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话说沈五群

 魅力太行公众号 2024-05-16 发布于河北

文/章言

近前,沈五群“火”了,或诗或散文,不啻连三赶四见诸本地报刊,且连连冲上更大“舞台”。知名度发行量颇大的河北《老人世界》,发表了他的散文《邢台是我的第二故乡》,引起一片好评;备受广大农民爱戴的《燕赵农民报》,发表了他创作的题为《咏梅》的现代诗,意蕴新颖,多有称赞;2024年的大门刚刚开启,斐声海内外的大型期刊《海外文摘》,便选发了他的散文《水煎包》,颇有反响。

可谓喜讯频传。

当你击节称赞沈五群的作品时,你是否知道,为了写作,他经历了几多酸苦辣咸、五味杂陈?

沈五群生在农村,长在农村。孩提时就经常下地干活儿一一拾麦穗、馏棒子、背挎筐、挥镰刀……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家里再穷,母亲也要咬紧牙关供他上学读书。希望他长大有出息,找个好工作,不在村里活受罪。

高中毕业后,缺门没路的他,找工作连连碰壁,不得不垂头丧气地回村务农。汗水泼天干一天,难说挣上3毛钱。找个媳妇更是难上难,村姑们死也不嫁庄稼汉。

上初中时,沈五群就爱上了写作,偷偷地给报社寄稿子,屡败,屡战。

下地干活他也带支笔,抽空就爬格子。人说他“鬼迷心窍,不务正业。”

当了三年农民后,沈五群突然听到一个“特大喜讯”:新上马的县二砖厂公开招工,条件极简单,只要年轻力壮,不怕苦累就沾。

沈五群明知道这是一个“坑”,但他偏要跳。吃苦受罪他不怕,只要能挣钱。

早有心理准备的沈五群一进厂就干起了最憷人的活儿一一拉砖坯装砖窑。

一块干砖坯7斤重,装满一车300块,重量足足一吨多。砖坯场地离转盘式砖窑三四百米,多是刚修的沙土路。若完成一人一天的定额,来来回回得跑20多趟。

一旦拉起车子,五群就连跑带颠,大冬天里浑身冒汗,只好穿一身单衣。人一进砖窑,气温高达50多度,令人窒息的热浪扑面而来,人顿时如蒸“桑拿”。

这苦,这累,比干农活儿有过之而无不及。农活儿还有重有轻有新鲜呢,而这里,只有天天大苦大累。

这里的伙食更糟糕,顿顿高粱米、老咸菜。

厂子里天天换人,很少有人能干满一个月一一受不了那份罪。

而沈五群却铁了心要干到底,再苦再累也要咬紧牙关坚持。不这样,他咋能天天都挣1块多钱?在当年,这可是农村人收入的四五倍呀!有苦也有回报嘛一一五群很满足。

干惯了苦累活儿,沈五群习以为常了,并不觉得苦和累。原来黑瘦一根棍儿的他,饭量明显增长,浑身力气倍增,人也精神了好多。

逮上时间,他就爬在集体宿舍的大通铺上,忙中偷闲写稿子,偷偷寄给报社。

与此同时,沈五群利用业余时间尽义务,热心编写厂里的黑板报,一月两期,从不间断。

有付出就有回报。在长年累月的坚持中,他居然练出了一手漂亮的粉笔字。

一天,他写的稿子终于上报了,厂里表扬,工友赞扬,他心里美滋滋的,顿时看到了希望,他被调到厂办室专职搞宣传。天天都在写,写新闻报道,也写散文、诗歌。报上不断发表他的“豆腐块”。

天上掉馅饼。甫闻消息的沈五群不相信这是真的。

走进旅游局的沈五群,以十倍的热情、百倍的努力,投入了紧张而扎实的工作。

他要报恩嘛,古人讲“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

他用脚步丈量太行,爬山、涉水、钻老林、攀陡崖,白天漫游观风景、访达人,连夜整理笔记,撰写旅游资源考察报告。

先后为陆续对外开放的十多家景区,撰写了文彩斑斓、准确到位的导游词,为全县各景观、景点创作了一系列传说故事及赞赏诗文,先后在市级以上报刊发表旅游专稿500多篇(首)。

其中在《中国旅游报》发稿20多篇。沈五群多次被《邢台日报》《牛城晚报》评为优秀通讯员,数次被县政府通报嘉奖,并被聘为新时期第二套《邢台县志》编辑之一、河北省《旅游纵览》杂志特约通讯员。

在领导的支持下,沈五群先后编印了《邢台县景区导游词汇编》、《美在太行》《太行追梦》《萤火集》等4部专集。其中《美在太行》荣获中国第八届时代风采征评银奖,荣幸地走进人民大会堂领奖,并被接纳为中国散文学会会员。  

令人惋惜的是,由于体制制约,沈五群到了还是个“临时工”,没有得到应有的待遇。

但他毫无怨言,从无遗憾。

令人自豪的是,在沈五群言传身教下,他的两个宝贝女儿,一个是硕士研究生,一个是博士研究生、副教授,都是人民教师,一个教大学,一个教中专。

如今,沈五群退休了,可他还在写,写诗写散文。越写越精彩。

祝福你一一沈五群!

作者简介:章言,河北省邢台市人。真实姓名张国江,系河北省著名作家和诗人,著有散文集和诗歌集,曾在省级以上报刊发表诗歌散文多部。其中,散文《走向农村》《寸草心》《农民的处境》,先后被《读者》乡村版、《读者文摘》转载,获2000年和2002年度中国散文排名榜提名奖。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