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降本增效减动作:让组织变薄、管理变轻、团队变小

 昵称53000553 2024-05-16 发布于湖北

▲陪伴企业全生命周期成长,助力商业更成功!点击上方卡片关注我们

降本增效,说到底是一种优化经营、高效管理的方法,要服务于公司业务目标、战略发展。

如果用数学思维来理解,我们说,降本增效可以是做减法,也可以是加法、乘除法。

今天我们就来讨论下,什么是做减法?减人裁员就够了吗?

显然减人不是最终目的。

公司战略由一些系列的经营动作承载执行,要真正实现降本增效,必须从减动作下手:

一是组织要变薄,减少不必要的业务层级,“让一线呼唤炮火”;

二是管理要变轻,管理不能大于经营,制度流程为结果负责;

三是团队要变小,优化团队,留下真正干活拿到结果的人。


1

组织变薄

追求降本增效,我们首先要对组织结构进行“瘦身”。

想象一下,如果一个企业的管理层级像千层饼一样多,那么不仅决策会像蜗牛爬行一样缓慢,员工的创造力和热情也会被层层叠叠的官僚体制所窒息。

01 官僚主义:权力的游戏

过多的层级容易导致官僚主义的滋生。

这种环境下,一些管理者可能会更关心自己的晋升,而非团队的发展,他决策的出发点不是以客户为中心,而是自身利益。

这就像是在公司内部上演了一出“权力的游戏”,这种人爬得越高,对公司危害越大。

02 信息断裂:传话游戏

层级多还会导致信息传递不畅,就像儿时玩的“传话游戏”,一句话从一个人传到另一个人,到最后完全变了样。

这种信息的失真和延迟,严重影响决策的质量和速度。

03 缺乏效率:决策迷宫

每增加一个管理层级,就相当于给决策过程增加了一堵墙。

任务分配和审批变得复杂繁琐,员工在执行任务时可能会陷入意见不一的“迷宫”,导致效率大打折扣。

为了打破这些束缚,企业需要大胆削减不必要的层级,业务领导者能够直接与业务前线接触。

还记得阿里去年轰轰烈烈的“1+6+N”的组织变革吗?

图片

来源:阿里内部信片段

其中有个很隐秘的点,很多人都忽略了,就是——阿里运行8年的中台宣布解体,去中台化,把组织做薄了。

张勇时代,阿里的中台战略是解决“重复造轮子”的资源浪费问题,由集团建立技术中台、数据中台,统一进行调配资源。

但随着阿里的业务多元化,阿里中台无法满足所有平台业务需求。

为了让组织更加敏捷,“1+6+N”分拆变革应运而生,各业务集团实行CEO负责制,独自对经营结果负责。

阿里的去中台化标志了一个时代的结束,中台做薄做轻,就是为了让组织变革服务于战略,让一线决策更高效、有质量。

组织变薄不是简单的裁员,而是一种结构上的优化,一种让企业更加灵活、更具竞争力的战略调整。

通过这种方式,我们可以让企业摆脱沉重的包袱,以更轻盈的姿态迎接每一个挑战。


2

管理变

过度的管理不仅不会提升效率,反而会成为企业发展的绊脚石。

01 会议多:时间的黑洞

在一些企业里,会议成了日常工作的常态,大到战略规划,小到日常汇报,似乎没有会议就无法工作。

过多的会议就是对时间的巨大浪费。

与其无效开会花费时间,不如把时间用在与客户沟通、研发新产品或是提升服务质量。

02 报表多:形式主义的枷锁

基层员工每天花费大量时间在填写各种报表上,但这些报表真的对业务有所帮助吗?

还是仅仅为了满足管理层面的某种形式需求?

报表是管理中不可或缺的工具,但当报表变得过多过繁时,就演变成了形式主义的枷锁。

03 考核多:压力的源泉

考核本身是为了激励员工,提高工作效率。但如果考核变得过于频繁和复杂,就会成为员工压力的源泉。

日调度、周评比、月总结,再加上加班时间的统计,这些考核不仅增加了管理的负担,也消耗了员工的精力和热情。

04 管理的本质:简化流程,提升效率

业内有句话说,一个公司管理大于经营,就离“死”不远了。

管理应该是提高效率的手段,而非目的。

我们要重新审视现有的管理流程,去除那些不必要的、繁琐的、形式主义的元素。

通过简化管理,我们可以让员工从繁重的管理负担中解放出来,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真正有价值的业务活动中。

这正是降本增效的真谛所在——不是简单地削减成本,而是通过优化管理,提升整体的工作效率和企业竞争力。


3

团队变小

一个高效能的团队,不仅要有合适的人数,更要有合适的人。

当团队变得庞大,沟通成本随之增加,决策和执行的效率往往不升反降,团队成员协作也变得复杂。

机制允许部分成员不劳而获,“搭便车”,更是寒了真正做事的员工的心。这对团队的整体表现和士气都是极大的打击。

01 优化团队规模

亚马逊的“两个披萨”原则认为,如果两个披萨不足以喂饱一个团队,那么这个团队可能就太大了。

所以,为了提高沟通效率和执行力,我们需要维持小团队的规模。

团队小,联系更紧密,沟通更直接,能够更快地响应市场变化和客户需求。

02 优化团队构成

除了控制团队规模,我们还需要对团队成员进行优化,确保团队中的每个人都是不可或缺的一员。

哪些人应该请出团队,哪些人要留下,哪些人可以重用?

我们选择人才的指标,不外乎这三个:价值观符合、有能力拿到结果,人品过关。

雷军曾在一次内部讲话说到,他曾面试了一个高管,这个高管各项履历都非常完美,能力极强,雷军与他谈了一个多小时。

直到他说了一句话:“我有能力把稻草卖成金条。” 雷军听完后当场变脸。

图片

雷军说,小米的文化是与用户交朋友,如果有一天你的朋友把稻草卖给你黄金价格,他还是你的朋友吗?

小米成功走到今天,靠的就是坚持性价比,走“群众路线”。

如果小米真的有把稻草卖成黄金的人,在互联网发达的今天,恐怕一点唾沫星子,都有可能葬送了小米多年积攒的口碑。

总的来说,我们可以借助“人才盘点四象限”,对人才去留综合分析考量。

图片

  • 明星员工:有才又有德的员工,大胆用;

  • 野狗员工:有才无德的员工,限制用;

  • 黄牛员工:能力差一点但任劳任怨的员工,放心用;

  • 小白兔员工:有德无才的员工,不使用。

人品过关就更不用说了,即使前两条都符合,公司也要谨慎用人。人品不过关的人爬得越高,对公司危害越大。

通过优化团队规模和构成,我们可以建立一个沟通高效、执行力强、价值观一致的团队。这样的团队能够更好地应对市场挑战,更快地实现公司目标。


4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和不断攀升的成本压力,各位老板们,是时候从根本上提高您的降本思维认知了。

企业如何系统地构建持续降本增效路径,实现真降本,真增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