有条。在家外,黄婉秋是个家喻户晓的名人,何有才则一直甘愿成为她背后的男人

之后,何有才成了黄婉秋的事业助理,当起了她的司机和秘书,毫不怨言地支持她的事业,更没有任何私心。事业越来越好,黄婉秋依旧保持初心和善良,她不仅是个好妻子和好母亲,还是一个孝顺的好儿媳。

黄婉秋和公公婆婆住在一起十几年,从未有过任何矛盾,一家人生活的和和睦睦。公公身患重病的时候,黄婉秋一直在床前尽孝伺候,比亲生女儿还要贴心。后来黄婉秋还获得了“第六届中国演艺界十大孝子”的称号,可谓是人美心善

而何有才同样也是一个善良孝顺的人,将岳父母视作亲生父母一样对待和孝顺。除了有孝心,黄婉秋还是一个非常重情重义的人。

导演苏里的妻子在1996年过世后,一直是孤身一人生活,到了晚年不仅患病,经济也拮据。黄婉秋一直觉得导演苏里对自己有知遇之恩,两人的关系如师徒,又情同父女。后来,黄婉秋和丈夫何有才一直希望导演苏里能够来广西和他们一起生活,但都被苏里给拒绝了。

因为导演苏里不想打扰和拖累黄婉秋的生活,便两次选择了拒绝。黄婉秋和丈夫何有才也曾寄钱给过他。多年后,导演苏里感慨地说:“我这一生参与了很多电影的拍摄,见过了众多演员,但像黄婉秋这样心怀导演、将导演视为家人的人真的非常罕见。”

经历了这一遭起起落落后,荣辱于她而言,似乎也并没有那么重要了。比起16岁一心想要去往更大舞台的她来说,如今的她,仿佛一切都看开了:

舞台只不过是她演艺生涯中的一小部分,而她追求的,是更广阔的舞台,那是不只属于她一个人的,而是应该属于整个《刘三姐》文化的。再次翻红后的黄婉秋,决定用自己的名气将《刘三姐》文化发扬光大。

1992年,她创办了刘三姐艺术团,开始致力于培养“刘三姐”的接班人。为此,她还修建了一座“刘三姐景观园”,不仅用于培养演员,还成为了一个地标性旅游景点,进一步将山歌文化传播出去。

景观园里有一处对歌台,她时常会登台献歌,亲自向世界各地慕名而来的人,展示地道的山歌。在她的传播之下,《刘三姐》不仅仅是一部影片,更是成为了一道亮丽的文化风景线。

如今从国内到国外,只要有他们艺术团的登台演出,现场都是座无虚席。或许,连黄婉秋自己都没想到,不过是无意间出演的角色,竟成为了她一生的宿命。

刘晓庆曾说:“你演一个刘三姐角色吃了一辈子,值了!我们多少演员一辈子忙碌拍片无数也难以让人们记住!”晚年的黄婉秋更是将自己的所有精力都放在了传承“刘三姐”文化这件事上,这也是她一生一直在做的最重要的事。她说:“如果有人叫'刘三姐’,那一定是在叫我。'刘三姐’是伴随我一生的。”   

除此之外,她还尽力培养“刘三姐”的接班人。自己的女儿何雁云和两个外孙女被她培养成了“刘三姐”接班人,一家三代都在为了传承“刘三姐”文化而不懈努力。

后来她还将这宿命带向了自己的亲人,她把女儿和外孙女都培养成了“刘三姐”的接班人。一声刘三姐,一生刘三姐。直到74岁,黄婉秋依然活跃在各个舞台上,演唱着那首熟悉的歌谣。

她曾说:“我会一直唱下去,直到我唱不动为止。”一语成谶,几年前,黄婉秋身体每况日下,她被查出了肺癌。病痛的折磨虽然止住了她的歌声,但却止不住她对山歌的热爱。在她心里,这已经不是一项事业,而是可以用生命去点燃的责任。

然而世事无常,人生最后的几年中,黄婉秋一直积极对抗肺癌,承受了不少苦痛。而更加令黄婉秋感到悲痛的是,儿子却在2022年因病去世,可谓是痛上加痛。儿子早她一步离开人世,这种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悲痛让黄婉秋彻底承受不住,一年瘦了二十多斤。

   

2023年,儿子走了一年后,黄婉秋在3月4日凌晨3时16分也永远离开了人世,享年80岁。在黄婉秋弥留之际,最牵挂的依旧是传承“刘三姐”精神文化这件事。她嘱托丈夫、女儿和两个外孙女,一定要继续将“刘三姐”文化传承好!发展好!

  美神虽去作品永恒!她将“刘三姐”永远留给了我们!——刘三姐永垂不朽,黄婉秋音容宛在……

延伸阅读:段子,山中只见藤缠树啊,世上哪见树缠藤?——刘三姐是劝人与树结婚?

刘三姐:山中只呀见藤缠树啊,世上哪见树缠藤?青藤若是不缠树啊,枉过一春啊又一春……请点击:《刘三姐》选曲《世上哪见树缠藤》真是当时的...04:04

竹子当收你不收啊,荀子当留你不留。绣球当捡你不捡啊,空留两手啊捡忧愁啊。连就连哎,我俩结交订百年,哪个九十七岁走嘞,奈何桥上啊等三年啰 等三年。

《刘三姐》是长春电影制片厂于1961年摄制的故事片,根据广西壮族民间传说改编。由苏里执导,黄婉秋、刘世龙、夏宗学等人主演,歌曲是傅锦华,张桂兰,蔡秀英,阵汝斌等人配唱。是中国大陆第一部风光音乐故事片。

下图:耶利亚女郎,

在泰国南部有一个叫宋卡府乍拍县,当地人至今还保留着“与树结婚”的风俗习惯。

当大家听到这个习俗,可能也会感到十分好奇,接下来就跟随小编一起了解一下吧。根据当地的习俗,只要男子年满21岁,在每年的6~8月份之间,他们就会与大树举行一次结婚仪式。千万不要以为这场仪式只是走一个流程,而是非常正式的场面,就像一对正常男女结婚一样。

在举行的这一天,村子里的所有人都要来参加。不论你是在外打工还是旅游,都必须要赶回来,否则将会打一辈子的光棍。当地人也非常信奉这个传说,所以只要有男子年满21岁,这得和大树举行一次盛大的结婚仪式。

在结婚这天,村子里的人都会穿得非常隆重,而且还有30多位少女组成的鼓手团在一边吹笛敲鼓喝彩。他们会在指定的大树底下放一些食物,一般会分为两个碗,一个银碗里边儿会放彩礼,另一个花碗里面会放一些槟榔、荷叶、糖果以及橘子、猪肉等等。

当仪式正式开始之前,新郎会换上新的服装并且随同这30多位少女一起走向大树跟前。他在大树面前首先会把蜡烛点燃,然后开始诵经。这时会出现一位作为“大树”的娘家人出来接受新郎的彩礼。等婚礼仪式举行完后,大家就会把这些食物统统分掉,然后围坐在一起享受美食的快乐。

当男子举行完仪式之后,也就代表着他以后不会打光棍了。在当地人的传统观念里,他们认为树木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在与大树举行完婚礼仪式后能够得到佛祖的保佑,从而获得完美的爱情。大家在看到泰国的这种婚俗习惯是不是感到很惊讶呢?

每年6月至8月的某个特定的日子里,凡年满21岁的男子都要举行一次与大树结婚的仪式。远离家乡的人也要赶回来参加,否则就得终生打光棍。

与树结婚的仪式和规模,同真正办喜事一样隆重。结婚用的彩礼,盛放在银制的大碗里,叫做“龛玛”。通常有单龛玛和双龛玛两种,单龛玛为单数,双龛玛为双数。龛玛分花和菜两部分。花包括25封槟榔果和荷叶;龛玛菜包括拉糕、炸面圈、米花糖、点心、鸡、猪头、嫩椰子、橘子、柚子、甘蔗以及蜡烛、席子、枕头等。

仪式开始时,30名本地少女头顶龛玛,由长鼓队前导,列队从新郎家向举行婚礼的场所(新娘树所在地)进发。新郎著新衣,在选定的新娘树下,点燃蜡烛,开始诵经,由象征新娘家长的老太太出来授礼。随带的食品,等婚礼仪式之后,供大家就地围坐进食,食毕礼成。在泰国南部旅行时,我亲眼目睹了一场奇特的婚礼,与一棵大树结婚。这听起来是乎有些匪夷所思,不合常理,人怎么可以和树结婚呢?然而,在泰国确确实实存在着这样一个习俗,当男孩子达到一定的年龄后,要先与一棵大树结婚。

那天,我们路过泰国宋卡府乍汀泊县,在一个乡村,看见一群人围着一棵树,吹吹打打,弹弹唱唱,场面甚是喜庆热闹。出于好奇,我们将车子停靠在了路边。起初,我以后他们是在搞什么庆祝活动,或是祭祀活动,但随即听同行的一位泰国朋友说:“这是一场别具一格的婚礼,你们看见了吗?那个身着礼服、腰佩利剑的男子就是新郎,人群中间的那棵大树就是新娘,他们正在举行结婚典礼。”

“什么?结婚,与一棵树?”我睁大了眼睛,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泰国朋友见我一副吃惊的样子,赶紧解释说:“这没有什么奇怪的,根据当地的风俗,只要年满21周岁的男子,都要举行一场这样的婚礼,并且举行婚礼的时间都有严格的限定,一般要选在每年的6月至8月之间。与大树结完婚,就表示成年了,能够出家当和尚了(在泰国,每个男子到了一定的年龄阶段,都要出家当和尚,多则三五年,少则三四个月,就连总统和政要也不例外)。还俗后,就可以真正与心爱的女子恋爱,结婚,生子,组建家庭。”

朋友还说:“与大树结婚不能草草了事,要办得跟真正的婚礼一样隆重热闹。婚礼这天,不仅要邀请乐队和亲戚朋友,还要给大树送彩礼。彩礼通常要盛放在银制的大碗里,称为龛玛。龛玛由龛玛花和龛玛菜组成。龛玛花一般为25封槟榔果。龛玛菜多为当地人喜爱的“拉糕”、炸面圈、米花糖、点心、鸡和椰子等。”

我们正聊着,这时,一个身穿盛装的小伙子,在十几个美少女的簇拥下,由长鼓队开路,声势浩大地向那棵大树靠近,每个人看起来都很开心,就像真的去赴一场婚礼。到了距大树不远的地方,那十几个美少女把端在手里的龛玛置于头顶,扭动腰肢,如轻盈的燕子般跳起舞来。

尔后,她们一个接着一个,将头顶的龛玛摆放在“新娘树”前,然后退到一边。不一会儿,一位长者来到大树前,他郑重地宣布:“婚礼仪式现在开始!”随即,新郎拿出一把蜡烛,逐一点燃,并插在每个龛玛旁。新郎的父亲将一些鲜花、槟榔果和几枚银元放在龛玛里的枕头上。接着,村中最年长的老妇人代表“新娘树”的父母出来接受礼物。当蜡烛全部熄灭时,婚礼仪式就结束了。

原来,泰国是一个佛国,他们大多信仰佛教,认为树木具有蓬勃的生命力,与大树结婚,就能够得到佛祖的保佑,获得忠贞不渝的爱情,拥有幸福美满的家庭。







待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