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彭德怀出征朝鲜,为何不带一野的虎将们?三个原因

 莫为天下先 2024-05-16 发布于湖南
1950年10月中下旬,中国人民志愿军雄赳赳气昂昂地渡过了鸭绿江,开始了伟大的“抗美援朝”。
统帅大军的正是彭德怀元帅。
有趣的是,彭德怀作为一野的司令员,竟然没有带一个一野的虎将出征,这是为何?
带领自己麾下的将军们,配合起来不是更好吗?
内容图片
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
一时间,朝鲜半岛成为世界瞩目的中心。
那个接了罗斯福班的美国总统杜鲁门,26日就下达了命令:驻日的美国远东军马上协助韩国。
这还没完,仅仅过了一天,美国的第七舰队驶入了中国台湾的基隆、高雄两个港口,在台湾海峡来回巡逻,其目的不言而喻,阻止解放军解放台湾。
与此同时,联合国通过了美国提出的“出兵决议”提案,而苏联没有行使“否决权”。
一切表明,朝鲜半岛的战争将扩大化、规模化。
此时,在北京的毛主席等人有了深深的疑虑,朝鲜可能顶不住。如果朝鲜顶不住了,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大概率会越过三八线,并且陈兵鸭绿江畔。从此,中国的地缘政治危险将大大增加。
面对此情此景,毛主席等人商议:必须未雨绸缪,做好安全防范的准备,甚至要做好越境作战的准备。
就此,解放台湾的计划搁浅了,并成立了“东北边防军”,战略目标从台湾调整到了东北边境。
那么,调哪个部队去东北呢?
选择标准有这么两个:一是打仗勇猛,团队实力强。二是熟悉和适应东北的人文、地理、气候。
这样看来,四野当然是最适合不过的了。从四野抽调哪个部队去呢?
最终决定抽调十三兵团。当时的十三兵团司令员是黄永胜。
领导们认为黄永胜的能力比不上十五兵团司令员邓华,因此,将十五兵团机关和十三兵团机关调换,由邓华率领十五兵团机关接手整个十三兵团。
彼时,十三兵团的三个军是38、39、40军。另外,军委抽调了四野的42军,还抽调了炮兵第1师、炮兵第2师、炮兵第8师和一定数量的高射炮兵、工兵、战车部队。
就此组成了“东北边防军”。
内容图片
当时的粟裕,因为解放战争中的高光表现,被任命为东北边防军司令员兼政委,萧劲光被任命为副司令员,萧华被任命为副政委。
这个安排很明确,如果不出意外,防卫东北国土,由粟裕来指挥。如果越境作战,依然由粟裕带队出征。
遗憾的是,粟裕根本没上任,因为他的旧伤、老病都复发了,卧床不起。而萧劲光因为要主抓海军建设,也没能抽出时间及时赴任。萧华当时担任的是总政治部副主任,因为主任罗荣桓身体欠佳,萧华也未能赴任。
时间很快过去两个月,当年的9月15日,麦克阿瑟在仁川港成功登陆,并对朝鲜人民军开始了两头夹击,朝鲜人民军吃不消了。
此时,毛主席等领导意识到,美国一定不会趁胜收兵,很有可能会越过三八线,直扑鸭绿江畔。如此,领导们一边警告美国人“一旦越过三八线,中国就会出兵”,另一边开始筹划出兵朝鲜的准备。
粟裕身体没恢复,显然不能胜任出兵的统帅。这样的话,林帅带队出征几乎是领导们一致认定的。
但是,从10月2日开会起,林帅一直反对出兵,加上林帅动不动说自己身体不适,就此,毛主席等人放弃了让林帅带队出征。
1950年10月4日,还在西北安排经济会议的彭德怀,被军委派来的直升飞机接到了中南海开会。会上,彭德怀的观点很明确:晚打不如早打......
几句振聋发聩的话,感染了领导们,也影响了大家。
于是,确定彭德怀为出征的统帅。
时间紧、任务重,而且东北边防军又熟悉东北的地理情况,因此,彭德怀没有征召任何一个一野的将领过来。
一句话,彭德怀没有带一野的虎将们出征,第一个原因就是时间紧,且四野的那些人更适合出境作战。
我们先看一野总部的领导们。
建国前,一野有两个副司令员,一个是张宗逊,一个是赵寿山。
彭德怀去朝鲜了,西北局主持大局的就是张宗逊了。而赵寿山已经调到地方担任青海省的书记了。政治部主任甘泗淇也是有一堆的工作,走不开。不过,他在1951年8月还是去了朝鲜。因此,一野的领导班子无法及时跟着彭德怀。
我们再看看各兵团将领的情况。
(1)一野一兵团
内容图片
一野的第一兵团司令员兼政委是王震。
朝鲜战争发生时,王震正带领将士们在新疆拼搏呢。
一兵团的一军军长贺炳炎,此时正担任青海军区司令员。一军政委廖汉生正担任青海军区政委。
一兵团二军的郭鹏、王恩茂都在新疆。
一兵团7军的彭绍辉,正在指挥陇南和四川金堂地区的剿匪作战,哪里有时间去朝鲜?
所以,一兵团的将领在匆忙之间,自然是不好调过去的。
(2)一野二兵团
内容图片
二兵团的司令员是许光达,建国后不久,担任了装甲部队的司令员,这是真没空啊!不过,许光达还是在1951年去了朝鲜战场,主要是考察。
后来,许光达组织了坦克分队去了朝鲜大地,只是发挥有限。
二兵团有四个军,将领不少,但名将数量有限,且各有各的安排,都奋战在西北地区。
(3)十八兵团
十八兵团并不是彭老总的嫡系,这是后来从华北野战军调过来的,司令员是周士第。
不过,1950年4月,十八兵团番号撤销,麾下各军队,分布到了川西、川北、西康(今分属四川和西藏)军区。
(4)十九兵团
内容图片
这个兵团还是比较能打的,司令员就是虎将杨得志。
虽然,十九兵团并没有第一时间到了朝鲜大地,但是在1951年2月,杨得志带领整个十九兵团去了朝鲜半岛。
在朝鲜,他们发挥不错,杨得志历任志愿军副司令员、司令员,并参与指挥了上甘岭战役。
可以这样说,杨得志是彭老总一野出来的悍将,在朝鲜战争中成就很大,后来的成就也非常辉煌。
不过,杨得志跟着彭德怀的时间并不长(杨得志率领的十九兵团并入一野,是在1949年4月),杨得志早先一直是红一军团最威猛的团级领导,后来成为华北军区的悍将,和聂荣臻元帅配合非常好。
如果非得说一野参与抗美援朝的大部队有谁,只能说是十九兵团了。
(5)22兵团
22兵团很特殊,是新疆起义过来的部队,司令员是陶峙岳。
朝鲜战争发生时,22兵团还在新疆呢。
可以这样说,彭老总没有第一时间带一野悍将去朝鲜,除了时间紧之外,一野的部队太分散,且各有重任,不好调动。
为什么三野的第九兵团,很早就进入了朝鲜大地了呢?
因为第九兵团早先是计划参与去解放台湾的,解放台湾的计划搁浅,他们也就闲着了,可以早早去抗美援朝了。
内容图片
有些领导,必须带领麾下的虎将,那样指挥起来更顺手。
比如,粟裕作为解放战争最为出众的将领之一,如果指挥四野的那帮虎将就不一定能快速上手。曾经,华中野战军和山东野战军合并时,粟裕就面临过许世友、宋时轮等人的顶撞。
但是,彭德怀不一样,长征时他就是红三军团的军团长,从川西北上后,一度成为陕甘支队的司令员、红一方面军的司令员。
抗日战争时,彭德怀还曾担任过八路军副总指挥,因为朱德年龄大了,八路军前线总指挥就是彭德怀。
后来的解放战争中,彭德怀虽然是西北野战军的一把手,但他还担任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司令,建国后担任军委副主席。
所以,彭德怀到朝鲜大地,无所谓带不带一野的虎将,哪个野战军的虎将,彭德怀的都能很好指挥。
后来的结果说明了一切,邓华、洪学智、解方、梁兴初等人对彭德怀是一万个配合,丝毫不存在谁敢叫板彭老总的事情。
很多年后,我们才发现,彭德怀去指挥“抗美援朝”是最合适的人选,虽然他不是第一人选,但他比粟裕、林帅更为适合。
既然,彭德怀可以指挥任何解放军将领,也就无所谓带不带一野的将领了,何况,三野、四野的虎将更多啊,调动起来也没啥阻力。
内容图片
总而言之,彭德怀带队出征抗美援朝,没有带一野的虎将的原因无非就是以上三条:一是时间太紧。二是一野的各军队较为分散,路途较远,且都有重要安排。三是,彭德怀指挥能力太过突出,带不带一野的虎将根本无所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