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胆小鬼》原著《生吞》:普信油腻男对青春疼痛的虚伪忏悔

 猴格 2024-05-16 发布于河南

总结:逻辑漏洞比筛子眼儿还多,刑警职业瞎编乱造,破案潦草,凶手随机指认,主要写油腻男作者的少男情怀,女性角色都是工具人。

很多年前有一个朋友强烈推荐我看这部小说,当时提不起兴趣,一直没看。

五一出去,在高铁上看完了这本,看完整个人都不太好。

按照惯例应该先夸再吐槽,或者吐槽了再夸一下,但我实在夸不了(各大平台夸的帖子很不少了)。

直接吐槽。

文本之外的槽点是,现在还挂着“史航推荐”,真是蛇鼠一窝。

一、题解

按小说内容来说,主角应该是“我”和妻子,但按照故事线来说,真正的主角其实是10年前已经死了的黄姝和10年后死了的秦理。

“生吞”的意思是,黄姝和秦理被生活生吞活剥了。

好像是说,社会造成了他们的悲剧。

这样一来,“我”和“我”的妻子做过的那些见不得人的事,就可以免责了。

小说中也一再输出这种“天注定”的思想,比如:秦理走向的,是他一生中注定要面临的深渊边缘。

小说主题是一对苦命人被生吞了。

他们本来已经过得很艰难,“我”和妻子还不断给他们制造困难,但最后的结果是,“我”过得很幸福很快乐。

二、情节梗概

看这个题目的含义,以为是什么宏大叙事,或者是《一桩事先张扬的凶杀案》那样的大悲剧,看完发现,这其实就是个套了悬疑推理小说外壳的青春疼痛文学作品。

故事的讲述者“我”叫王頔。

2003年,17岁少女黄姝全身赤裸被弃尸于一幢烂尾楼前的雪坑。

黄姝和王頔、冯雪娇、秦理是好朋友+小学同学、初中同学,他们“结拜”过,这个小团体有自己的“会徽”。

王頔暗恋黄姝,黄姝和秦理是一对。

冯雪娇的爸爸是市刑警队副队长冯国金。

黄姝爹死妈疯,依附捞偏门的舅舅生活,白天上学,晚上在夜场打工,后来遇到一个大变态殷鹏,被囚禁被折磨,又被大变态的手下老拐强暴。

黄姝比王頔他们都大,长得漂亮,待人又体贴,情商很高。

秦理是天才少年,父亲是被枪毙的抢劫犯,妈妈带着哥哥秦天离开,他从小跟着爷爷生活。从小学到初中都被同学霸凌,在学校他是背锅的不二人选。

老师带学生们出去玩,富二代们带黄片在秦理和王頔的房间里看,被隔壁的女同学举报,不在场的秦理背锅。

在等待处分的时间里,秦理周末被学校安排值班,他在门岗,跟守锅炉房的冯雪娇换了岗,遇上锅炉爆炸,受重伤,后来聋了。

学校直接宣布他早已因为看黄片被开除了,他受伤跟学校无关。

王頔在学校的威逼、老师的利诱之下,伪造证据,同时自己充当人证,证明黄片是秦理的,看黄片的也是秦理。

而冯雪娇这边,虽然问题的根源在于学校安排学生值班,出事了又推卸责任,但秦理是因为跟冯雪娇换岗才遭遇爆炸,如果没换岗,遭遇爆炸的就是冯雪娇。

结果秦理出事后冯雪娇什么表示都没有,她爸都是10年后才知道这件事。

作者的重点还是这俩:

我们到底该承受多少内心的谴责,才能心安理得地过完下半生。——黄姝和秦理都没有下半生了。

做了对不起朋友的事,关心的还是自己下半生的心理健康。

能说出这句话,说明根本就没受到内心的谴责。

天才少年就这样默默被学校除名,此时他已经很不幸,但还没有崩溃。

黄姝死后,秦理的哥哥秦天被警方判定为凶手。缉捕过程中秦天受了枪伤,从高处摔下来瘫痪,成为植物人,几年后去世。

恋人黄姝和亲哥哥秦天接连出事,秦理才真正“黑化”。

2013年,又有一名少女全身赤裸被弃尸于当年的雪坑。

冯国金凌乱了。在追查2013年案件真相的过程中,他逐渐发现了当年案件的真相,他确实抓错了人。

最大的逻辑漏洞是:当年给秦天定罪证据不足,秦天作为“犯罪嫌疑人”从头到尾都没有发出自己的声音。秦理既然要自己复仇,为什么要给冯国金发短信?

就算是秦天抛尸,黄姝的裸体怎么解释?蛇经病流浪汉扒的?抛尸为什么不能好好挖坑埋土,不能给人好好埋一下立个碑,而是直接扔鬼楼大坑?黄姝被强暴后,又做了很多事情:给秦理买助听器,跟秦理解释她的遭遇,秦理喝农药等等。她不是被奸杀的。

黄姝死前的经历逻辑漏洞太多,作者始终没有说她到底是自杀还是他杀。

还有,被当成凶手的秦天就白死了吗?作者到最后都没解释这些问题。

这不重要,因为小说重点是15岁的少年王頔那无病呻吟的青春“疼痛”和25岁的成年男人王頔那种普信油腻的心理。

所以这部小说只会让人倍感矫情做作。

《生吞》时间线有两条,一条是2003年,一条是2013年。

叙事视角主要有三:王頔,王頔的岳父冯国金,第三者全知叙事。

能看出来,作者想用这种打碎线索的方式来埋线,引起读者好奇,但他笔力不够,反而经常让读者一头雾水。

现在的时间至少是2015年,王頔和冯雪娇同学会后一夜情、奉子成婚,女儿1岁多了。

主要还是讲王頔,尤其是他人生的高光时刻——考入重点学校、跟着老师去北京参赛,还有少年情怀,第一次梦遗,第一次看黄片,对冯雪娇的吐槽,女儿满月,女儿得湿疹,女儿拉肚子,女儿晚上闹觉等等。

黄姝、秦理、冯雪娇只是因为在王頔的人生中出现过,捎带讲讲他们的故事和经历。

王頔回看11年前的自己,着重写自己帮秦理打过架受了处分,对自己加害者的身份含糊其辞,避重就轻,对受害者之一秦理一笔带过,对受害者之二黄姝只剩下猥琐少年的意淫。

忏悔?剖析?不存在的。

《追风筝的人》是作者人到中年回看童年,阿米尔对自己的经历一笔带过,着重写自己的忏悔、哈桑的美好,对自己进行深刻全面的剖析。

高下立见,什么大油田都装不下作者的油。

三、青少年教育

按作者的逻辑,黄姝和秦理的悲剧都怪这个社会,然而社会是一个太过宽泛的概念。

假设这个故事逻辑完整,分析一下会发现,这其实是一个现在仍在热议的话题:青少年教育,涉及的主体还有家庭、学校、法律、政府部门,等等。

在他们的学校,有一个“少儿班”。教室位于最顶层,普通师生不允许进入。所谓“少儿班”,其实就是揠苗助长班,这里的孩子从小学就被选拔进来,用两年学完初高中六年的课程,十三四岁就考大学。少儿班实行残酷的末位淘汰制。

秦理是真正的天才,被选入了“少儿班”。他身体出了问题,用眼困难,一读文字就会很痛苦,他又没有钱去医院。很快从少儿班被淘汰到普通班,又跟王頔冯雪娇做了同学。

黄姝和秦理因为父母犯过罪,一直是同学们吃瓜的主角,小学老师还比较负责任,多次强调不要背后议论别人,但收效甚微。

王頔在小学时曾经帮秦理揍过欺负他的同学,差点被开除,出了校门还被对方找社会青年报复。初中时再看到秦理被霸凌,他不敢出手,秦理也不让他出手。

未成年保护保护不了秦理和黄姝这样的受害者

四、刑警的职业素质和职业道德

冯国金的职业认同感很低,总问自己是不是好警察。他妻子更直接:好警察有什么用?奖章奖状都卖了够换一张飞美国的机票吗?

人物的心理,说到底是作者的心理。作者这么看不起警察,能把警察写好才怪。

冯国金的手下小邓约见曾被殷鹏祸害的女孩,要带上法医女朋友去,才能打消女孩的戒心。2003年的铁岭市刑警队,没有女警是吧?

冯雪娇的父亲冯国金、姥爷杨树森都是刑警,杨树森是市局领导,冯国金跟妻子奉子成婚,成功“入赘”。靠着老丈人和自己的努力做了市局刑警队副队长。

Bug是10年过去他还是这个职位,不太符合体制内的升迁潜规则,更别说他还上面有人。最后查明真相,发现队长是黑警,他才成为队长。

冯国金的职业素质和职业道德都让人担心。

作为刑警,他总想办个大案,只想着自己名利双收,全不想刑事案件背后会有多少不幸。

秦天杀黄姝是他办的一大冤案,他什么责任都不用背。

2003年2月15日,阴历正月十五,这是一个周六。他去扫墓,然后带着茅台去洗浴中心享乐。与此同时他的同事们发现黄姝尸体,队长给他打电话,5个未接。

警察的上班时间跟普通人不一样。

如果这一天是他的上班时间,他干的全是私事;如果不是上班时间,为什么队长要连着打电话叫他。

就算是他的休息时间,作为刑警他也需要随时待命。有案子了,队长给他打电话,也说明需要他待岗。

不管怎么样,他一个刑警在关键时刻失联,失联的时间里还是在洗浴中心享乐,这是违纪。

他手机坏了,别人经常打不通他电话,他一直不换。他带的年轻刑警在因公殉职前没打通他电话,他才后悔莫及。

刑警的手机是重要的工作工具,肯定得是公家配置,更何况当年没有八项规定。手机影响工作,两次关键时刻联系不上他。

只能说明他没有把工作放在心上,无法说明他两袖清风不占公家便宜。再说,小说也说了他收过茅台、洗浴中心的白金卡等。

当年领导看他岳父的面子上,在一次抓捕罪犯时,强行把精心准备的同事摁住,让他上,他立了三等功,被抢功的同事大病一场,后来辞职。

发现黄姝的尸体时,他想的是“这回老天肯定没打算帮忙”——刑警破案要靠老天帮忙,他查案时经常需要找黑道中人给提供线索,意味着走正常途径不行,黄姝这个案子办得这么潦草,都说明他的职业素质真的不行。

也说明作者塑造的这个人物形象自相矛盾。

他看到尸体,很快就认出来这是女儿曾带回家的同学黄姝,他怕女儿被牵连进来(这时候最多也就是找女儿问个话),不说。

然后他的同事们要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确认“无名女尸”的身份。

查案过程中,发现冯雪娇他们五个人的大头贴合照,偷偷收起来,涉及学校和女儿都他都假装不知道,回避这条线索。

直接导致错过重要线索。

他一个副队长查黄姝的案子时一直在努力拖后腿,最后潦草结案。

2013年,冯雪娇给他送饭,随手划拉他的工作文件,发现黄姝的案卷,直接翻阅。她看到了“纹身”的照片,才告诉冯国金,那是他们小团伙的“会徽”。

冯国金当着冯雪娇的面说,王頔、秦理、高磊都跟案子有关,直接跳过冯雪娇,这个线索冯雪娇告诉王頔,王頔又去找秦理。

包庇、泄密,这是一位老刑警的职业素养?

如果冯雪娇是凶手,或者跟凶手有关,简直无法想象后果。

警方终于找到秦理,秦理在别墅里挟持了殷鹏。冯雪娇先在外面号啕大哭,然后冲进警察队伍中间,走到秦理面前。王頔又冲进去,挡在冯雪娇面前。一众警察默默看着,最后的结果是秦理当着大家的面从别墅天台跳进护城河(这里我还想问,中国什么别墅紧挨着护城河建的)。

这个情节看得我直接骂作者傻叉。

为了表现王頔夫妻俩的个人英雄主义,警察的工作准则不要了,秦理的命也不要了,法律法规算什么,他们俩爱就完了。

当年冯雪娇去同学家玩,要住两天,冯国金查了同学一家人的档案才答应。

别人笔下,是有钱可以为所欲为,作者笔下,警察可以为所欲为。

五、略论女性角色的功能定位

小说为数不多的女性角色的一大特点是:都不是有血有肉的人,而是作者的工具,功能是满足男作者对女性的想象。

黄姝的功能是满足王頔的意淫和扮演受害者。

冯雪娇母女的功能是发疯。

小女婴白白的功能是满足王頔对于做爹的渴望,为什么是女儿不是儿子,因为王頔对黄姝的暗恋。

当年黄姝随手给王頔一包心相印纸巾,他保存至今。女儿拉肚子,家里到处找不到纸巾(就很扯),王頔把珍藏多年的那包心相印拿出来给女儿擦屁屁。(也不怕变质或者产生细菌?)

这象征着有了女儿以后,黄姝在王頔生命里彻底消失。

无形之中,一个小女婴和早已死去的黄姝在伟大的男猪脚王頔心里形成雌竞关系。

当年王頔和秦理为了黄姝暗地里勾心斗角,多年后王頔想起这段往事,觉得黄姝应该满足了。黄姝死了也不委屈了,毕竟伟大的男主和另一个少年为她争风吃醋呢,男主可算给她抬咖了。

黄姝被殷鹏囚禁虐待,还没失去对生活的希望。

被老拐强暴以后,她一心求死。“她说要把自己的身体和心都完完整整地留给秦理,”这是作者心里她非死不可的理由。

殷鹏拍下的虐待黄姝的录像带,冯国金违反纪律从警局带出来毁掉。

正常来说,这是殷鹏的犯罪证据,黄姝是受害者。办案刑警为什么要毁掉呢?怕让人知道她是受害者?让人知道以后她名誉会受损?她做错了什么?

按照作者的逻辑,作为性犯罪受害者的女性都不应该活着,还是“饿死事小失节事大”那一套。

冯雪娇当年就知道王頔暗恋黄姝,当年她对黄姝是嫉妒的,在王頔面前,她一直是一个男人定义的“作女”。

她所有作为女性的正常人的反应,在她“失身”于王頔以后,都消失了。

她变成了一位男权社会尊崇的“贤妻”,特别听话乖顺。王頔要结婚,她结婚。王頔在南方系媒体找了个工作,要举家离开铁岭去深圳,还是他先定好了才跟冯雪娇说的,但上有老下有小、有自己工作的她没有任何异议。

冯国金靠奉子成婚上位,他的女婿靠同样的手段上位,杨晓玲、冯雪娇这对母女只是两位男士的垫脚石。两位岳父对于自己的女儿未婚先孕只有喜悦。(就离谱!)

杨晓玲的父亲杨树森都已经是市局领导了,想的是“被宠坏的老丫头总算托付出去了,退休前又了却一桩心事”。

冯国金得知女儿肚子里孩子的父亲是王頔,想的是那天一群警察围观下,冯雪娇冲到秦理面前,王頔又冲到冯雪娇面前,王頔“为自己女人死的勇气都有”。刑警的职业素养算什么。

冯国金和杨晓玲经常打架。他办过一个案子,一个女的因为无法忍受丈夫常年的家暴,一铁锹把他拍死了。冯国金的感想是下回跟杨晓玲干起来还是不还手了,命要紧。

女的无奈之下用极端的方式反抗家暴,他一个刑警,不说男的家暴不对,反倒觉得男的是弱势群体了。

最经典的情节是丧偶式育儿模式下长大的冯雪娇向冯国金表忠心:

支持爸爸跟妈妈离婚(强调是父亲提的离婚),谴责妈妈出轨,父母离婚后她跟爸爸过(20多的人了也没想过自己过,反正她得有个爹)。

冯国金对冯雪娇最大的贡献是提供了一颗精子,他自述,冯雪娇的成长,他“只负责分享成果。”他觉得女儿顺利长大了,从小没受过什么大委屈,已经很不错了。

至于女儿是否人格健全,她有没有让别人受大委屈,不重要。

他有空给母亲扫墓、去洗浴中心happy,但从没给冯雪娇开过家长会,也没参加过她的毕业典礼。

父女俩交流很少,冯雪娇有话都是跟姥爷说。

他自己也觉得他是不称职的父亲,以为女儿一定会选择跟杨晓玲亲近。

冯雪娇从小是姥爷和妈妈带大。杨晓玲嫌冯国金工资低,为了将来送女儿去美国留学,自己经商赚钱,工作很辛苦。跟冯国金越走越远,在冯雪娇初三时就已经分房睡了。

冯雪娇从小吃穿用都是杨晓玲掏钱,她要啥杨晓玲给买啥,出国读书也是杨晓玲出钱,她在国外毕业,杨晓玲千里迢迢去参加毕业典礼。

杨晓玲辛苦生育,出钱出力,得到的是女儿的鄙视。

冯雪娇无视母亲的辛苦付出、“守活寡”的痛苦、父亲的失职,父母的失和,只看见了母亲跟男生意伙伴“要好”。

父权制下成长的女儿,不自觉地成为父权的代言人和母亲的反叛者。

父亲怎么都对,怎么都可以得到原谅。母亲不是人,她不能有缺点,更不能有性需求和情感需求。

一旦有,女儿就要做父权制委任的裁判来批判母亲。

难怪有子宫的是女人,但只有男人才会对生殖有那么强烈的执念

作者:转蓬飘飘(斡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